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是家長重要的責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心力開路

在頭條上,我看到這樣一個問答題:「童年缺失愛的留守兒童,怎樣讓他們的身心更健康些?」

說實話,看到這個問題,我的心就很沉重。

一、「留守兒童」存在哪些問題

有一讀者回覆:留守兒童因缺失父母的關愛和陪伴,童年生活不完整,造成了其中的許多孩子性格固執,不愛說話,什麼都不與人交流,甚至不跟父母交流,以後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真的要深思啊!

我從教十多年了,當班主任也十多年了,我憂心的知道,留守兒童中60%以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性格孤僻、偏執、冷漠,要麼自閉,要麼墮落,學習和與人交往都存在著障礙。

長時間缺愛的成長環境,摧殘著留守兒童的身心。

留守兒童有很大一部分,喜歡在夜晚或者假期成群結隊去街上閒逛,或者去網吧玩遊戲,而他們的夥伴,大多都是留守兒童。

缺少父母的關愛和管教,他們在一起,人多膽子大,很容易沾染壞習慣,從而導致白天課堂上不能安心上課,久而久之,學習興趣減退,學習成績下降,最終導致過早輟學。

一位頭條作者總結的,一部分「留守兒童」的成長軌跡是這樣的:

父母外出——隔代監護——對學習不感興趣——與社會不良青年交往——有不良行為(沉迷上網、玩遊戲、桌球、賭博、酒吧)——輟學——到父母身邊務工——與父母鬧矛盾——離家出走——對工作不滿——與類似經歷的人結夥——犯罪

二、出現「留守兒童」的原因:

現實生活,有的家長是為了生計,不得已而外出謀生;也有的家長是不負責任,只管生娃不管養。

還有一個原因是,現在離婚率飆升,有一些家長結婚生了孩子後離婚,然後各自去追求各自的瀟洒人生,孩子就成了爺爺奶奶的了,這樣缺少父愛和母愛的孩子,也是留守兒童。

我只想恨恨地說:只管生娃,不養娃不育娃的家長,雖然不多,但也不少。

他們只管自己出去浪白,把娃丟給爺奶,是極不負責的傢伙。

法律應該對他們有所約束,讓我國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一位頭條作者回答:想讓孩子不缺失父母關愛,就得把孩子帶在身邊,我只想說有些父母就是自私,一切都是為了自己的面子罷了,現在的工資普遍都不會低於倆千,孩子帶在身邊也完全夠生活的,我身邊的一些父母孩子一般帶到一歲就送回老家給爸媽帶,然後一年才回去一次,自己穿的那麼好,拿著工資開著車,自己瀟洒,有那個條件也不想接孩子在身邊,孩子一味的跟著爺爺奶奶,缺少關愛和陪伴,教育方面也不行。

三、怎樣讓「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有更好的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方法和教育策略,可那都是需要家長去完成的。

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問題,家長會真的重視嗎?家長有方法嗎?家長會學習好的方法嗎?

讓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作為父母是第一責任人,必須承擔起養活和教育的責任。

一個和諧溫馨有愛的家庭,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最好的環境,這必須由父母來創造。

有的父母認為給孩子物質享受就行了,下面這位讀者說得好:

讀者回覆:物質滿足不是長久的,精神關愛才能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和陪伴,這是誰都替代不了的,更不是給多少錢,買多少玩具和零食就能替代的!

咋能解決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教育問題,這也需要社會關注和解決,我們國家也正在逐步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國家制訂了「在外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近入學」的政策,相信,這個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

希望留守兒童越來越少,希望我國的青少年兒童都能身心健康的成長。

四、「留守兒童」的教育,只靠老師能行嗎?

光靠老師肯定不行,老師能管好在校的時間就不錯了,那校外的吃飯、休息時間和周末、節假日,誰管?

一個老師往往管理幾十個甚至一百多個學生,既要教學,有時還要處理學生矛盾,甚至關注學生的思想和心理。

因此,無法細緻地照顧到每一位孩子的所有心理問題。

而孩子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同學間有糾紛了,和老師有誤會了,學習有困難了,朋友間有矛盾了……這時,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導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而這些問題是經常性存在的,孩子不只會遇到類似的問題,甚至孩子還會還會犯一些小錯誤,那就更需要家長及時發現,及時教育和解決。

願留守兒童越來越少,願我國的青少年兒童都能在父母的陪伴和關愛下,身心健康地成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