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談性色變」 正視性教育 讓孩子保護自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前幾日,11歲女孩長期遭受性侵導致懷孕的新聞將猥褻、性侵幼童等話題上升為讓全民關注的輿論熱點。

隨著時代變遷,有些家長已不再「談性色變」,但更多
家長在孩子面前仍一味避談「性」話題,這實屬下策,而且是對孩子的不負責。

下面就來看看,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該如何進行以及進行何種性教育。

0-5歲的寶寶,家長對孩子性教育的重點是幫助孩子解決性別認同的問題。

爸爸媽媽可以利用日常生活的事來教育孩子。

如穿衣時,可以告訴孩子男孩該穿什麼,女孩該穿什麼,以平常心態,輕鬆帶出這種男孩女孩子性別上的區別。

在洗澡時,也可以帶著孩子認識身體。


5-7歲的孩子,會進入「好奇寶寶」階段。

在強烈的求知慾驅使下,孩子們對男女間的差異會特別好奇。

這時父母可以藉助兒童性教育的啟蒙繪本,為孩子們答疑解惑,解釋時要簡單明了,態度自然。

但要避免詳細描述有關生育和性等情節,用詞不應過於成人化。

7-14歲的兒童,家長可以藉助自然現象或者童話情節,如植物開花結果、寵物生寶寶等,來聯繫人類的性行為和生殖教育。

另外要開始性道德教育,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學會防止有害的行為發生。

同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更注意與異性孩子相處時,尊重彼此的身體。


14以上到成年,這一階段里孩子生理上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這時父母要主動關心,解答他們的性困惑。

可以為孩子買一些有關青春期性知識的書箱,引導孩子將精力和重心放在學業上,鼓勵孩子參加積極健康的團體活動,讓孩子學會正確與異性交往,防止早戀或有違性道德的問題出現。


我國在未成年人性教育上一直做得不好,大家都對「性」這個詞諱莫如深,遮遮掩掩,導致未成年對性沒有正確認識。

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純白無瑕的紙,這張紙是純潔的,也是脆弱的,他們缺乏辨識力,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這就需要家長積極的引導。

而現在,我們在引導未成年健康成長的方向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