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要引導而不是要催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要做一個會「說話」的父母:

個案回放:Y.L當時已經五歲了,有一天突然尿床了,當時父母狠狠的批評了他,並說:「你三歲的時候就不尿床了,怎麼越大越沒出息,越活越倒退,有尿不會去撒嗎,長腦子幹什麼的」。

父母的話讓小小的她非常羞愧,以至於當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心裡非常擔憂,好久都沒睡著。

但也許是因為太緊張,也許因為前半夜沒睡著,後半夜睡得太香,第二天早上醒來,居然又一次尿床了。

這下子,父母特別不高興,說你是怎麼搞的,昨天尿了床,今天怎麼又尿了,是不是成心的啊?她爸爸板起面孔嚴肅地警告她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這兩次尿床我原諒你了,再尿床我可對你不客氣了。

父母的話讓小小的她內心充滿羞辱感和恐懼,所以接下來的一個晚上,她更害怕得不敢睡覺,直到困得堅持不住,沉沉睡去。

結果是,她連著第三次尿床了。

這令父母簡直震怒,不但責罵,而且罰她當天晚上不吃飯喝水。

雖然當天因為空著肚子睡覺,沒尿床,但問題從此陷入惡性循環中,從那時起,她開始隔三差五地尿床。

父母越是想要通過打罵來讓她克服這個問題,她越是難以克服。

父母可能後來意識到打罵解決不了問題,就開始帶她找醫生看病,吃過很多中藥西藥,都沒有作用,直到現在Y.L已經九歲了,問題不但沒有解決,反而越來越嚴重。

後來,學校的老師建議他們去看心理醫生,經過心理醫生分析後,告訴她的父母說,這個問題的確不是生理疾病,所以看家庭醫生是無效的。

經過心理醫生幾次的治療後,父母才慢慢意識到是父母的緊張和打罵造成的後果。

這種後果,已經給當時年紀幼小的Y.L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創傷,以至於孩子九歲了還不能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同時因為這個問題而又受到同學的嘲笑和排擠。

教育中,有太多這樣的「蝴蝶效應」,本來小事一樁,家長完全可以用輕鬆愉快的態度來解決,甚至不需要去解決,問題也會自行消失。

但由於家長用嚴厲的方式來對待孩子,不但無助於問題本身的解決,還會給孩子留下經久難愈的心理創傷,嚴重的甚至可以毀滅孩子一生。

家長從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因為吃手的問題和孩子糾纏不清:

據家長講,最初阻止孩子吃手,採用的是講道理,告訴孩子手很髒,不能吃,他們感覺一歲半的孩子能聽懂了。

後來到幼兒園以後,父母每次接孩子的時候都發現孩子自己在一個角落裡面吃手,父母多次和幼兒園交涉後沒有任何的改變。

於是,父母發現講道理沒用,就來硬的,採用打手的辦法,輕打不起作用,就狠狠打,但這只能起一小會兒作用,當孩子停止哭泣時,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又把手伸進嘴裡。

父母完全不知道,此時的孩子正在進入「敏感期」的階段,這是一個人成長過程的正常身體和心理的規律,只要用對方法,孩子便很輕鬆的渡過敏感期。

後來,負責照看孩子的奶奶拿出縫衣針,只要孩子的小手一放進嘴裡,就用針扎一下,並把針掛到牆上,故意讓孩子看到,但這也不能嚇住孩子。

再後來家長還採用過給孩子手上抹辣椒水,或者到家庭醫生那裡開藥,又或者每天24小時戴手套等各種辦法,可是問題始終沒能得到解決,並且越來越嚴重。

後來,當我見到這個孩子時,他兩隻手的大拇指已被吃得變形,兩隻小手布滿破潰的傷口,傷痕累累,但孩子好像完全沒有痛感,還在用嘴啃咬雙手,用指甲摳開血痂。

更糟糕的是孩子的心理也出現嚴重障礙,不會和人交流,別人和他說話,他基本不回應,目光總是迴避開來,神情冷漠,拒人於千里之外。

這個孩子的遭遇,讓我震驚於家長的無知和殘忍。

孩子吃手是多么正常的一種現象,嬰幼兒最初是用嘴來感知和認識世界的,小手又是離他最近、唯一能讓他自主支配的東西,所以吃手幾乎是所有孩子的本能,根本不需要,也不應該制止。

等到孩子可以動用自己的其它感知器官認識世界時,自然就不吃手了,就像人學會站著走路後,自然就不願意爬著走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很多時候孩子是出於好奇心去來探知這個世界,在這個探知的過程中,孩子必須是用感知器官的,只有讓孩子們看到、摸到、聽到、聞到、品到等過程,才能學會更多的能力和知識,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對於童幼時期的孩子,從一個自然的認知過程,到一個感知的過程是需要一段的時間和空間,而家長卻要想方設法阻止,一個弱小的孩子,在人生初期就莫名其妙地遭遇綿延不斷的殘酷對待,他的生命怎麼能正常展開、怎麼能不被扭曲呢?!

