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舌苔發黑是怎麼回事?六種可能性家長應警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媽媽提問:寶寶已經開始學走路了,小手頑皮得不得了,看見東西就抓,有一次差點把熱水瓶給抓倒了,嚇得我心驚肉跳。

想問一下,萬一寶寶燙傷了,能用土法擦醬油、塗牙膏的方法處理嗎?

育嬰師解答:寶寶燙傷是每個媽媽都不希望發生的,寶寶的皮膚薄嫩,相同溫度的熱液引起的燙傷要比成人嚴重得多,如處理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常可使創面加重或感染,甚至遺留瘢痕,如果在關節部位,還可能影響關節的功能等。

寶寶發生燙傷後,後遺症有多大,通常取決於父母的急救措施是否有效。

民間流行的塗抹醬油、醋、牙膏等措施,其實對寶寶是有害的。

塗抹有顏色的藥物,如紅藥水、紫藥水等,會影響醫生對創面深度的判斷,而且它們是消毒劑,大面積使用會引起中毒等後果;塗抹牙膏、油膏等,不僅會影響燒傷處熱量的散發,還會增加清理傷口的難度;擦醬油則會污染創面,增加感染機會。

所以寶寶燙傷後,千萬不能使用「塗牙膏醬油」等土方法。

寶寶燙傷後分情況做處理

①Ⅰ度燙傷,沒有水泡的情況下:寶寶僅有皮膚表皮的燙傷,皮膚紅腫刺痛無水泡。

創面處理主要是止痛及保持創面清潔,勿再使燙傷加重。

迅速用水龍頭裡的冷水連續沖15分鐘以上,待患處冷卻後,可塗上濕潤燒傷膏。

可塗紫草油或紫花膏、京萬紅燙傷膏(各大醫院及藥店均有售)等。

3~5天後,局部由紅轉為淡褐色,表皮皺縮、脫落,露出紅嫩、光滑的上皮而癒合,不留瘢痕,可有短時間的色素沉著。

②淺Ⅱ度,有水泡的情況下:如果燙傷處出現水泡,切記不要弄破!創面處理主要是減輕疼痛,防止或減少感染。

不建議用冷水沖洗,以免水泡破裂,這時可將燙傷部位置於冷水中浸泡15-30分鐘。

冷卻後用碘伏紗布濕敷創面,以防止在去醫院就診的途中,傷口被感染。

③深Ⅱ度:如果寶寶燙/燒傷範圍大、程度嚴重,或皮膚已經脫落,則需要立刻帶寶寶到醫院就診處理,而在此之前務必儘量保持皮膚的完整性,切忌擅自處理傷口。

寶寶燙、燒傷部位被衣物覆蓋

對於有衣服覆蓋的部位的燒傷,不要急忙脫衣服,因為衣服(特別是化纖類)在燒著後容易粘連著皮膚,一旦用力,會連帶皮膚撕下來。

這時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往衣服上澆冷水,待局部溫度下降後,再輕輕脫去或用剪刀縱向剪開,再做進一步的緊急處理。

一旦發現寶寶被燒燙傷,應馬上用常溫水沖、泡傷口(切忌用冰水,以免凍傷),這是最關鍵的。

人體的溫度約為37℃,如果皮膚被燒燙超過42℃,就會形成燒燙傷。

因此,一旦發現燒燙傷的情況,就要立馬大量地用常溫流水沖洗,這樣可迅速帶走皮膚表面溫度,搶救更多組織。

給家長的建議

燙傷是小孩子常見的意外傷害之一,常見的是被熱湯、滾粥和熱水等燙傷。

1歲半至5歲的兒童是燙傷的主要患者,在醫院門診的燙傷患兒中有相當一部分是由於家長疏忽大意,在給寶寶洗澡時,操作不當,寶寶自己跑到熱水盆里,造成會陰部和臀部的燙傷。

由於部位特殊,不僅傷口癒合時間長,大小便處理不當還容易造成細菌感染。

所以家長倒熱水、熱湯,給孩子洗澡的時候應高度警惕,避免一時疏忽大意,給孩子帶來巨大傷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讓家長措手不及的燒燙傷,千萬別這麼處理!

昨天回家,小魚兒拿著一條毛巾一下子貼在我的背上,把我冰的一個激靈,然後小鬼趴我背後問我:「媽媽,冰不冰?」我正要問她哪裡來的冰毛巾,我婆婆來解釋了。原來今天晚飯的時候,婆婆覺得孩子吃飯太慢,想給...

孩子燙傷後怎麼辦?這幾樣東西可不要塗抹

夏季是嬰幼兒燒燙傷的高發期。由於天氣炎熱,寶寶們都會穿得很清涼,到處玩耍,而孩子好奇心又強,自我保護意識又薄弱,若是家長看護不到位,就很容易發生意外。萬一,寶寶被燙傷,父母應該怎麼護理呢?有很多...

3歲孩子洗澡被燙傷,奶奶這樣做致孩子險喪命

家住元寶山區的小浩在洗澡時不小心跌入熱水盆里,奶奶發現他被燙後,直接脫去孩子身上的衣物,造成孩子腰部、臀部、腿部大面積皮膚撕脫。在隨後的時間裡,奶奶用冷鹽水、冷茶水擦洗孩子受傷的部位,還聽信各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