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子期間寶寶常見問題說明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寶貝來到這個世界時沒有攜帶說明書,對於寶貝出現的一些暫時性生理變化,初為人母的媽咪驚慌不已。
本期專題給媽咪們解答月子期間寶貝常見的各種問題,給媽咪們一份寶寶常見問題說明書,讓你更好地認識懷中的寶貝。
1.皮膚出現色素斑怎麼辦?
寶貝的皮膚上出現了色素樣斑塊,媽咪會很著急。
其實這是胎記,但很多媽咪對此不太清楚,常常誤認為是分娩時受傷引起的,或誤認為寶貝被別人弄傷了。
色素斑是皮膚深層色素細胞堆積形成的,時常出現在小屁屁和腰部之間;或在骶尾部和背部。
外觀為青色或藍灰色、藍綠色斑,斑塊可能只有一大片,也可能有好幾塊,形狀不定、不規則,東方人大部分在剛出生時都會有這種色素斑。
給媽咪支招:
①一般情況下沒有必要進行治療,斑塊會隨著寶貝年齡增長逐漸變淡,大約在7歲前會慢慢消失。
②如果色素斑的顏色逐漸變為咖啡色,尤其是數量多、範圍大時,就應該帶寶貝去醫院就診,以防患有神經皮膚綜合徵中的一種病——腦結節性硬化。
2.皮膚出現紅斑怎麼辦?
寶貝剛出生時,皮膚表面的角質層還沒有完全形成,真皮較薄,纖維組織少,毛細血管網發育良好。
因此,一些輕微刺激,如衣物、藥物等都常常會使寶貝的皮膚發生充血,出現為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多形紅斑。
這些紅斑大多在寶貝的頭部、面部、軀幹和四肢等部位,一般不會讓寶貝感到不舒服。
給媽咪支招:
①這種紅斑屬於正常生理變化,不需要進行治療,一般在1-2天裡就會自行消退,媽咪不必著急。
②媽咪千萬不要隨便塗抹藥物或其他什麼東西,寶貝的皮膚血管非常豐富,吸收和透過力也很強。
處理不當會引起接觸性皮炎,這樣便很麻煩了。
3.皮膚脫皮怎麼辦?
剛出生的寶貝,皮膚最表面的角質層是薄薄的,表皮和真皮之間的連接也不很緊密。
因此,他們的腳踝、腳底和手腕部等部位,常常會皮膚發乾、粗糙,並發生脫皮。
一般來講,這種現象在出生後一周時最嚴重,隨後便會逐漸減輕。
給媽咪支招:
① 清洗時水溫不要太高,不然會加重皮膚乾燥或脫皮。
② 清洗時不要過度給寶貝使用嬰兒皂或其他清洗用品,這樣也會使脫皮更厲害。
③ 寶貝出現脫皮時,切不可用毛巾或手用力搓皮屑。
應該讓這些皮屑自然脫落,以防造成皮膚損傷,引起感染,甚至敗血症。
④ 如果想讓寶貝的皮膚滋潤一些,應該先去請教醫生,並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安全溫和的嬰兒專用保濕護膚品。
4.皮膚出現小血點怎麼辦?
剛出生的寶貝,在突然大哭,或分娩時發生缺氧窒息,或是胎頭在娩出時受到摩擦,都有可能使皮膚上突然出現一些出血點。
媽咪看到這樣的出血點,常誤為寶貝的血液出了問題,
其實這種現象與血液病並沒關係,是血管壁的滲透性增加、外力壓迫毛細血管破裂所引起的皮下少量出血。
給媽咪支招:
① 皮膚上的出血點不需要塗抹什麼藥物,幾天後便會自然消退下去。
② 如果出血點持續不退或繼續增多,請醫生進一步檢查血小板,排除血液及感染性疾病。
5.皮膚有紅色斑塊怎麼辦?
有的寶貝一出生,嬌嫩的皮膚上就可以看到一些紅色斑塊,特別是在寶貝哭鬧時,紅色斑塊會更為明顯。
這些紅色斑塊是血管瘤,多發於寶貝的面部、頸位,並且不凸出皮膚。
給媽咪支招:
① 不要讓紅色斑塊表面受到摩擦等刺激,以免擦傷並發細菌感染。
② 如果血管瘤在短期內突然長得很快,應及早去醫院就診。
③ 如果寶貝不僅臉上有紅斑塊,而且伴有抽搐或智力遲緩,需及早去醫院,診察是否患腦血管瘤。
6.皮膚變黃怎麼辦?
新生寶貝的皮膚,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黃,這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叫做新生兒生理性黃疸。
這種現象常常發生在寶貝出生後2-3天,表現為皮膚呈淡黃色、眼白微黃、尿色稍黃但不染黃尿布,可寶貝吃奶有力、四肢活動好、哭聲響亮。
出生後7-9天,皮膚黃疸逐漸消退。
生理性黃疸的發生,是新生寶貝建立了自主呼吸引起。
自主呼吸使血液中的氧濃度增高,因此體內多餘的紅細胞被破壞,分解成膽紅素,使血液中未被結合的膽紅素增加。
可寶貝的肝臟發育還不成熟,不能對血液中增加的膽紅素立即進行處理,因而膽紅素只好沉積在皮膚上,使皮膚變黃。
給媽咪支招:
① 足月出生的寶貝不需要進行任何特殊治療,過幾天就會逐漸消退下去。
② 如果皮膚發黃是在出生後3天出現,但在10天後還不消退;或是消退後重又出現,或是黃疸明顯加重,應及時去醫院診治。
③ 如果寶貝是早產兒,出現黃疸應該密切觀察,必要時去醫院做光療和藥療。
7.皮膚有黃白色疹子怎麼辦?
