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嘮叨是「摧毀」孩子的7傷拳,一練七傷,傷子傷已,太可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 | 龍哥
圖 | 輕鬆熊爸爸;上色 | 鄧公
育兒過程中,父母大多都有如此感受,不知何時起,自己就成了「唐僧」,「你的作業做完了嗎?」、「房間怎麼這麼亂!」……可孩子依舊還是那個無法無天的「孫猴子」,你說歸說,他做照做,完全沒有效果。
究竟該怎麼說,孩子才肯聽呢?
「超限效應」是指人們因受刺激過多、過強或作用時間過久,引發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
小文參加了羽毛球訓練營,今天怎麼也不肯去,「太累了,我不想去。
」爸爸生氣了,「這怎麼行,做事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爸爸就把堅持不懈的名人故事給小文都講了一遍。
小文更煩了,「不去,不去,我再也不練羽毛球了。
」圓圓上小學了,每天做完作業,媽媽都會過來檢查一番,「書桌怎麼這麼亂!看看你的文具到處都是!這幾題錯了,趕快給我訂正!書包收拾好了嗎?別明天又忘記帶東西了!」第二天這樣的場景仍然繼續著……
父母育兒都希望孩子能有毅力、堅持、做事有條理……可是否只有嘮叨才能實現父母的願望呢?更何況嘮叨不僅不能改變孩子,還會影響親子關係,甚至會引發「超限效應」給孩子帶來巨大傷害。
01 七傷第一訣 「關閉溝通訣」
孩子成長過程中,犯錯在所難免,父母育兒過程中,需要學會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總是父母不停地說,或者孩子剛想表達就被父母打斷,久而久之,親子關係受到影響,溝通之門也就關閉了。
02 七傷第二訣 「傷害關係訣」
父母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父母。
如果此時父母不能理解和接納孩子,仍然不停地嘮叨,會讓孩子失去對父母的信任,從而傷害了親子關係。
03 七傷第三訣 「打擊自信訣」
父母的嘮叨也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
當孩子犯錯時,如果父母通過嘮叨將自己的焦慮與不安傳遞給孩子,孩子就會認為父母如此焦慮都是因為自己做得不夠好,而這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
04 七傷第四訣 「犯錯免疫訣」
孩子初次犯錯時,如果父母沒有採用正確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只是不斷地嘮叨,孩子就會形成「我改了是這樣,不改也是這樣,還不如就這樣算了」的心理,對於再次犯錯和父母的嘮叨產生了免疫力。
05 七傷第五訣 「孩子依賴訣」
父母的嘮叨容易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萬事都有父母提醒,我只需要照做就行。
出了問題,也不是我的過錯。
」這對於孩子責任感的建立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06 七傷第六訣 「挫傷自尊訣」
孩子成長需要獲得平等和尊重,這樣他們才能學會尊重他人。
父母的嘮叨其實就是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只能讓孩子感受到受到被指責和羞辱,這樣會極大地挫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07 七傷第七訣 「負面標籤訣」
對於孩子問題的嘮叨,都是父母給予孩子的評價,也給孩子貼上了各種負面標籤。
負面標籤會讓孩子產生羞愧感,摧毀孩子的自我價值,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失去了自己的價值感。
我們之所以成為嘮叨的父母,主要還是來自於內心的恐懼,而恐懼的根源就是缺乏對孩子的信任,不相信孩子自我成長的能力,總認為孩子是我們翅膀下柔弱的雞雛,時刻都需要我們的保護。
但我們卻忘了,這樣的呵護,既給我們套上了沉重的枷鎖,也讓孩子永遠也成為不了展翅高飛的雄鷹。
正所謂「一練七傷,傷子傷已!」
父母想要不再嘮叨的秘訣,就是要在育兒過程中,放下自己的恐懼,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學會用智慧的方法來養育孩子,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從而提升能力、建立自信。
-
積極專注地傾聽:我們總是說的太多,而孩子只有感覺到被傾聽後,才會聽你的話。
當孩子試圖對你訴說時,注意讓自己停止嘮叨,只是傾聽。 -
讓孩子體驗自然後果:孩子可以通過體驗選擇和自然後果來發展對事物的適應性和能力。
當孩子出現錯誤時,父母育兒應避免嘮叨,「我早就告訴過你……」 -
告訴孩子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孩子犯錯後,父母育兒應以同情與和善來回應孩子的錯誤,而不是羞辱、抱怨或嘮叨。
-
試試一個詞:為了避免嘮叨和挑剔,父母可以使用一個詞作為友善的提醒。
對於事先與孩子達成的協議,通常只需要說一個詞就足夠了。
孩子的成長需要在犯錯、失敗和挫折中得到歷練,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接納孩子成長的過程,耐心地陪伴並給予孩子充足的信任,這樣孩子才能學會成為自己,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最終才能搏擊長空、翱翔千里。
-END-
親愛的,非常感謝你閱讀我的文章!我是龍哥,兩個女孩的父親,與妻子一起創辦了融和小屋三明正面管教。
這裡有育兒乾貨、有真實案例,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讓我們在育兒路上共成長。
何潔:這樣的老公早點甩了吧!獅爸解答
| 關注設計獅爸爸,最新資訊及時看獅爸今天想和大家八卦一下娛樂圈的新聞;想大家也知道我說的是誰了?一個一直在努力的女孩何潔獅爸不是真的為了八卦,而已為了各位男同胞亮起紅燈;看著好像很幸福一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