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女童指著媽媽說:「你是乾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天給大家講下一個我的故事,我有三個閨女,自從有了老三,老二就開始叛逆,很多的時候,你讓她幹什麼,她總是愛答不理的,接下來就是我,大聲呵斥。

一天晚上又一次的呵斥,8歲大的二閨女指著我很委屈小聲的說:「你是我的乾媽」。

一時間我的心像是刀剜一樣,腦袋裡一片空白全是這一句話,我突然意識孩子是受了多大的委屈才會說出這句話。

強忍著眼淚問寶貝,為什麼說我是乾媽,孩子說你總是吵我,我接著問,如果打你是什麼那,孩子接口就說,是後媽。

一時間我不知道說什麼,趕緊上前安慰孩子,我說我當然是你親媽,我為什麼給你買新衣服和好吃的,不給別人買,因為你是我的親閨女,說,明天想吃什麼,媽媽給你買。

孩子高興的說要吃漢堡。

我爽快答應。

孩子安撫下來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註定一晚上要失眠。

安撫孩子睡下,表面不讓孩子看到我傷心,其實我的心早就已經在滴血,我到底做了什麼讓孩子如此傷心,說出這句話。

孩子睡了,平靜的夜晚,我放鬆自己去大哭一場,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註定失眠,開始反思自己,是如何的不稱職,是哪裡錯了,回想起來,自從有了老三,真是很少去關心孩子的內心想要什麼,你越是說她不聽話她越是叛逆,相反如果你誇她一句,她就會很高興的乖乖聽話,其實很多時候是沒有耐心,總是命令的口氣,這種教育方式,恰恰適得其反。

這讓我想起一片看過文章,【能好好說話不】很多時候生活的壓力都會控制不住自己,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看看這篇文章,反思一下自己,儘自己最大努力,不傷害孩子脆弱的內心。

《能好好說話不》

語言是帶情緒的,你所說的每一個字串聯起來,有可能給人帶去溫暖,也可能帶來傷害。

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至少傷痕是看的見的,而責罵帶來的傷口則是無形的。

無從展示、無從傾訴、也就無人在意。

家,不僅是愛與溫暖的傳遞通道,往往也是恨與傷害的傳遞通道。

有一個專門的名詞,叫「打擊式教育」。

常見的話術如下:

你看誰誰誰多懂事啊,你呢,有人家十分之一我就燒香了!

就你還想干XX,算了吧。

我看你就是三分鐘熱度。

這麼簡單的事情,你都做不好,你還有什麼用,簡直比豬還蠢。

……

這聲聲打擊的背後,藏著多少人年少時暗暗流下的淚。

微博上曾有網友坦言,因為小時候在家族聚會上被媽媽當眾嘲笑「唱歌難聽」,從此之後她再也不願意當眾唱歌。

而當她試圖跟媽媽溝通這件事時,才剛說起自己受傷的心情,媽媽便開始教訓她:「你怎麼這麼玻璃心,這點打擊都受不了,以後在社會上還怎麼生存!」

網友評論,這個邏輯就好比,我捅你一刀你喊疼,我說,沒事,我多捅幾刀你習慣了就不疼了。

好吧,我不疼了,因為我死了。

打擊就是打擊,根本就不存在打擊式教育,披上「教育」的外套,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的不當行為找一個合理化的藉口。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會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有網友說,我特別羨慕自信的孩子,因為他們就算是錯的,也有勇氣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我就算是對的,也沒有勇氣堅持下去。

因為我怕我真的錯了。

經常被父母打擊的人,會極度自卑,常常會陷入強烈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

而父母卻總是一邊言語打擊,一邊懊惱為什么子女總是這麼不自信。

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上分享了一組關於親子教育的圖片,列舉了「壞父母」的11種表現,其中幾種都是不好好說話造成的,例如:

如果你的孩子不能堅持自我,那是因為他們小時候你總是在公共場合批評教育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氣,那是因為你給他們的讚揚不夠,他們只有行為不當的時候才能得到注意;

如果你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那是因為你總是命令他們,不在意他們的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神神秘秘的,什麼都不告訴你,那是因為你總是愛打擊他們;

如果你的孩子總是行為粗魯沒有禮貌,那其實是從父母或者一個屋檐下的人那裡學來的;

……

知乎上有個點讚很高的回答:孩子的沉默、隱忍、恐懼、討好,在麻木的大人眼中,便是:懂事。

因為這樣的「懂事」,讓他們覺得很「省事」。

我有一個朋友,做起事來老像有人在給自己打分數似的,明明房間已經很乾凈了,可他總覺得還不夠;明明事情完成得很好,但他總覺得自己沒有做好;只要出一點兒差錯便張惶失措…

因為從小,他的父母只有在他「聽話」的時候,才會對他笑。

而他無論取得了怎樣的成績,父母都不停地告訴他,還有很多人能做得更好,你才取得這麼一點成績有什麼可開心的!

要麼為了贏得父母的愛或讚許而苛求自己,失去快樂的童年;

要麼完全放棄自己,逆反到害怕成功的程度,失去健康的人生。

有句話說得很好:來自父母的打擊,所造成的傷害效果不止是當下,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

父母在等我們道謝,我們卻在等父母道歉。

中央綜治辦和中國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對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在家裡被「經常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有25.7%的孩子「自卑」,有 22.1%的孩子「冷酷」,有 56.5%的孩子「暴躁」。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過,一想到人類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能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

曾經看到過一則新聞,16歲的花季少女因為經常被父母罵,服毒自殺。

在死之前,她又挨了兩場罵,因為她穿衣服太慢和洗頭時間太長。

被罵完之後,她說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間休息。

父母沒在意,匆匆出門拉貨。

過了十二點,等父母回到家,發現她已經停止了呼吸。

事後,這對後知後覺的父母才回憶起,女兒多次向他們埋怨弟弟比自己幸福好多,爸爸媽媽都愛弟弟,每次發脾氣都是衝著她這個做姐姐的來。

而且,女兒曾用他們的手機搜索過「安樂死」、甚至還在網上購買過一把刀。

她試圖給了父母很多次信號,卻都被忽略,她走投無路了。

這個16歲的少女,每天反反覆復地醞釀著自殺,難以想像她所經受的痛苦和煎熬。

少女的母親最後哭到快要昏厥,哀嚎著:「女兒,你快回來吧,我再也不罵你了!」

然而,女兒再也聽不到她的道歉。

臨場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

心理學家說,語言虐待不如身體虐待容易引起注意,因為看不見傷痕,留不下證據,然而它的傷害可能比身體虐待更加嚴重。

很多遭受「語言虐待」的人一直懷疑自己的痛不欲生是因為太脆弱。

因為比起受到身體虐待的人,他們似乎沒有資格叫苦,沒有資格抑鬱,沒有資格生病。

但他們的痛苦是實實在在的,每天生活在壓抑之中,每天回家都戰戰兢兢。

沒有人覺得罵一罵子女是一種虐待,而孩子也不會表達,他們首先是哭泣,之後就變成了麻木。

於是這種虐待就被慢慢合理化了。

魯迅說:「悲劇就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而更大的悲劇是,有些無價的東西已經被毀滅了,卻沒人看到。

這篇文章很長,你能看完嗎?真正關心孩子心裡健康的媽媽爸爸,我相信你們不僅會看完,還會收藏起來,用它來提醒自己,怎麼去做一個影響孩子一生的爸爸媽媽。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