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比手足口病還厲害?事實真是這樣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夏天來了,天氣越來越熱,又到了皰疹性咽峽炎的發病高峰。

皰疹性咽峽炎發病急,病情重,孩子受罪,家長心疼。

尤其是沒有經驗的新手爸媽,經常慌亂不堪。

據傳這是一種新病毒引起的,比手足口病還厲害?事實真是這樣嗎?一張圖告訴你真相。

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認真聊一聊皰疹性咽峽炎有哪些表現,如何預防,家長又該怎麼護理。

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為特徵的疾病,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較強,傳播快,呈散發或流行,夏秋季為高發季節,一般病程4日至6日後自愈,偶有重者可延至2周。

同一患兒可重複多次發生本病,但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皰疹性咽峽炎的種類

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體種類很多,以柯薩奇病毒、皰疹病毒、EB病毒較多見。

勞累過度,過敏體質,氣溫突變、身體受涼或某些物理、化學因素等刺激,使患兒身體免疫能力低下,容易患此病。

皰疹性咽峽炎患者及隱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

可直接經由腸道、呼吸道傳播,也可間接經污染的手、食品、衣服、用具等傳播。

皰疹性咽峽炎的表現

皰疹性咽峽炎可以表現為急驟發熱,可出現持續高熱或反覆高熱,一般會反覆發燒2天至4天不等,咽痛,吞咽時尤甚,小兒會出現煩躁不安、流口水、拒食、嘔吐,有時訴頭痛、腹痛或肌肉痛。

口腔中出現咽峽皰疹和潰瘍:一般起病2日內口腔黏膜出現少數(少則1~2個,多達10餘個)小的(直徑1~2mm)灰白色皰疹,周圍繞以紅暈,多見於扁桃體前部,但也可位於軟齶,扁桃體,懸雍垂,舌部等,在以後的24-48小時內,水皰破潰變為淺潰瘍,表面覆有淡黃色或白色假膜,一周左右癒合。

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大多正常。

如白細胞總數增多,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C反應蛋白明顯高於正常,應考慮合併細菌感染。

皰疹性咽峽炎要怎樣護理?

(1)發燒家庭護理:正確測量體溫、按醫囑使用退燒藥,注意多飲水,必要時可用溫水浴等物理降溫。

(2)飲食餵養:由於咽喉部、舌部皰疹和潰瘍疼痛,偏咸、偏熱、偏硬的食物會使疼痛加重,所以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清淡、易消化飲食。

鼓勵寶寶多飲水。

(3)口腔護理:寶寶口腔皰疹、潰瘍不停的流口水,及時擦乾防止唇周口水疹。

每次奶後、進食後、嘔吐後可以餵2-5毫升溫開水清潔口腔,2歲以上大寶寶可以用淡鹽水漱口。

清潔後可以用抗病毒噴霧噴咽部。

可口服維生素B12、維生素C。

(4)按照醫囑服用藥物,如果寶寶出現高熱持續不退、精神煩躁或萎靡、手足也出現皰疹、抽搐等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5)注意消毒隔離:因為此病和手足口病都具有傳染性,所以要和其他小朋友隔離,隔離期限為從發病起兩周時間。

注意居室通風,注意衛生,尤其手的衛生,強調勤洗手。

避免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夏季皰疹性咽峽炎高發 家長們知道怎麼預防嗎

隨著氣溫上升,近期社會上傳染病發生率逐漸增高。其中,除手足口病、流感等常見傳染病外,皰疹性咽峽炎也較為多見。一、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皰疹性咽峽炎是一種特殊類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又有「隱形手足口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