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小兒安,三分飢,三分寒」,寶寶的病多半是撐出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上周,王女士帶兩個月大的女兒到醫院就診。
「這才兩個月大的孩子已經生病一個月了,鼻子老是通氣不暢,還流清水鼻涕、打噴嚏。
我斷斷續續餵了她不少感冒藥,但沒啥效果。
」王女士著急地說。
主任醫師問:「你為啥餵她吃感冒藥?」
「她鼻塞這麼重,流清水鼻涕,還打噴嚏,這都是風寒感冒的症狀啊。
再說最近氣溫忽高忽低,孩子不感冒才怪。
」
醫生沒有被這句話影響,而是通過中醫「望聞問切」得出結論:孩子是體虛感冒,而不是媽媽認為的風寒感冒。
「3個月以內的孩子出現鼻塞、流清水鼻涕、打噴嚏但不發燒的症狀,乍一看,這些確實很像風寒感冒的症狀,但診斷風寒感冒,不該光盯著看鼻涕和痰的顏色,還要綜合考慮孩子的舌苔、咽喉、指紋等。
比如說,有些孩子雖然流清水鼻涕,但咽喉發紅、舌苔發黃,這顯然說明病情已經轉化為風熱感冒了。
」
「具體到這個孩子,她的舌苔顏色很淡,用中醫理論解釋,這是『正氣不足』的表現,換句話解釋,就是抵抗力差的表現。
這類孩子確實容易患呼吸道感染疾病,具體表現為鼻塞、吐泡沫,稍大點的孩子還會發燒。
但我觀察了這個寶寶,她的精神一直很好,哭聲響亮,吃奶好,不吐泡沫,肺部也沒有濕囉音,這就基本能排除風寒感冒、肺炎等疾病的可能了。
」
「再詢問病史,發現孩子的症狀在晚上最重,白天反而會緩解,這說明症狀和外界因素相關,首先考慮過敏的可能。
為什麼會過敏?所謂『正氣不足,衛表不固』,說的是如果免疫力下降,抵抗力不足,就無法很好抵禦疾病的侵襲,就容易感冒、過敏。
所以,不管是感冒還是過敏,需要『異病同治』,提高孩子的抵抗力才是治病的關鍵。
一周後,王女士打電話說,孩子已經不流鼻涕了,鼻子也通氣了。
「下次再也不敢亂給孩子餵藥了。
」王女士懊悔地說。
孩子的病多半是「撐」出來的
醫生常常對家長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三分寒。
」可惜,這句話並沒有被多少人聽進去。
「現在都只有一個孩子,恨不得把最好的都留給孩子吃,哪捨得讓孩子飢和寒啊。
」醫生感嘆說。
前不久,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兩歲的兒子來就醫。
「孩子總揉著肚子說疼,還有便秘,兩三天才排一次大便。
」媽媽敘述說。
經過詳細檢查,確診孩子是因為食積導致的胃腸道疾病。
「孩子能吃不是件好事嗎?咋還吃出來病了呢?」媽媽很不理解。
「凡事都講一個『度』,能吃是好事,但太能吃就會變成壞事。
門診上特別能吃的孩子都伴有同樣的症狀:口臭、愛磨牙、腹脹、大便干、晚上睡眠不好,這都是『撐』出來的病。
」
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很多功能還不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的功能相對薄弱,消化液分泌得少,胃腸道的吸收能力差。
也就是說,孩子有能力吃,卻沒有能力消化。
久而久之,消化不了的食物停滯於胃腸中形成食積。
「積滯日久,郁而化熱,『熱』和『積滯』相合,就會產生內熱。
內熱不能及時排出,勢必導致疾病的發生。
如果仔細觀察,這類孩子的舌苔厚膩,同時還會出現一個很特別的現象:用溫度計量孩子的體溫正常,但用手一摸,孩子的手心、腳心、肚子等部位很熱,這正是食積的表現。
」
孩子媽媽說:「我知道食積是消化不良的意思,我也明白食積會導致腹脹、便秘、口臭等症狀,但孩子晚上老睡不好覺跟這個也有關係嗎?」
「當然有關了!古語常說『胃不和則臥不安』,就是說消化不好、食積的孩子,睡眠質量都很差。
除此之外,孩子生病多半是因為『外感』和『內傷』的雙重因素,如果孩子在食積的基礎上,再遇到天氣變化,就容易患上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
治療這類疾病,要抓住病機本質,著重在於清熱、消食、化積、通便。
常用的中藥有:生大黃、二丑、川朴、生梔子、車前子、炒牛子等。
對內熱較重的患兒可加用黃連、生石膏、連翹等。
此外,還可以用中醫的推拿、捏脊等方法治療,效果也很好。
最後提醒家長:孩子吃飯要吃少、吃軟、吃熱,平時多些戶外運動,只有這樣,才能少生病、不生病。
1歲左右的孩子高燒不退,可能是幼兒急疹
患兒8個月大,被父母抱到診室時已經發燒近1天了,體溫39.8攝氏度。
「快用藥給孩子退燒吧!再這樣燒下去恐怕把腦子都燒壞了!」媽媽帶著哭腔說。
一般情況下,發燒多為感染所致,如上呼吸道感染、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胃腸道感染、傳染病等。
仔細檢查,發現孩子沒有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症,孩子沒有咳嗽的症狀,孩子沒有嘔吐,同時,抽血結果正常,說明孩子沒有細菌感染指標。
在檢查過程中,醫生注意到:孩子雖然高燒,但精神狀態不錯,僅僅發現他的咽腔處發紅。
同時詢問得知,孩子自出生後從沒有出過疹子。
於是,綜合所有因素,高度懷疑孩子得了「幼兒急疹」。
如果之前出過一次疹子,大部分孩子自此後就獲得了終身免疫,之後不會再出了。
只有極個別的孩子才會再次出疹子。
「幼兒急疹屬於病毒感染,病程是自限性的,家長無需慌張,一般情況下,3~5天疹子一出來,自然而然就退燒了。
在這個過程中只需要對症處理物理降溫就行了。
」
「所謂物理降溫,是用酒精擦洗孩子的手心和腳心嗎?」
「這是錯誤的!必須用中藥或溫水擦洗有大血管的地方,比如頸部兩側、腋下、腹股溝處。
同時,不建議對2歲以內的孩子用酒精降溫,因為酒精揮發快,帶走熱的同時還會帶走水分,這樣會導致孩子失水。
」
還有一個誤區:不少家長認為捂捂汗就能退熱,這個方法對大人或許有效,卻不適用於患病的嬰幼兒。
因為孩子大腦中負責自動調節體溫的中樞神經發育不完全,所以對孩子退熱時,主要以散熱為主,要讓孩子穿少一些。
如果捂得過嚴、穿得太厚,反而不容易讓熱儘快散出去,有些孩子還會因為高熱導致驚厥。
------------------------------------
免費得正版親子教育體驗裝,請關注官方微信號:lamatuanV(長按可複製)。
關注寶寶成長、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活動、媽媽們分享與交流的地方,每日更新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