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以前的寶寶常見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都說3歲以前的寶寶愛生病,但其實生病還是比較少的。

由於寶寶不會說話,年齡又小,所以家長們都很焦急。

今天,整理出一些常見的病,希望能讓家長們對常見的嬰兒疾病有一個了解。

新生兒黃疸

寶寶出生後的第3天開始,你也許就會注意到他皮膚發黃。

大約50%~60%足月出生的寶寶在頭一兩個星期皮膚會發黃,醫學上稱為「新生兒黃疸」。

不過,新生兒黃疸只是一種暫時的現象,無關大礙,它會在第3周開始自行消退或經過簡單治療即可。

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有些新生兒黃疸也可能會很嚴重。

一般情況下去看醫生,醫生會說新生兒黃疸都能治好的。

嚴重的黃疸是極少數的。

新生兒肺炎

新生兒肺炎分為吸入性肺炎(羊水、胎糞、乳汁)和感染性肺炎(宮內感染和出生後感染)。

新生兒得肺炎不象嬰幼兒肺炎有明顯的咳嗽及呼吸困難,尤其早產兒得肺炎後 很少有咳嗽,除了氣急、萎靡、少哭、拒哺之外,還有口吐白色泡沫,口周三角發青、 呻吟及點頭呼吸。

這是比較嚴重的疾病,要即時去醫院。

鵝口瘡

它由一種黴菌引起的,多由於乳頭、手指及皮膚感染,尤其是奶嘴污染。

症狀表現為出生後不久在口腔粘膜上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膜,很象奶凝塊,在牙齦及頰粘膜上,容易颳去,可能會影響哺乳。

寶寶出生後,媽媽(如果是母乳餵養)或寶寶服用抗生素都可能引發鵝口瘡。

這是因為抗生素殺死了存在於寶寶口腔粘膜上的有益菌,而這些有益菌能抑制酵母菌的過度生長。

應該去看醫生。

因為寶寶也很難受,吃點藥會好得快一些。

濕疹

如果你看到寶寶皮膚上有一些鱗片樣、好像很癢的紅斑,他很可能是長嬰兒濕疹了。

嬰兒濕疹也稱為「特應性皮炎」,俗稱「奶癬」,是一種皮疹,兩個月至兩歲之間的寶寶最容易長。

沒有人知道引起嬰兒濕疹的確切原因,但我們已經知道濕疹常常來自遺傳。

因此,如果你或其他近親得過濕疹、哮喘或過敏等疾病,你的寶寶就更有可能患嬰兒濕疹。

患了濕疹,可以到醫院定期複查。

因為濕疹在臨床有不同的變化,治療方法是不一樣的。

如果濕疹加重,應立即去醫院。

咳嗽

嬰兒咳嗽最常見的原因是冷空氣刺激。

空氣的溫差變化會刺激寶寶的呼吸道黏膜,使呼吸道粘膜出現充血水腫,從而引起咳嗽。

如果你的寶寶沒什麼痰,咳得也不頻繁,多半就是冷空氣刺激引起的。

這種情況一般可以不治自愈。

不過,你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刺激性乾咳如果護理不當,可能會讓病毒乘虛而入,寶寶就會得感冒、氣管炎、肺炎等疾病。

所以,發現咳嗽加重就要去看醫生。

發燒

大於3個月的嬰幼兒發燒,最常見的是感冒、中耳炎、泌尿道感染。

寶寶發燒,家長要學會用量體溫。

如果發燒要即時去醫院檢查。

下面介紹幾個物理退燒方法,可讓寶寶舒服一些:

1、全身溫水拭浴或泡澡:將寶寶衣物解開,用溫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如果泡澡,每次泡澡約10~15分鐘,約4~6小時一次。

2.多喝水:有助發汗,此外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份。

感冒

感冒在出生後第一年中幾乎難以避免,病毒性感冒屬於自然疾病,年輕的父母不必過於驚慌。

當發生感冒時,讓寶寶多飲水,注意加強營養,多休息。

寶寶被感染後,大多表現為流清水樣鼻涕、打噴嚏、鼻塞、咳嗽。

有些小嬰兒因鼻子不通氣而張嘴呼吸,或者陣陣煩躁、哭鬧,大一些的寶寶會訴說咽部疼痛。

患兒常伴有發熱,體溫可高達39℃-40℃,個別寶寶還會因發熱而引起抽風,或出現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

一般來講,如果治療及時並護理得當,3~5天即可痊癒。

寶寶腹瀉

寶寶腹瀉是0-1歲寶寶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寶寶由於胃腸道功能發育還不成熟,比較容易出現腹瀉。

寶寶腹瀉,以夏秋季節發病率最高,其發病原因除腸胃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餵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

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餵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寶寶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

對於正處於發育關鍵期的寶寶來說,腹瀉不但直接影響他們對營養物質的吸收,假若護理不當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新生寶寶腹瀉,究其原因可分為腸道內感染、腸道外感染和非感染性腹瀉三大類。

媽媽要找出原因,對症下藥,才能事半功倍。

對於寶寶腹瀉,飲食調理也是很重要的。

在發現寶寶腹瀉時,第一時間應給他多飲水,並嚴密觀察寶寶的尿量和尿的顏色,防止脫水的發生,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目前不主張禁食,同時到醫院就診尋找腹瀉原因再對症治療。

好了,這幾種常見的疾病,媽媽要警惕小心預防。

一旦生病了,應即時看醫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