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媽媽四年沒陪孩子,卻寫信近百封陪伴孩子成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過年的幾天裡,媽媽爸爸們都在家幹什麼呢?是在喝茶吃飯打牌,還是在追劇搶紅包發朋友圈?這些都是過年的「節目」,然而,你有認真與自己的孩子在一起做些他們喜歡的「節目」嗎?

今天是初六,如果你的答案是還沒有,那麼請看看下面這位成都的媽媽吧,她讓我們理解陪伴也有:好與壞,認真與敷衍有效與無效!

成都媽媽四年沒陪孩子,卻寫信近百封

成都媽媽龔女士因為要出差,苦於不能陪孩子,便從兒子3歲時,每次出差前,她都將寫好的信留在家裡,用信件與孩子互動,彌補不能陪伴在孩子身邊的遺憾,陪伴孩子的成長。

1月12日:

盼了一周的周末影院又要開播啦!今天早晨和你談論到媽媽因為要出差無法陪你一起觀看的時候,你給我出了個好主意」晚上視頻連線一起觀看。

1月13日:

根據天氣預報,今天的天氣應該不適合去打球,那就在家繼續編程吧。

IPAD媽媽走之前已經給你充好電了,密碼由2、5、6、8這四個數字組成。

第一個數字是:35-21+76-58-24。

1月14日:

今天爸爸將帶你去金沙遺址體驗考古,在那裡你將參與到準備、發掘、記錄、保管、修復等考古工作中去。

媽媽已經將筆記本、放大鏡等工具給你準備好了……明天我就回來啦!

據粗略估算,4年出差期間,龔女士一共給孩子寫了近百封信。

雖說是信,但每一封都需要精心「設計」:

比如結合兒子喜歡的奪寶遊戲,幫助孩子建立方位的概念,簡單了解一個地方的地理、氣候等知識。

孩子3歲時,為了便於孩子理解,龔女士將信的內容用錄音筆錄下來,還圖文並茂地給孩子製作了說明書,教會兒子使用錄音筆收聽。

後來,信又演變成圖畫的形式,隨著兒子識字越來越多,又演變成了拼音文字相結合的方式。

每次出差前,龔女士會將出差期間的所有信準備好,交給爸爸保管,然後由爸爸按照日期給兒子。

兒子有讀不懂的,再由爸爸解釋。

龔女士說:

小時候通訊不發達,父母常常在家裡給我留字條,告訴我飯在鍋里,或者抽屜里有幾毛錢,自己去買包子之類的,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很溫暖。

當我做了媽媽,因為出差要離開兒子,便希望兒子也能感受到我曾經感受過的溫暖。

從第一次無意識地寫卡片,僅一次出差沒有寫,還收穫了孩子的「抗議」,到現在每次出差給孩子寫信絕不遺漏,她只是希望儘可能通過信件,即使在出差時,她也能陪伴兒子。

龔女士的孩子也會給出回應方式。

比如,會根據信件裡面的提示,畫出「藏寶地圖」。

雖然,圖片上的線條有些彎曲,但媽媽卻能讀出孩子對待信件的認真和熱切的心情。

看到龔女士如此用心的信件,很多家長都發出了由衷的讚賞,也有家長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教育問題:

「真是用心良苦,雖然文字不帶溫度,但隔著螢幕,我都能感覺到濃濃的暖意。

為媽媽點讚!」

「這樣的媽媽太了不起了!致敬!和她相比,我慚愧至極!當年只知忙工作!根本沒有管過自己的娃娃!耽誤了孩子的未來!現在真的是悔不當初!」

「用心,還要有耐心,更需要持之以恆。

對孩子,總覺得是無計可施,變通卻是最溫暖的交流和陪伴。

「看來,忙不是藉口,忙有忙的辦法」……

父母的忙,缺席孩子成長

身邊有很多父母,總說忙忙忙,即使每天都能見到孩子,對於孩子也是不管不顧。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父母卻缺席了,對於孩子的成長,必然會有不可挽回的遺憾。

作家王朔曾經描述過自己兒時的一段經歷:

