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失足少年的家庭影響及對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犯罪年齡低齡化、手段成人化也為世人所關注。
其犯罪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家庭的影響尤為突出。
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起點,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和教育、教導方法,影響著孩子整個成長過程。
此文試從家庭影響著手,分析家庭對失足少年的影響,提出有建設性的對策,以期引起廣大父母、家庭的重視,重視家庭教育,注重陪伴孩子成長,消除負面、不良影響,關愛孩子健康成長,從而不斷減少青少年犯罪現象,共建和諧社會。
一、家庭教育對失足少年的影響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的第一個導師,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通過言傳身教和家庭生活實踐來教育孩子的社會活動,是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途徑。
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不良的家庭教育容易導致孩子產生誤區,甚至誤入人生歧途,審判實踐中,失足少年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粗暴專制的教育方式。
有些家長脾氣急躁、粗暴,也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如果孩子調皮、搗蛋或學習成績不好,家長常常對孩子非打即罵,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如上網、夜歸、打架等行為,或厭學、曠課、逃學等現象,不是耐心細緻地教導或溝通,而是棍棒相加,粗暴的一打了之,這種動輒拳腳相加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關愛和理解,缺乏溝通的教育方式也讓孩子無所適從,不辨是非。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孩子產生了很多問題,第一,它會使少年性格內向,學會用暴力去解決問題,且對父母有排斥感,與父母尖銳對立,特別是叛逆期時,專與父母作對
,甚至還會做出極端之舉;第二,在這種家庭環境成長的青少年,常常會感到家庭冰冷無情、親情冷漠,社會上的閒散人員稍對其表示「關心」或「同情」,其就經常到外面廝混,有的在別有用心的人引誘、威脅下,落入壞人圈套,墮落成罪犯。
2、過分寵溺的教育方式。
有些父母對孩子嬌生慣養、百依百順,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家庭,對孩子無理的要求也千方百計滿足,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也是輕描淡寫地不加以重視。
對孩子過份溺愛、縱容,缺少情感溝通,致使他們任性、自私、刁蠻、橫行霸道、好逸惡勞、貪圖享樂,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花錢大手大腳。
當其無理要求和過高的物質慾望不能滿足時,他們往往不辨是非、口是心非,有些甚至違背社會道德、法律規範不擇手段去追求,容易做出損人利己、甚至違法犯罪的行為。
另外,有些父母認為只要給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讓孩子吃好穿暖,孩子本性不壞,長大了自然會懂事的。
他們忙於自己的工作,對孩子衣食住行照顧得很好,卻很少關心孩子的道德培養、心理健康和精神需求,對孩子偷拿錢物、欺負同學、花錢大手大腳等等不良品行,沒有及時約束、修正和引導,使孩子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孩子的不良品行也容易演變成不良行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
有些父母忙於自身的工作,為生活而奔波,只管孩子吃、穿、用,對其思想、學習教育沒有用心,順其自然,聽之任之,認為家庭教育沒有什麼作用,把孩子完全交給學校管理和教育,沒有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管教和監護,任由孩子「瘋長」。
長大的孩子性格較任性、孤僻、冷漠,不懂得與人溝通。
由於他們感受不到父母親情的關心和關愛,缺少情感交流,生理、心理上的迷惘和疑惑得不到父母正確的指引,內心比較空虛,心理缺陷,很容易形成抑鬱易怒、敏感多疑、冷漠孤僻、缺乏責任感和同情心等心理障礙、人格缺陷。
由於他們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性格乖張,易受外界誘惑,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實施暴力犯罪。
4、期望過高,望「子」成龍。
有些家長面對越來越大的社會競爭,對子女的期望過高,對孩子的學習傾注了全部的精力,對子女的成績提出更高的要求。
家長只片面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忽視了孩子心理上的壓力,忽視了與孩子正常的溝通。
孩子心理壓力很大,得不到父母的理解、關愛,壓力也無以宣洩,心理上得不到慰藉,久而久之,形成心理障礙和人格缺陷,在逃避和逆反心理的支配下很可能會離家出走或自暴自棄,甚至誤入歧途。
二、家庭環境對失足少年的影響
1、「留守」對失足少年的影響。
「留守」意味著父或母、雙親不在身邊,由於他們長期與父母分離,得不到父母日常關懷和照顧,缺乏家庭關愛的他們,家庭監管缺失,極易使孩子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
同時,缺乏父愛、母愛的留守少年渴望友情,心靈脆弱,容易被不良的社會青年誘惑和利用,淪落為「失足少年」。
2、父母感情破裂或離婚、死亡對失足少年的影響。
父母感情破裂或離婚、死亡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的。
父母感情破裂,讓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父母離異或一方死亡,不僅使家庭的完整性遭到破壞,削弱了家庭對孩子的監護能力,對孩子的行為放任自流,對他們的成長漠不關心,缺乏必要的監督,孩子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點和反叛心理,而且讓孩子感覺其是一個沒人疼、沒人愛的孩子,心靈很脆弱,容易上別人當,也容易與社會上閒散人員廝混在一起,從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3、家長不良言行的影響。
