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問「為什麼不能玩手機」時,這樣回答才最有價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我為什麼不能玩手機?」

相信很多孩子都向家長提出過這樣的疑問,身為家長的你是如何回答的呢?

「你還小,應以學習為重,不能整天玩手機」;

「看手機對眼睛不好」

「我說了不能玩就是不能玩,哪有為什麼!」

如果你是這樣回答的,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禁果效應」,越是神秘,越是想接近了解;越是禁止,越是要得到手。

讓孩子少玩手機,是有技巧的;如果你還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不妨看看這篇文章,或許可以幫助你找到正確的答案!

之前曾在暑假期間和幾個朋友帶孩子出去郊遊。

大人搭好了帳篷,帶了午餐和玩具,結果小朋友們卻躲在帳篷里,一人一個手機,喊了幾次都不出來。

孩子們之間完全沒有如想像中興高采烈地玩耍,反而多半的時間都在扎堆玩手機,幾乎沒有什麼交流。

連平時很少長時間玩手機的小朋友,都跑去問:「為什麼別人可以玩這麼久手機,我卻不能?」

家長一時語塞,竟不知如何回復。

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不玩手機,但在大環境下,當別的孩子都在玩手機時,我們的孩子要如何自處?

01

經常看到這樣的情景,家人團聚吃飯,小朋友總是用手機看動畫片,邊看還邊揉眼睛。

如果家長不讓孩子玩,孩子就會大哭大鬧。

無奈之下,家長只能用手機止哭。

手機從什麼時候起,已經成了「哄娃神器」了?

孩子不吃飯;

孩子打擾我們工作;

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

.......

一個手機就能全部搞定。

然而,「蘋果手機之父」賈伯斯,生前卻不讓自己的三個孩子玩iPad和手機。

他說:「我們限制孩子們在家裡使用智能產品。

作為研發者,他深知智能產品對孩子的傷害。

德國兒童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測試:

他們讓三組5歲的孩子在紙上畫小人。

結果,每天幾乎不看電視的孩子,畫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每天看電視超過3小時的孩子,畫出的小人簡單、呆板。

而看電視內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畫出的小人要麼斷手、斷腳,要麼身體不完整或只有局部,顯然是孩子被電視中的某些不好的內容影響到了。

心理學家得出結論: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地損傷孩子的大腦發育,影響認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而且,這種傷害日後會很難彌補。

02

現在,很多孩子早早戴上了眼鏡,或者患有乾眼症,多是因為過早接觸電子螢幕造成的。

因為動畫片或者兒童遊戲大多色彩艷麗,畫面轉換過快,極易讓孩子的視覺神經系統疲勞。

來自電子螢幕的光影刺激是強烈的,適應了快節奏的孩子,很難在相對平淡的、靜態的現實生活環境中凝聚注意力。

一位小學老師說,課堂上坐不住、愛走神、靜不下心來看書的孩子,80%都有愛玩手機、看電視過多的習慣。

另外,玩手機還會增加孩子的肥胖率,削弱免疫力,影響身高增長和身體發育。

愛玩手機的孩子,正被手機一點點偷走健康和學習能力。

03

心理學家說:

過度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大有損害,孩子會出現焦慮、抑鬱、暴躁、冷漠、自閉、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為。

如果不加以限制,我們辛苦養育、寄予厚望的孩子,極易被手機狠狠吞噬。

一次家庭聚會,兩個男孩讓我感觸頗多。

一個男孩從進門後,往那兒一坐就開始玩手機,根本不關心周圍的人和事。

爸爸幾次催促他吃飯,他「嗯」了幾聲,根本不動;媽媽於是把水果餵進嘴裡,他機械地嚼著。

一米八的大個子,像幾歲的孩子一樣被照顧著。

在這個故事裡,手機就像精神鴉片,將一個孩子原本飽滿、蓬勃的精神狀態全部吸走了。

而另一個男孩則一直耐心地跟親戚們聊著天,謙恭有禮,渾身散發著青春活力,讓人感覺很舒服。

聽他的媽媽說,她給孩子買了部手機,但孩子很少玩,有時間都用來運動和看書了。

再聽到這個孩子成績優異,年年都被評為三好學生和優秀班幹部,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一部手機就能預測一個孩子未來是否有出息嗎?

或許未必。

但是,孩子對待手機的態度,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會影響他對待人生和未來的態度。

04

在這樣一個智能化時代,一點不讓孩子玩手機好像也很難做到。

可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呢?

先培養閱讀習慣,再接觸電子產品

很多國家的兒童機構都建議:

2歲前最好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3-6歲可以適當使用手機,一天不要超半個小時。

6-18歲每日接觸電子產品的時間應限制在2小時內。

當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興趣被培養好後,再接觸動態的電子螢幕才好。

對玩電子產品的時間做出約定

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都是臨時起意且沒有限制的,這就容易導致上癮。

我們可以給孩子設定一個規則,比如放學後可以玩半個小時手機,周六日可以看一部電影,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動畫片等 。

當習慣養成後,孩子和父母都會變成一種自覺,就不會因為玩的次數和時長發生「拉鋸」、「談判」等問題。

父母以身作則很重要。

朋友的一個孩子,曾對著玩手機的爸爸說過一句話:

爸爸,你真醜!癱在沙發上!

一語驚醒夢中人。

原來我們玩手機的樣子在孩子眼裡這麼丑。

想讓孩子少玩手機,講一百遍道理,不如一個榜樣的力量來得有用。

父母的陪伴讓孩子見識更大的天地

龍應台說:「玩,是天地間學問的根本。

最優秀的父母,是最會帶著孩子玩的父母。

帶孩子散步、旅行、博覽群書,孩子會在自然中觀察蟲居、鳥鳴、草露,感知山、海、雲、霧之美,在書中拓展眼界和胸懷。

從小被自然灌溉,被人文浸潤,被書香薰染的孩子,興趣自在天外,心中自有大世界,又怎會沉溺於手機等電子產品中?

都說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財力和孩子的靈氣,不如說拼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的凝聚力。

好的父母用心關愛孩子、傾聽孩子、指引孩子,而不是扔給孩子一部手機。

一部小手機,往往藏著做父母的哲學,也藏著孩子的未來。

願父母們共勉!

每天聽見羅教授

(點擊上方連結收聽羅教授每日語音課程)

還想學習更多兒童常見疾病醫學知識?

呼啦推薦丨羅教授每日語音微課

只需180元

就可以購買羅教授每日語音微課

一年付費音頻收聽服務

讓一個兒童醫學教育專家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羅教授每日語音微課》是羅教授在書籍《用兩個手指引領孩子健康成長》上結合兩指法理論再次孵化的音頻課程,每天晚上9:30語音播報2-3分鐘關於兒童教育和兒童常見疾病的醫學知識,讓你用零碎的時間系統地學習一門科學有效的教育方法,讓你直擊孩子的教育問題的各大痛點,面對孩子的生病問題也不再無措。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