母親一心在工作的醫院爭當先進,全心全意保全自己,根本沒有考慮過兒子的感受,母親從小到大沒有關心過自己,少年時候做闌尾手術,都沒在醫院陪同。

王朔母親說:「我問小兒子,能原諒媽媽嗎?他說不能原諒,我聽了很難過,只希望兒子長大後能夠原諒我。

」然而,她失算了,兒子長大了,他的傷痛也從未痊癒。

王朔說:「很長時間,我不知道人是爸爸媽媽生的,以為是國家生的,有個工廠,專門生小孩。

其實,很多名人要比我們忙得多,然而,即使不在孩子身邊,他們也有陪伴孩子的獨家秘笈:

著名主持人、媒體人楊瀾曾經講過一個關於陪伴的故事:

1996年她在美國生下兒子,在這期間無論多忙她都會抽出時間陪兒子。

一次由於工作原因出差一個星期沒有回家。

那天回到家,兒子先是背著她不說話,最後哭出聲來。

看著兒子,楊瀾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於是做了一個決定:放下工作專心在家陪孩子一年。

楊瀾感慨地說道:「如果當時我不放棄自己的工作去陪兒子,造成的親情缺失是後天不可彌補的。

在兒子以後的成長道路上,她越來越慶幸自己當初的決定。

在楊瀾的精心陪伴和教育下,2014年兒子以優異的成績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錄取,和媽媽成為校友。

對楊瀾來說,放棄工作可能只是錯過一個好的機會,但是對於兒子來說她錯過的可能是整個人生。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和米歇爾可謂是「全世界最忙碌的父母」,然而,他們也給了孩子最優質的陪伴:

歐巴馬夫婦育有兩個女兒,姐妹倆相差三歲,全部由米歇爾一手帶大,從未請過保姆。

而歐巴馬無論身居什麼樣的位置,無論有多忙碌,無論增加了多少工作量,歐巴馬總會抽出時間,陪伴在姐倆身邊,每晚和女兒一起吃晚餐, 耐心回答她們的問題,為她們在學校交朋友的事出謀劃策。

即使是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戰中,他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

陪伴孩子,走心最重要

孩子身心成長的關鍵是父母的陪伴,而有效陪伴的關鍵是用心,不一定是用無效的時間。

請放慢腳步,用心陪伴一下孩子:

讀懂孩子

陪伴先要讀懂孩子,知道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需要什麼,以及應該怎樣去陪伴。

父母不僅要給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更要不斷學習陪伴的方法與技能,然後創造良好的環境,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各項能力,實現高質量的陪伴。

心無旁騖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時,總是做著或想著自己的事情,這都算不上有效陪伴。

不論是與孩子聊天還是玩耍,父母都應該一心一意,陪伴孩子專注地做一件事時,一起搭積木、一起畫畫、一起做手工,遇到困難的時候,一起想辦法解決。

只有給予孩子積極的回應,孩子內心對依戀的需求就能得到滿足,並在這種依戀關係中獲得成長。

及時給予幫助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挫折、困難,這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孩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他們需要你在身邊安撫他緊張、焦慮的情緒,引導他如何處理這些問題。

幫助孩子渡過難關,這對他的成長進步都是非常重要的。

陪伴「及格線」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家長陪伴孩子的有效時間,「及格線」為每周21.2小時。

也就是說,每天至少要有三個小時的時間。

或許你真的抽不出那麼多時間陪孩子,那就好好利用在孩子身邊的每一分每一秒,例如早上上學、晚餐及臨睡前的一點時間,好好地陪孩子,這段時間裡,一定不要被其他的事情所打擾。

哪怕只有15分鐘,親子情感聯結也會變得更加緊密。

爸爸也要陪

陪伴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任務,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媽媽,沒有爸爸的陪伴是不完整的,因為這是一個家庭,爸爸媽媽都不可缺。

因此,爸爸無論工作有多忙,都要記得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晚上回到家記得和孩子溝通一天的見聞,一個星期全家至少舉行一次家庭聚會......

國內曾經有一份心愿調查顯示,孩子們心裡最想要的前三名是:

1.買媽媽一天的工作時間陪我

2.家人一起陪我過生日

3.爸爸不用去外地上班,我好想他

每天都能在孩子身邊的你,好好珍惜當下的時光,好好陪一陪孩子吧,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有父母陪伴更幸福更有意義的事情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