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臨江街道一家長常打孩子 熱心厝邊心疼求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閩南網]

閩南網11月24日訊 最近,住在臨江街道某社區的阿晨和鄰里,常常聽到一個小女孩大哭的聲音。

哭聲歇斯底里,大夥有時候還能見女孩抽泣著,跟在家長身後。

阿晨幾次觀察,覺得孩子看起來乖巧可愛,難道是家長小題大做?

同樣為人母的阿晨思前想後,決定管這個「閒事」。

她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說,「女孩幾乎天天被責罵,前兩天,還見女孩被外婆搧了一巴掌,旁人看了都覺得心疼,孩子能有什麼天大錯,讓家長天天大動肝火?」他希望能找人勸勸女孩的家長。

前日,接到海都記者的反饋,社區、街道、社區民警一同來到女孩家。

女孩的母親和外婆大吐苦水,說7歲的冰冰無理取鬧、嫉妒心強、厭學、和家長對著幹。

鄰居:

「女孩乖巧可愛,為什麼連著兩天挨打」

阿晨告訴海都記者,她幾乎天天都能聽到小女孩的哭聲,偶爾女孩家門半掩著,阿晨經過看見女孩被打,家人趕緊將門關起來。

「上周五,孩子的外婆準備騎電動車送女孩去上課,不知為何女孩在樓下哭鬧了起來,外婆搧了女孩一巴掌,第二天晚上10點多,女孩的哭聲又傳來,後來女孩好像怕被打,跑到樓下去,又被大人找回來了。

在他出示的一段錄音里,女孩哭得歇斯底里,一旁伴著家長的訓斥聲。

阿晨說,小女孩有個弟弟,卻從未聽過弟弟哭鬧,責備女孩的多是女孩的外婆和媽媽;自己也是為人父母,教育孩子當然可以,但也應該注意場合和分寸。

前天,阿晨看到女孩自己穿好襪子、鞋子,下樓一會,想起裡面那道門沒關,又跑上樓關好,「挺漂亮的一小姑娘,看起來比我家孩子懂事多了,我真希望她能跟別的孩子一樣有快樂的童年。

家長:

「愛哭鬧和我們對著幹,真拿她沒辦法」

社區、街道婦聯工作人員和社區民警一踏進女孩家,女孩一家由於房子拆遷,暫時租住在這裡。

孩子的外婆和媽媽林女士大吐苦水:7歲冰冰不聽話,故意哭鬧,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管教。

林女士是再婚家庭,今年上一年級的冰冰隨母姓,林女士說,一家人盡力滿足冰冰的需要,每月花1000元讓她補課,衣服玩具什麼的也沒缺過她,「人家都說是跟我姓太寵她,她才這樣,但小冰冰一歲的弟弟就很聽話,在外懂得跟人問好,冰冰就只會沉默不語」。

林女士還說,冰冰嫉妒心強,老說媽媽疼弟弟,弟弟有的東西她就不能沒有。

提起打罵孩子一事,家長卻矢口否認。

外婆說,冰冰只是愛哭愛鬧,說兩句就大哭,老伴剛做心臟搭橋手術需要靜養,可越說冰冰她越故意大鬧。

說話間,冰冰放學回來了,一雙大眼睛看來了這麼多人,扭頭就往屋裡走。

「來跟阿姨們打個招呼。

」一聽到媽媽的命令,冰冰縮進窄小的陽台,趴在洗衣機上,不抬頭。

大夥上前,和冰冰聊兒歌、動畫片、零食,可冰冰始終沒有回應。

社區民警林警官和街道婦聯杜姐勸林女士一家,家長應改變溝通方式,儘量減少責備,多發現孩子的優點,多誇誇她,讓她自信。

杜姐說,這個年紀的孩子大多是好奇、活潑的,但她表現出封閉的狀態。

徵得家長同意,杜姐表示,將找找心理專業的義工長期幫扶,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態,引導家長改變溝通方式。

心理專家:

家長的負能量 不要傳遞給孩子

就冰冰一事,泉州婦女兒童心理服務中心主任徐雪娜說,重組家庭中,家庭關係有一定複雜性,家長難免產生負能量,這時,這些負能量很可能落到家庭終端——孩子身上。

這樣的親子關係很可能造成孩子成長後人格缺失、偏執。

每個家長的本能都是愛孩子的,很多家長打罵孩子後會自責、內疚,但當情緒一來又難以控制,家長首先要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造就孩子的個性後果,才能改變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此外,還有一種可能,因為普遍來說,7歲以下的孩子會本能地想贏得關注,當家長對她最大的關注方式是打罵,孩子說不出心裡的感受,便會一次又一次滋生在家長看來不聽話的小行為,因為她的潛意識是,打罵是和家長的唯一聯結,寧可被罵也不能被忽略,從此惡性循環。

(海都記者 陳瑩鈺)

(當事者均為化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辛萬苦生下二胎,大女兒卻寫下催淚作文!

來自溫州的潘女士為了二胎,經歷嚴重孕吐、差點丟了工作等等大難關,才生下二胎女兒。好不容易迎來襁褓嬰兒,忙碌中體驗著再為人母的喜悅,可是卻被大女兒的班主任叫到辦公室,告知要注意女兒的心理問題。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