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培養孩子的好脾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對愛孩子要有耐心

只有做父母的才能了解對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

當自己精心準備的食物孩子一口都不吃;當手頭一大堆工作得等孩子入睡後才能做但孩子卻不睡的時候;當自己半夜困得半死,孩子卻精神抖擻或者苦惱不止時……碰到這些情況,家長都得拚命壓制自己的怒氣,心平氣和的哄著孩子。

因為這些都不是孩子的錯,家長必須以最大的耐心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家長以怎樣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也會潛移默化的成為養成家長那種態度。

相信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沒耐心,甚至是粗暴的人。

所以,家長應該讓孩子學會忍耐和等待,比如在做事時,告訴孩子自己在忙,做完後再陪他等等。

2、別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家長沒有權利要求孩子任何事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就算是為了孩子好。

比如要孩子必須吃完一整碗飯,必須在9點前睡覺……強加的結果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抗。

3、言出必行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可以騙一騙,這樣想的家長要做好以後孩子騙你的準備了。

作為家長,應該有意識的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會騙他,是說到做到的一個人,一方面可以獲得孩子的信任,另一方面是樹立家長言出必行的威嚴,避免孩子因為僥倖心理而跟你無理取鬧。

4、忽視孩子的無理要求

孩子提的要求有時是無理的,當他哭鬧不休時家長要妥協嗎?當然是不可以,對孩子說「不行」、「不可以」的時候就要堅持,讓孩子從你堅決的態度上知道自己的要求沒辦法達到。

5、始終如一

為了避免給孩子造成思維、判斷的混亂,家長應該始終如一,對同樣的事件給出同樣的處理標準,這樣才能永久的貫徹自己命令。

比如你今天允許孩子這要麼做,明天卻沒有任何理由的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做,那就會造成孩子思維混亂,孩子很難遵從你的命令。

6、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

那麼小的孩子需要承擔什麼責任嗎?當然要,責任需要從小培養,樹立責任意識。

比如當孩子把玩具弄得到處都是時,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收拾或者引導孩子自己收拾;孩子東西掉了讓他自己撿起來等,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

7、讓孩子了解他人感受

大人的世界雖然孩子很難了解,但讓孩子適當了解父母的感受,體諒父母的辛苦是有一點好處的,比如家長累了就告訴孩子累了,希望孩子自己玩,不要打擾媽媽爸爸媽媽休息,當孩子打人時讓孩子知道別人會痛,要打別人先打自己看看,孩子的性格是從生活點滴里積累培養起來的。

8、適當給孩子一點權力

當孩子對某件事有興趣卻遭到家長反對時,家長不妨給孩子選擇的權力,比如孩子想打開書櫃找書,家長擔心孩子把書弄得亂七八糟但又不想扼殺孩子的探索慾望,這時候可以建議孩子只拿一本書,拿好就離開書櫃。

孩子通常會很開心的照辦,而且下次要拿的時候還自己強調拿一樣東西,就離開。

【微信公眾號-育兒快訊】

一對80後父母,從事兒童教育6年,寶貝1歲6個月,特開辦的兒童教育公眾號,育兒快訊(ID:yuerkuaixun)更多教育話題.育兒資訊,家長課堂,請關注我們。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你真的愛孩子嗎?這幾點你做到了嗎?

1.對待孩子要有耐心對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當你們精心準備好大餐,他卻一口都不吃;當你有一大堆事等著他入睡以後再做,他卻無論如何不肯睡;當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東西卻哭個沒完...

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家長8大妙招!

妙招1:不要別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每個孩子都會有他的喜怒哀樂,即使是父母,也沒有權力去要求他們事事都按照我們的意願來做,就算是為了孩子好。比如:你覺得他該睡覺了,你就非要他把一碗飯全部吃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