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安全小常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放個動畫片,孩子們被乖乖套出家底
這次的小測試,其實是一個名為「不跟陌生人說秘密」的情境安全實驗,實驗對象是該園中一班的28位小朋友,被分成四組。
其中一組,老師給家長做了預熱功課——要提前告訴孩子不可以告訴陌生人家庭信息;其餘三組小朋友,在自然狀態下進行實驗。
當天上午,這四組小朋友被分別帶到了四個活動室看書,等待四個「壞人」。
29歲的付小姐就是「壞人」之一,她要「騙」的正是此前已經接受過家長叮囑的孩子。
「你是誰啊?我們好像沒看見過你。
」付小姐一走進活動室,就有孩子向付小姐拋去了疑問。
「我可不是壞人,不然我怎麼能進幼兒園呢?」付小姐說。
她的回答似乎令孩子們很滿意,一些孩子信服地點點頭,繼續坐下安靜看書,不再發問了。
付小姐接著拿出第二樣武器——iPad,用外放音量看起了動畫片。
這招很靈,所有的小朋友都被吸引過來了。
「你家住哪兒呀?」「把你的電話留給我,我們交個朋友好嗎?」……邊看動畫片邊聊天,付小姐就這樣要到了大部分孩子的家庭資料。
在另一邊的自然實驗組,情況更糟糕。
「小朋友們,我在幼兒園門口給你們放了玩具哦,要不要一起出去看看?」「陌生人」笑眯眯一句話,孩子們歡呼雀躍地奔到幼兒園門口領禮物……
30分鐘後,實驗結果出來了。
全班28個小朋友,24個人「潰敗」,被套出了家庭地址和父母電話;其中事先被打過預防針的8個小朋友,也只有兩人頂住了誘惑。
事後,老師單獨詢問了這4個小朋友,發現一個共同點。
幾個小朋友都表示:「爸爸媽媽說了,不能要陌生人送的禮物。
」
5道「保命題」務必考考孩子
1、獨自獨自在家時,陌生人敲門說「我是查水錶的,看一下就走」,怎麼辦?
·不要給陌生人開門,任何情況都不行
·可以說「我爸爸把門鎖了,馬上就回來,我自己打不開」
·大聲喊爸媽,讓壞人以為有大人在家
·打電話給鄰居或報警
2、在小區玩,碰見阿姨給了好多好吃的,怎麼辦?
·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
·馬上回家或向小區里的長輩求助
3、在商場和媽媽走散了,有陌生叔叔說「我帶你找媽媽」,怎麼辦?
·一定不要去,向商場工作人員求助
·按之前約定去匯合地點,比如商場門口、標誌性櫃檯等
4、陌生叔叔說「我車上有好玩的」或「你爸爸讓我接你放學」,怎麼辦?
·千萬別上車,可以說「媽媽不讓去,她馬上回來」
·如果車還跟著你,走大路人多的地方,或向路人求助
·萬一被抓上車,千萬不要吵鬧,以免激怒壞人傷害你
·努力記住壞人相貌、穿著、年齡及車牌,記住經過的建築物
5、有陌生阿姨說「我懷孕了肚子痛,能送我回家嗎?」怎麼辦?
·可以指路,但不要引路,即使是很近、很熟悉的地方
·讓她去找身邊大人幫忙,或者跟她說幫她找警察
·如果糾纏你,要大聲呼喊引起路人注意
新型拐騙手段:壞人故意弄髒孩子衣服
平時壞人想帶走孩子一般都是假冒熟人,或者拿物質吸引他們,例如給糖和餅乾之類,有的甚至出於好心給陌生人帶路也被騙走了。
但是現在有一種新型的拐騙手段出現了!
