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怒吼」父母如何在孩子心裡種「惡果」!有什麼科學補救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支招如何有效「戒吼」。

一位媽媽下班後,發現女兒正在勤快地「做」家務。

與其說是做家務,還不如說是「玩」家務。

小女孩抓著濕漉漉滴水的抹布,往書桌上、沙發上「塗抹」,書桌上的書被沾濕了,沙發上也留下水,媽媽要求女兒把抹布擰乾才繼續。

過了一會,當媽媽從洗手間出來,發現女兒不僅沒把抹布擰乾,還抓著淌水的抹布往電視機上面抹……

「別瞎搞啦!滾回房間去!」

小女孩嚇了一跳,驚恐地轉過頭看著自己的媽媽,過了許久,才小心翼翼地放下手裡的抹布,然後眼圈紅紅地走進房間。

這是最近一位媽媽的留言。

她說,沒想到自己會朝孩子怒吼,晚飯時明顯地感覺孩子所有行為動作都是小心翼翼的,她擔憂自己一時衝動,會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傷害。

「憤怒以愚蠢開始,以後悔告終。

」這是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對怒吼父母的精闢描繪。

經常也有爸媽給幼兒說留言,說平時對小孩挺好的,也自以為很有耐心,但孩子有時真的是讓人抓急,衝動中沒忍住就怒吼了。

忍不住朝孩子怒吼了一下,會有嚴重傷害嗎?有什麼科學補救法?

▲父母朝孩子怒吼,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

其實,父母偶爾忍不住怒吼了一下,除了讓孩子一時害怕或沮喪外,是不會一下子便給孩子造成嚴重傷害的。

那些長期的、頻繁的怒吼,才會給孩子帶來永久的傷害。

這好比一位小寶寶在某一天,當他把手伸向他的小熊玩具時,突然室外「轟隆隆」一聲巨大的響雷,寶寶被驚嚇了,「哇」一聲大哭起來。

沒多久,寶寶恢復了平靜,就像沒事兒地繼續把手伸向了他的小熊玩具。

幾分鐘前的驚嚇沒給小寶寶帶來傷害。

倘若寶寶每一次把手伸向玩具熊時,室外總想起巨大的雷聲,那麼這個小寶寶一定會有心理陰影——對玩具熊產生恐懼。

他可能從此不再玩玩具熊,甚至一看到玩具熊便要大哭。

這位小寶寶行為的背後,便是來自知名行為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反射」原理。

簡言之,父母多次數地或頻繁地朝孩子怒吼,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

倘若偶然地忍不住怒吼了一兩次,爸媽們以後不再犯就可以了。

▲被頻繁地怒吼的孩子,他們會在內心種下什麼「惡果」?

當孩子經歷父母長期的怒吼,會對父母的情緒和表情變得敏感,有些孩子聽到父母稍微提高聲調,甚至眉毛跳一跳都會緊張。

1、影響孩子大腦發育成熟

我們知道,小朋友大腦發育成熟的標誌,是前額葉皮質的成熟。

而父母總喜歡朝孩子怒吼,給孩子帶來恐懼或難過情緒的同時,也會導致孩子前額葉皮質發育滯後,最終結果會帶來孩子情緒的不成熟,還帶來其他方面的父母影響。

比如他們會效仿爸媽怒吼和情緒衝動,還由於前額葉皮質發育滯後,孩子未來可能會在行為上表現得幼稚,比如做事不想後果,自控力差,甚至專注力也不好。

這些能力,跟小朋友未來的成長和成才關係巨大。

哈佛認知神經科學專家查爾斯.納森也曾經提醒過父母,父母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小孩的大腦發展步伐。

所以,總愛怒吼的父母們尤其要注意。

2、孩子未來心理不健康幾率提高

出於倫理的考慮,心理學家們不會讓父母大強度和頻繁地怒吼孩子,以得到研究的因果關係,一般來說,他們是採用大規模的家庭「觀察」,比如召集一些父母愛朝孩子怒吼的家庭,不加任何干預的情況下,數年後再觀察這些孩子的行為表現,從而得出「怒吼父母會養出什麼小孩」之類的關聯。

