「家教微講」孩子一生有這幾個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
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只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
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心理需求,尊重他的成長,你就不會再為此而撓頭。
所以,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1、2歲左右——第一個叛逆期
孩子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所以就會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
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麼樣的,在他那裡就會得到反射。
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
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
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麼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期的孩子呢?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麵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後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範圍內的,然後很嚴肅地再重複一遍自己的命題。
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衝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範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交流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無休止地「以暴制暴」,所以家長要首先改變1%,那寶寶就會改變99%。
4、給出孩子做準備的時間
雖然孩子是以玩為主,但是那也是他的「工作」,不是你粗暴地喊停,他就必須立馬停止的,你要給他做出反應的時間。
比如:出門前儘早提醒,5分鐘後我們出門去哦!
再比如:「快去洗手,吃飯!不要磨磨蹭蹭的!」改為「寶寶,再過五分鐘,我們要吃飯了哦!」
想想哪種方式孩子更樂意接受呢?交流的方式不同,收效自然會不同!
5、讓更多的人參與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一手帶大的孩子,早就摸清了媽媽的脾氣秉性,所以能輕而易舉地在「鬥智鬥勇」中取勝。
如果爸爸能多跟孩子交流,不需要管教,也不需要講道理,只是陪他玩兒,做給他看,他自然會明白什麼是規則,什麼是規矩!
2、7-9歲第二個叛逆期
孩子進入小學後,學會了更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是個「小大人兒」了,極力想掙脫父母的掌控,於是就變得處處喜歡跟大人「唱反調」。
既然孩子變化了,父母的教養方式就得跟著變!不然頭疼的是你自己,而且孩子還會因為沒得到恰當引導,變得更加叛逆,甚至學習成績也因此下降,最終無法挽回!
父母要遇事多跟孩子商量,不搞家長專權,有些事情孩子能做主的,不妨讓他自己做主。
此時,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規律非常重要,比如飯前做作業,飯後看二十分鐘電視,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有助於幫你更好地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
3、12--15歲第三個叛逆期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於是常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心理變得更加矛盾,甚至煩躁!
父母如果此時強行管制,效果肯定是適得其反。
而是要先試著跟孩子做朋友,真正理解他,尊重他,才能正確引導他。
不妨多給他看一些積極的勵志書,比如名人傳記等,讓他內心有個學習的楷模。
用心目中的榜樣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另外,他的社交圈雖然我們無法干預,至少可以給予他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比如多帶他出去接觸接觸不同的人,去高校學府感受感受等等。
父親的理性和信任感此時更能贏得孩子的內心,比焦慮的母親溝通起來要簡單許多,所以父親一定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
1964年12月,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
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衛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鎗。
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
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
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
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
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
」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
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
戰士小吳抄起衝鋒鎗,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
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拚命。
」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
」「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
」老鄉像是下達命令。
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
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
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
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
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
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
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
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里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
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
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
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
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
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
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
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
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
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
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
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
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
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里多地,接近了山頂。
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
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
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
」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
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
如何看待孩子的叛逆?
何謂「叛逆」?從小聽得最多的是的定義是「大了,翅膀變了,會反駁了,會頂嘴了……」其實,所謂叛逆,不過是大人一廂情願的說法,對孩子來說那是人家成長的一個標誌而已。如果你能真正理解孩子叛逆行為背後的...
孩子人生的幾個叛逆期,家長必須知道!
相信很多已經為人父母的朋友都知道,自己也曾經經歷過叛逆期。知道,在那段時間裡的「可怕」。所以,在面對自己孩子叛逆期的時候,家長都希望自己能夠用最溫和的方式來伴隨孩子,走過叛逆期。當然,可能有部分...
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這樣管!
越有思想的人越難以用粗暴的方式去統治!同樣,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的自我意識也越來越強,開始有了自己小小的主見,不再甘心受父母控制,所以變得似乎「不聽話」「叛逆」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