從警方所掌握的數據來看,2-7歲是被拐騙的主要年齡段,最新湧現的新型拐騙手段是傷害型,嫌疑人故意把小孩子撞倒在地或是潑灑髒水、墨汁弄髒孩子的衣服,再冒充是孩子的家人帶著孩子去處理,減少周圍人群對嫌疑人的懷疑。
幼兒園的實驗結果都是老師和家長們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家長除了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之外,也要讓他們相信世界的善意,不要讓孩子天真的世界一直充斥著欺騙和危險。
總之,出門在外把孩子好好地「拴」在身邊,做到萬無一失。
連結:
如何對孩子進行防拐騙教育?
傅sir建議——講故事、講案例、做模擬練習 讓孩子出門帶上零用錢
不少家長認為,孩子被拐騙這樣的事情離自己太遙遠,不可能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所以不在意,也缺乏這方面的教育。
還有些家長過於緊張,對孩子諸多限制,時刻嚴密監護,但孩子卻失去了自我應對能力的鍛鍊和培養。
這種孩子習慣於聽命於家長和權威,更容易上當受騙。
家長到底該如何正確教育孩子防拐騙呢?
有三個方法可以借鑑:
1.即使是年齡稍大的孩子,也不可能理性判別和多面思考,他們最喜歡聽也最容易聽進去的反而是一些直觀的話,比如「有陌生人給你東西你不要拿」、「陌生人叫你跟著走,你不能跟著走」。
同時可以配合講故事,讓孩子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該做。
2.說案例。
可以把一些新聞報導上的兒童被拐騙案例講給孩子聽,考考孩子他(她)是怎麼想的,再幫孩子具體分析,好的想法保留下來,不對的想法順勢指出為什麼不對,正確的應該怎麼做。
3.模擬練習。
學校和社會團體可以組織這樣的活動,在活動中增強孩子的直觀認識,讓他們知道遇上這樣的事可以怎麼辦。
需要強調的是,權威法和誘惑法是最常使用的手段,尤其要注意防範。
家長還可以教導孩子以下幾點:
1.要孩子牢記自家的詳細地址、父母的姓名、電話號碼、工作單位,並能背下來。
家裡的親戚朋友或可以依靠的人的相關情況,也可以讓孩子記住。
如果被拐騙要核實身份、尋找父母,這些信息十分有用。
2.不一定給孩子配手機,但最好給孩子少許零用錢,可以用來在緊急時刻打電話求救,或者求助別人打電話報警、聯繫父母。
報警電話是多少,也要教給孩子,讓孩子牢記。
3.提前跟孩子做好約定,比如沒有父母的通知絕不能跟陌生人走,去同學家或跟同學一起在外面玩,行蹤要及時跟父母匯報,還有父母突然有事不能去接該怎麼辦等等,這些都要提前說好。
尤其要提醒孩子「不要跟陌生人上車」。
有時候,拐騙犯有進一步的犯罪企圖,就會準備交通工具,然後騙孩子說「你爸媽叫你上我的車」、「我給你爸爸拿了好東西,你去看看吧」。
孩子一旦上車,就會被控制、綁架。
4.家長和學校老師也需要做好約定,比如放學後必須由父母或家裡的親人來接孩子,否則絕不要讓孩子離開。
要跟老師落實好,不要產生誤會。
5.要教導孩子,僻靜、人少的地方不要去,不要總是一個人活動。
上學放學最好和同學、朋友一塊走,養成群體性活動的習慣。
家長平時也要多帶孩子參加集體活動,對孩子增強自我應對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和鑑別力。
孩子被拐騙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家長不盡責,只關心自己找樂子,帶孩子時注意力也不集中
日前,廣州增城警方成功解救了一名被拐男童。
雖然無數人為之歡呼慶幸,但家人的失職仍然是不可迴避的事實。
據了解,這個案件中家人將男孩單獨留在超市外的搖搖車上,大概有20分鐘沒有人看護,這個空檔期足夠犯罪分子對孩子實施拐騙。
「現在的家長有一個問題是,只關心自己找樂子,上網、煲劇、玩遊戲、看手機,對小孩管吃管穿管學習,諸多干涉和限制,卻沒有真正花心思關注孩子。
