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說,孩子才會聽?學會這四大秘訣,讓親子溝通不再成問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這孩子怎麼那麼不聽話?」

「不就死了一隻海龜嗎,明天再給你買兩隻!」

「為什麼不想去幼兒園,肯定是你不聽話被老師說了吧!」

......

作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常常會忍不住對孩子說出類似這樣的話?很多寶爸寶媽會煩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孩子漸漸不願意和家長說心裡話,或者每次一開口家裡就充滿了呵斥和吵嚷聲。

孩子聽不進去,家長也不知道如何說,親子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大。

都說溝通是一門藝術,這背後可真是一門大學問呢!尤其是親子之間,只要寶爸寶媽們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和技巧,就會發現其實孩子是很願意與我們交流,也是很容易接受我們的要求和忠告的。

為了讓更多的家長掌握有效與孩子溝通的方法,7月23日下午,樂學樂園聯合海華社區黨委在海華社區服務站多功能廳舉辦了一場主題為《如何說,孩子才會聽》的講座分享會。

特約講師——「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推廣人、深圳樂學樂園兒童性格養正研究中心研究員、《兒童性格涵養教學法教師專用教案》編寫主創人員王曉佩老師,給家長們分享了風靡全球的書籍《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結合現場情景演練、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等,教導家長與孩子溝通時注意的問題與技巧。

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曉佩老師都帶來了哪些乾貨吧~

親子溝通中常見的問題及正確做法

1

錯誤做法:

嘴上說在聽,其實心不在焉

有些家長會覺得小孩子嘛,能有多大的事兒? 繼續玩手機、看電視或者工作,假裝在聽就好。

其實,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家長的心不在焉會讓他感到非常氣餒。

偶爾幾次他們還會問:「爸爸媽媽,你們在聽嗎?」次數多了,當家長再想聽時,孩子也不願意傾訴了。

換位思考一下,平時我們大人在與人交談時也一定不喜歡被敷衍、被打斷。

哪怕自己表達的並不完美,也希望能得到重視,認真的聆聽。

其實,孩子也是一樣的。

正確做法:

全神貫注地聆聽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是一種共情

所以,當孩子在向父母說每一件事情時,父母應該立刻放下手頭上的事情,安靜、認真、專心地傾聽。

這個動作和過程本身,就會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尊重的,他自然會更願意傾訴。

有的時候,父母甚至什麼都不用說,我們同情、認可的態度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支持和安慰。

2

錯誤做法:

過多的提問、責怪和建議

女孩:「媽媽,媽媽,有人偷了我的新鉛筆。

媽媽:「你確定不是你自己著急弄丟的?」

女孩:「沒有,我去洗手間前,它還在桌上呢!」

媽媽:「誰讓你亂丟亂放的!告訴你多少次了,東西要放在抽屜里,你就是不聽,這下怪誰?」

(哇哇啊啊啊......女孩委屈的哭了......)

孩子本來丟了東西就已經很難過了,向父母傾訴是想得到一些安慰,結果反而遭來一頓責怪和打擊,情緒當然更糟糕了。

孩子說話時,父母總喜歡給孩子提各種各樣的建議,認為自己閱歷多,資歷長,想讓孩子少走一些彎路。

家長的初心沒錯,但這樣往往會打斷孩子的思路和積極性,長期以往還會引起他的叛逆情緒。

正確做法:

認同他的感受,不要急著給出建議

孩子向父母講述自己的遭遇時,父母要認真傾聽,適當地用「哦…」「嗯…」「這樣啊…」等簡短的語句來回應他的感受,杜絕隨意的責備和建議。

這樣既能讓他感受到父母會陪著他、關心他,還能讓他在不被打斷的情況下整理自己的思路,或許孩子在傾訴完之後便會自己找到解決的方法。

即便問題暫時無法解決,父母也應該等到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再稍作引導。

3

錯誤做法:

否定孩子的感受

男孩大哭:「爸爸,我的小海龜死了。

爸爸:「別哭,不就一隻海龜嗎?我再給你買!」

男孩:「我就要這隻!」

爸爸:「你真是無理取鬧!」

......

孩子的好朋友小烏龜死了,他向爸爸哭訴不是為了要另一隻,而是在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情緒,希望尋求爸爸的安慰和理解。

而爸爸呢,本也是懷著安慰的心去關心孩子,但說出來的話卻是在否定孩子的感受。

最後孩子的合理情緒宣洩演變成了爸爸眼中的無理取鬧。

正確做法:

說出孩子的感受

上面的案例里,父親的正確回應可以是這樣的:「失去朋友是挺難過的,你現在一定非常痛心,你們曾一起度過快樂的時光......」

很多父母通常不會這樣做,因為我們總擔心說出孩子的感受會讓他更難過。

其實正相反!小孩子的詞彙量有限,他們往往不能通過僅有的一點兒詞彙去描述自己複雜的情緒。

大人用適當的詞語幫助孩子表達出來,其實就是一個幫助孩子了解、認識自己情緒的過程。

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心裡反而會感到安慰,會感覺到有人能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進而就會慢慢變得能夠接受那種感覺了。

4

錯誤做法:

過度地解釋和邏輯分析

男孩:「我要吃脆餅!」

媽媽:「家裡沒有了,你吃點早餐餅吧。

男孩:「不!我就要脆餅!」

媽媽:「跟你過了,家裡沒有了!你怎麼這麼不懂事呢!」

(男孩大哭......)

通常情況下,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某些願望時,我們總會下意識地和孩子解釋過多的原因,喋喋不休地擺事實、講道理。

其實對於孩子,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小朋友來說,他們只會感到厭煩,進而哭鬧不止。

到最後事情完全變了性質——此時的孩子其實已經不再專注於得不到的東西了(雖然他嘴上還不停地嚷嚷著),而是轉變為與父母權威的對抗:「我就要這麼做!」

正確做法:

用幻想的方式實現願望

有時候,孩子對某種東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理解,他們就能比較容易接受現實。

比如上面的案例,媽媽可以這樣回答:「聽得出來你很想吃脆餅,我真希望能給你變出一盒來呀~」然後順勢拿起其他的食物,藉機和孩子玩吃東西的遊戲,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就會轉移。

這其實是利用了小孩子充沛想像力的特質,加之父母態度真摯,與孩子產生了共情,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和我們親密起來。

孩子遇到事情,不願意交流,不舒服,有情緒,是常有的事。

關鍵在於父母能不能學會共情,尊重、接納以及幫助孩子面對他們的感受。

處理孩子的感受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學科。

相信寶爸寶媽們通過不斷的演練,定會早日熟練掌握這門藝術。

後記:

這次的分享會真的是精彩紛呈,理論與案例齊飛!很多家長紛紛感慨:「課程真的讓我們受益良多,學會了尊重孩子的感受,學會了什麼才是有效的溝通,回去以後馬上實踐起來~」

還有一位媽媽讓樂學君印象深刻。

這位媽媽帶著3個孩子冒雨前來聽課,全程都聽的很認真。

3個小朋友也很懂事,結束後還主動幫助工作人員收拾會場。

想想也是,有這麼一個會主動去學習、專研育娃之道的媽媽,孩子怎麼會不優秀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方式,你還沒學會?

每個孩子都有傾訴的願望,耐心地傾聽不僅能滿足孩子傾訴的需求,促進親子關係,還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如何與孩子進行有效溝通?如何促進親子關係?有時媽媽一邊炒菜一邊盛飯,孩子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