但有一位名叫阿維.森納的醫學家把這種研究搬到了實驗室,不過他不是用人,而是用狼和小羊(怒吼父母和狼,孩子和小羊,大家可以補腦一下)。

當狼飢餓時,會頻繁地朝小羊怒撲或啼叫……一段時間後,小羊被「嚇」死了,因為巨大的恐懼感時刻衝擊小羊的心靈,繼而影響了小羊的內分泌和免疫系統……小羊日漸虛弱,最後死去了。

在現實家庭中,孩子們不會因為父母的怒吼而死去,但會因為父母的長期怒吼而較容易生病是很常見的。

除此之外,這些孩子還容易有心理方面的問題:恐懼感、焦慮感、缺乏安全感、自尊感低下,除此之外,還有敏感、自卑、冷漠……
用親子關係心理專家Nicholas Allen的話來說,怒吼父母會導致孩子心理不健康的幾率提高不少。

▲父母不小心朝孩子怒吼後,如何補救和戒吼?

下面其實也是避免父母落入長期怒吼族的「急剎車」。

1、告訴孩子:你當時為什麼發怒

有一次在餐廳,餐桌上一位小男孩一時興奮,抓著筷子不停地在敲桌子、敲碗,「砰砰」、「噹噹」的聲音妨礙了大人們談話。

小男孩的爸爸勸阻了好幾次,小男孩沒理會。

「停下!」小男孩的爸爸低吼了一聲,小男孩才停止了敲打。

「你剛才不停地敲,影響了爸爸和叔叔阿姨的交談,你這樣做很不禮貌;當爸爸勸你停下來時,你不僅沒理會,還繼續敲,爸爸很生氣。

你能不能理解爸爸?」

小男孩點頭,還滿臉歉意地親了親爸爸。

當不小心怒吼的爸媽,向孩子講述自己發怒的理由和過程時,能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錯誤,有助於自我改正;對大人來說,這也是一個自我反省和思考的過程,有助於大腦在下一次遇上相似的情景時幫助理智思考,而不是張嘴便吼。

注意,父母在講述時,儘量做到客觀、不帶抱怨。

2、下一次張嘴怒吼前,有意識地笑一笑,有「奇效」

記得在一個周末,我帶上女兒逛超市。

超市人山人海,女兒這時卻要自己推購物車,她小小的身軀還及不上購物車的一半高度,還把購物車推得四處碰撞,甚至差點被別人的購物車碾到腳趾。

我勸了好幾次,女兒沒理會,還繼續全速前進……跟在後面的我,肚子裡就像放了一瓶隨時會爆的「躁彈」。

這時女兒在一堆不倒翁玩具前面停了下來,推了推不倒翁後「哈哈」大笑,笑著笑著還躺到了地上笑,我也不由得笑起來了。

如果一個人開始笑了,其他人也很有可能笑出來,果真如此啊!我的煩躁消失了。

再一次出發時,我跟女兒扮演了巨人推螞蟻坐小船的小遊戲,坐在購物車裡的女兒是小船上的小螞蟻,我是會游泳的巨人,巨人要聽小螞蟻指揮,一會兒游得像閃電那麼快,一會兒游得像蝸牛那麼慢……最後我們都嘻嘻哈哈地出超市的。

怒吼前,先笑一笑。

有媽媽說,「很難做到啊」,的確如此,因為人的情緒有一貫性,但自制力能做到怒吼前笑一笑,同時想想孩子可愛的瞬間。

當父母有意識地笑一下,事實上已經幫助憤怒實現「急剎車」,憤怒情緒也會冷卻不少。

丹尼爾.席格等情緒學家曾經統計過,發怒只有90秒,當撐過了這90秒,不用做任何事,怒火也會自動消減。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有意識地笑一笑,有助於情緒自控。

怒吼常常「忍不住」,但通過努力能「忍住」,因為我們愛孩子,他們值得父母們這份努力。

愛孩子,請加油!

關鍵字:怒吼父母、親子關係、親子情感、幼兒心理、早期教育

幼兒說,(親子)心理諮詢師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有趣、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