所以,很多孩子很苦悶,回家沒人交流,父母一開口就問作業、問成績、問在學校的表現,孩子的空虛、孤獨無處排解,就會喜歡在外面亂跑,而且不在意父母的提醒和警告。
」傅sir說,就算帶小孩出門,家長的注意力也不集中,經常找個地方讓小孩自己玩,家長卻在一邊刷屏、聊天、打電話,這樣也容易讓拐騙犯有機可乘。
「父母應該和孩子做朋友,做知心夥伴,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談到家長的責任,傅sir認為,陪伴孩子的成長很重要。
作為爸爸,他在孩子兩三歲大時就陪著孩子摸爬滾打,也會一起打機,彼此間很親近。
而在共同玩耍的過程中,他會順勢引導孩子如何去看待各種問題,也樂意傾聽孩子的看法。
「父母和孩子不是有血緣關係就必然親近的,要取得孩子的信任、認同,讓孩子有歸屬感,就需要多接觸、多交流。
」
傅sir表示,家長還應該重視孩子的規則教養。
在商場、地鐵和博物館等公共場合,小孩跑來跑去、爬上爬下、大聲哭鬧耍賴、亂按電梯的現象比比皆是。
雖然好動是孩子的天性,但不懂得守規則也意味著安全沒保障,容易受到傷害。
傅sir認為,家長的責任也包括教導孩子在不同的場合遵循相應的規則,不能由著性子亂玩,否則一旦發生危險,將後悔不及。
發現孩子失蹤,家長可以怎麼做?
首先要及時報警,同時盡最大可能去尋找
孩子突然不見了,有可能是被拐騙,但也可能是不慎走失。
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及時報警,同時盡最大的可能去尋找。
家長有必要做好以下幾件事:
1.及時報警求助,說清楚孩子的特徵衣著,走失的位置。
方便警方掌握線索安排警力去尋找。
2.在孩子走失的地方仔細找一遍,周邊的人和商鋪也可以多問問,同時,家裡的親戚朋友以及孩子的同學、朋友家都不要落下。
3.孩子走失的區域如果有廣播,可以藉助廣播找人。
4.通知親戚朋友一起幫忙找人。
說到第一點,傅sir還表示,目前社會上存在一些誤解。
公安部門曾經有失蹤24小時報案才正式立案的規定,但主要是針對成年人。
2009年,公安部開展全國「打拐」專項行動時就規定,凡接到兒童失蹤和拐賣婦女案件,要立即立案偵查。
即使是小孩走失,警方也會全力查找的。
大家不用擔心求助無門。
要特彆強調的是,如果有人看見小孩被帶走,家長要儘可能提供孩子的近照、相貌特徵、習慣、當天的衣著,以及帶走孩子的嫌疑人特徵等詳細信息給警方。
當然,破案絕非易事。
傅sir表示,偵破這類案件很考功夫,耐性、經驗、責任心缺一不可。
像此次增城警方成功解救被拐男童,就經歷了一連串複雜的偵查過程:查看視頻 開展大範圍摸查 在嫌犯的出租屋裡找到病歷,了解到嫌犯打工的工廠 掌握到嫌犯的行蹤以及戶籍 跟當地警方聯繫,確認嫌犯正在戶籍所在地
增城警方奔赴當地抓捕嫌犯、解救被拐男童。
在這個過程中,時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嫌犯正好回到戶籍所在地,為警方快速破案提供了契機。
3分鐘,50個孩子,42個被拐走
凱叔說kaishushuo曾在網上看過人販子的這麼一段言論:「其實拐賣孩子比你們想像得更簡單,只要看到孩子自己一個人,尤其是著急找爸媽的,直接過去說我是你爸媽的朋友,找不到他們了吧,我知道他們在...
「國際失蹤兒童日」你的輕輕一點可能挽救一個家庭
2014年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親愛的》一上映,便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電影中善良村婦無私地愛著來歷不明的兩個孩子,一群走在尋子路上的家長們歷經無數辛酸苦辣,他們對親情的執著令人動容。而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