很多媽咪都會發現,自己剛出生的寶貝,鼻尖、鼻翼或小臉上,長滿了黃白色的小疹子,這種黃白色的小疹子稱為粟粒疹,是母體雄激素作用的結果。
雖然寶貝出生了,可來自於母體的雄激素仍使他們的皮脂腺分泌很旺盛。
給媽咪支招:
① 一般來講,這種黃白色粟粒疹,在寶貝出生後4-6月時就會自行吸收。
千萬不要用手去擠,以免會引起局部感染。
② 媽咪不可隨意往疹子上塗抹藥物,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8.皮膚出現大理石花紋怎麼辦?
寶貝身上的皮膚時常出現猶如大理石般、略帶藍色的花花條紋,尤其是在溫度低時更為明顯,這是怎麼引起的呢?正常情況下,人體的皮膚深處分布著很多細小的血管叢,用來調節溫度變化。
因此,這些血管叢對溫度是非常敏感的。
當環境溫度降低時,血管叢收縮,管腔變小,血流變緩慢,使一些血液滯留在表淺的靜脈血管叢中。
由於靜脈血中的氧含量較低,所以血液的顏色發暗、發藍。
由於小寶貝的皮膚非常薄,所以從外觀上看皮膚就好似大理石一樣,有暗藍色花花條紋。
給媽咪支招:
① 如果是因身體冷而出現,不必著急,注意保溫即可。
② 當寶貝體內存在某些疾病時,也可能出現這種花花條紋。
因此,在排除皮膚受冷情況後,如果花紋仍不消失,就應帶寶貝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
9.皮膚有乳白色物怎麼辦?
寶貝出生時,會在皮膚上帶著一層薄薄的乳白色油狀物,有些人會趕快擦掉。
其實,這層薄薄的油狀物是胎脂,它是由皮脂腺的分泌物和脫落的表皮細胞形成。
胎兒在媽咪體內時,胎脂可保護他們的皮膚不受羊水浸潤。
當寶貝出生後,胎脂不僅保護皮膚,如果環境溫度低還可減少寶貝身體熱量向四周發散,保持體溫恆定。
給媽咪支招:
① 一般來講,胎脂在寶貝出生後1-2天會自行吸收,媽咪不必擦掉。
② 當胎脂吸收後可給寶貝洗澡,但注意要輕輕擦洗皮膚。
10.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一天多少次才算正常?
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大便正常的5-6次/天,有的可能到8次/天。
主要是觀察大便的顏色和量、寶寶是否哭鬧以及體重是否增長等。
如果其他症狀都不存在是屬正常情況。
11.寶寶打噴嚏是什麼原因?
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新生兒的鼻毛沒有生成(鼻毛可以組織外界的灰塵等)鼻黏膜比較敏感,對外界的刺激能作出立即反應,是好現象。
如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那可能是感冒。
12.不哭不鬧就是乖寶寶嗎?
新生兒降臨世界的第一反應就是啼哭,他們以哭聲來傳達其所需。
啼哭是孩子與外界交流的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健康嬰兒一定時間的啼哭能使呼吸加深,增加肺活量,加快全身血液循環,促進機體新陳代謝,對全身各個系統的健康發育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新生兒哭聲強弱和伸胳膊蹬腿的能力是反應其發育狀況的指標之一。
如果寶寶不哭不鬧,異常安靜,可能並不是因為他是乖寶寶,而是存在智力障礙,要及早就醫檢查。
13.怎樣觀察新生兒的糞便?
胎糞:正常新生兒出生後多在12小時左右排出墨綠色、黏稠無臭的大便。
如果超過24小時仍無胎便,要警惕有無先天性肛門閉鎖症或先天性巨結腸症存在,應請醫生檢查。
母乳餵養兒大便:正常新生兒出生2~3天後,大便呈淺黃或金黃色膏狀,少數稍稀薄而微帶綠色,有酸味,但不臭。
新生兒每天大便次數可有不同,可以是多次少量軟便,也可以是一次大量軟便,正常的5~6次/天,有的可以達到8次/天。
人工餵養兒大便:人工餵養兒大便成淺黃、黃或土灰色,較干稠。
每天大便1~2次。
若奶中加糖過多,大便會變得柔軟、泡沫多,次數也會增多。
混合餵養兒大便:混合餵養兒糞便量較多,呈輕度暗褐色,臭氣加重。
異常大便:新生兒大便色澤帶綠伴陣發性的響亮啼哭,表示餵養不足,應適當增加奶量。
如便中帶有白色塊狀物,質偏硬或呈球狀,有酸臭味,則表示攝入過多,消化不良,應適當減少奶量。
便中伴有暗紅色物,要注意新生兒全身情況,有無貧血和腸道出血性疾病。
大便呈水樣、蛋花湯樣或膿樣,且伴有臭味,注意是否有腸道感染,應請醫生檢查。
14.新生兒濕疹怎麼辦?
濕疹是新生兒常見的皮膚情況,孩子出生後兩周開始,面部出現紅點,眉上、眉下及發跡處出痂,有的還可在四肢及軀幹上出現。
由於皮疹處較癢,孩子有時會出現哭鬧。
濕疹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孩子消化功能不成熟,不能夠完全消化所食奶中的蛋白質,而導致輕微過敏反應,所以濕疹又叫奶癬,最多見於吃奶的嬰兒,人工餵養小兒較母乳餵養孩子病情重。
一般情況下濕疹無需治療,隨著孩子輔食的逐漸添加會自然好轉。
濕疹的發生往往與寶寶的體質有關。
患有濕疹的孩子不要用肥皂洗滌患處,以免刺激。
可局部塗優卓爾軟膏或鞣酸軟膏,2~3天即可明顯好轉。
更多寶寶問題,請關注我們的微信aidigong-yuezi,諮詢我們的嬰兒護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