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父母的脾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地鐵站等朋友的時候,看到一個大概6、7歲的小男孩,讓爸爸買果汁給他,不買不走,爸爸邊玩手機邊大聲呵斥小男孩趕緊走,小男孩還是站在原地不動,爸爸過來拉孩子,孩子掙脫開,爸爸就氣急敗壞的對著小男孩的屁股打了一巴掌,孩子就開始在地上打滾,大發脾氣...

孩子不聽話,這樣的事情在很多家庭中都會發生,也是很多父母特別頭疼的難題,孩子越教越不聽話。

其實這背後的原因都是因為……

其實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就是發脾氣。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

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為什麼不要發脾氣?

01.壞脾氣會遺傳

義大利著名幼兒教育家蒙台梭利強調: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

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

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有發生精神疾病的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泄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

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02.壞脾氣是親子關係最強的殺傷武器

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在生活中我們發現: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他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把孩子打怕了,就開始奉行「棍棒出孝子」。

實際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03.一份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

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年初演藝圈「乖乖女」鄭爽當街抽菸、大哭並在微博小號上爆粗口的新聞頻上熱搜,引得一片譁然,受到了很多網友的指責,了解鄭爽的經歷後,我覺得這些行為看似任性,其實是累積和壓抑後的爆發。

幼年承載著媽媽藝術夢想,11歲離開爸媽,到外地求學,受人欺負不敢告訴爸媽,只把害怕、難過藏進日記里。

她媽媽在某次接受採訪時,笑著向記者展示,她曾用來打小鄭爽的道具:撓癢靶子。

小鄭爽「不聽話」的時候,就會跟撓癢靶子來一次親密接觸。

很多父母,做著傷害孩子心靈的事情,卻認為「我是為了你好」!曾經,她也像個孩子一樣,有過撒嬌、偷懶。

但是爸媽不允許表達,久而久之,她發現:按照爸媽要求的去做,會得到好的回應;真實的感受和想法,會得到批評甚至責罰。

長期累積後,害怕、難過、埋怨和絕望時,她不願、也不再敢跟爸媽說。

寂靜法師說:「父母是原件,家庭是複印機,孩子是複印件」,複印的文件錯誤的時候,要原件和複印件一起改。

所以機智的爸爸媽媽們,要想改變孩子,要記得先改變自己。

別讓自己的脾氣去傷害我們最愛的人,情感的忽視和嚴苛,或許會讓人變得看似強大;但生命的幸福、踏實,卻只能從愛的滋養中而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