家庭生活中,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影響很大的。
如果父母本身道德敗壞、劣跡斑斑,那麼不僅難對子女進行有效管教,還可能成為子女模仿的對象。
有的父母經常吵架,有的父母與鄰里同事關係不和,甚至大打出手,有的父母背後說三道四,有的平時行為不軌,有的貪小便宜,有的文化低俗等等,所有這些都會影響並滲透到孩子的方方面面,這無形的東西都會給子女以暗示的影響,並使他們模仿大人的不良品行來為人處事,成為走上犯罪道路的誘因。
三、對策
1、注重教育教導,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正確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要因素。
養而不教,是父母的失責,教而不善,是父母的過錯。
家庭教育主要是讓孩子學會做人,讓孩子形成優秀的品格,養成良好的習慣,要提高孩子思想道德水平,培養孩子遵守社會公德的習慣,增強孩子法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家庭教育要注重教育教導方式方法,如果家長有上述如粗暴專制、過分寵溺、放任不管等教育方式,要加以重視,堅決糾正不正確的教育教導方式,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格觀,培養孩子養成樂觀、奉獻、自信、博愛、豁達的品格及良好的生活習慣。
孩子犯錯誤,要耐心教育教導,及時指出,要教而不訓,幫助他們認識錯誤,走出誤區;孩子逃學、厭學,要多與孩子談心、交心,弄清楚孩子逃學、厭學的原因,具體分析、逐步解決,鼓勵孩子樹立信心面對困難和挫折;孩子有不良行為,要耐心說服勸導、糾正,順利幫助其渡過青春叛逆期。
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需求,經常與孩子交流、談心,關心他們的所想所思,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父母的關愛,通過良好的家庭教育,讓孩子學會如何為人處世,讓孩子懂得尊重和善待生命,懂得遵紀守法,懂得是非黑白,懂得對自己行為負責。
2、提高父母自身素質,優化家庭環境。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最初的、最直接的模仿對象,父母的思想和文化修養,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因此家長的的高尚品德不僅影響孩子良好品德和性格的形成,而且能影響家庭教育的效果,父母的言談舉止,行為坐臥,都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的作用。
父母要加強自身的修養,要規範自已的言行,身體力行,父母要行端表正、誠信友學、博學多才、勤勞謙虛、關愛他人,凡事以身作則,做好孩子言行表率。
比如不參與村中的黃賭毒,不吸菸酗酒,不參與違法亂紀的事情,尊敬長輩,和睦鄰里,建立良好的夫妻關係及和諧的親子關係,完善家庭的社會化功能,在家庭中營造和諧、溫馨、美滿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喜歡呆在家裡,有什麼事情願意與父母分享或傾訴。
另外,要對孩子保持合理的期望值,注重孩子交友的動向,平等對待孩子,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素質提高。
3、改變家庭困境,減少留守現象。
良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保障,孩子的品格與習慣養成,與父母教育息息相關,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勤勞節儉、艱苦自立的品格,注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如果家庭親子關係出現殘缺或斷裂,會引起家庭功能改變,家庭情感功能弱化和家庭教育功能受損,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
如有家庭貧困、父母外出打工,小孩留守、小孩輟學等等現象時,父母應樹立正確的教養觀念,要盡到監護和教育的責任,通過努力改善家庭困境,減少留守少年的現象,改變讀書無用的錯誤思想,發現孩子有逃學、厭學現象時,要及時勸導、制止,與學校一起努力讓孩子完成學業,發現孩子有不良行為要進行有效的管制和約束,絕不能坐視不管或聽之任之。
另外,家長要儘可能抽出時間陪伴孩子成長,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督促孩子完成學業,並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做孩子的良師益友,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總而言之,一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家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幸福的搖籃,親情,是溫馨的港灣。
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環境,可以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家庭監護不力、教育不當或嚴重缺失的家庭,容易導致青少年誤入歧途,失足淪落……。
可以說,家庭,是一個人人生中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啟蒙老師,家庭教育的完整,家庭教育功能能否正確發揮,直接影響青少年的行為和心理的健康,家庭教育與青少年犯罪密切相關,家庭教育的缺陷是導致少年失足的重要因素。
因此,家庭在青少年成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庭應成為預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防線,完善家庭教育,提高家長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是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途徑。
(譚惠嵐)
這樣教育孩子危害其心理
哪些教育方式影響孩子心理健康?家長們更多的是孩子的身體健康,而忽略到他的心理健康需求,事實上很多時候孩子勇於面對一些心理問題,而且這些心理問題出現和家長的教育方式脫不了干係,比如下面這些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