一部分的家長要不就是完全的放手孩子,任他們自然的去成長,在這個過程中,不管孩子是否歪曲的成長,他們還是任由地放縱孩子;另一部分家長則是一味的阻止,有些時候孩子是出於好奇心重,所以在嘗試新鮮事物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狀況,但家長不知道這種情況往往和孩子的寂寞和自卑有關,是其它教育問題積澱的一個後果。

家長希望用各種規矩培養出孩子各種良好的習慣,而這對孩子來說,卻是自由意志被剝奪,活在日復一日的冷酷對待中。

當孩子在童幼期的時候,孩子就是家長的「木偶」,當孩子成年的時候,他們就是家長的「傀儡」。

但當孩子反叛的時候,家長又給他們貼上了不同的「標籤」,甚至含淚的控說孩子的種種「罪行」。

專門研究兒童神經病的蒙台梭利博士說過:我們常常在無意中阻礙了兒童的發展,因此,我們應該對他們的終身畸形負責。

我們很難認識到自己是多麼生硬和粗暴,所以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儘可能溫和地對待兒童,避免粗暴。

教育的真正準備是研究自己。

教育學和心理學對於嚴厲教育所帶來損害的研究已經很成熟了,但時到今日,人們對歪曲教育的破壞性仍然沒有警覺。

在我們的教育話語中,人們仍然特別願意談規矩,很少談自由。

哪個青少年出了問題,歸結為家長管得不嚴,太溺愛;相反,哪個青少年成長得比較優秀,尤其在某個方面做得出色,會歸功為家長和老師的批評和打罵。

近年來,西方國家的家庭教育暴力也成出不窮。

當今的教育,走的不是嚴厲的路線,而是一條輕鬆的路線。

教育孩子,越輕鬆,孩子就越出成績,他們的潛在亮點就會越容易被發掘和閃爍。

只要家長多觀察,多了解,多溝通,結合孩子自身的特質、能力和方法去引導孩子,方法用對了,孩子就很快有一個感知感悟的能力。

個案回顧:曾經有位家長送孩子上學時問我:「Tina老師,古人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我的孩子這麼頑皮,是不是以後也就定性了呢?」很多家長其時同這位家長一樣,很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像古話那樣,過了七歲就定性一生了。

其實人的潛能是與生俱來的,但是每一個時代的外在因素會影響內在因素,也就是說時代的變化,造就了不同時代的產物,其實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還有一位家長,聽人說孩子有毛病一定要扼殺在搖籃中,所以她從女兒一歲多,就在各方面對孩子進行了嚴格的管教。

結果是,孩子非常的聽話、溫順、孝順。

但是孩子沒有創造力,沒有自己的風格和特質,更沒有出眾的能力,而且還是全班同學的「跑腿義工」。

漸漸的,孩子沒有了自信,沒有了自尊,也沒有朋友願意和她交往。

隨之,各種bullying也伴隨著這位女生。

結果學校老師在Report Card上面給孩子寫上了是「Special Student」。

父母很是痛恨自己,面對如花似玉的女兒,父母到處求助各種教育機構、政府的心理輔導員和心理醫生。

這時,父母們又選擇了一個錯誤的誤區,看到孩子這樣的問題,在沒有分析和總結後,就急促的為女兒安排了這些,一個幼小的心靈,從此又被貼上另一個標籤——心理疾病。

孩子的一生就這樣一點點,一步一步的被父母親自扼殺和催毀了。

嚴厲束縛教育的背後,孩子的心理隱藏著虐待和殺機。

個案回顧:上一期我們提到嚴厲束縛教育後的孩子的後果其中一點,那麼其二就是面到外面表現得膽小怕事,都不敢跟小朋友玩;另一方面在家裡脾氣又很大,且表現出令人不可思議的殘忍,比如虐待小動物,扔東西,隨意撕毀大人的辦公紙張等。

對於這樣異常的舉動,父母直接的反應是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兒童天性都是溫柔善良的,如果說一個孩子表現出冷酷和殘忍,一定是他在生活中體會了太多的冷酷無情。

又或者是說他在童幼期階段,一定有創傷出現在他的童年裡。

經常被苛責的孩子,學會了苛刻;

經常被打罵的孩子,學會了仇恨;

經常被批評的孩子,很容易變得自卑;

經常被限制的孩子,會越來越刻板固執……

「身教重於言傳」是教育中的一條被時間和無數事件驗證過的真理性的結論,但是「言傳身教」又缺一不可。

嚴厲的教育本身也是一種示範,如果成年人對孩子拿出的是經常性的批評和打罵,怎麼能培養出孩子的自信與成功呢?

放不下嚴厲教育的人,真正的原因是潛意識放不下莫名的恨意。

我的一位心理學的同行朋友曾說過:有些人小時候常挨打,痛恨父母打自己,長大了發誓絕對不打孩子,可做父母后還是會打小孩。

他們的孩子背負著一代又一代的痛楚,然後又繼續繁衍著下一代。

孩子沒有錯,只有不成熟,如果你動不動認為孩子「錯了」,那是你自己錯了;如果你遇到的孩子是屢教不改的,那是你所提要求不對或一直在用錯誤的方法對待他。

我們相信教育是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需要「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解決。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如果家庭生活制度從一開始就得到合理的發展,處罰就不再需要了。

在良好的家庭里,永遠不會有處罰的情形,這就是最正確的家庭教育道路。

這裡所說的「良好的家庭」並非永遠一團和氣,而是有矛盾也總能得體地解決。

事實是,我在和我的孩子們相處中,也有小衝突,但我從不在孩子們面前縱容自己的情緒,經常是自己先退一步,想想在哪裡沒好好理解孩子,自己應該如何改變,也會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所以,並不是我的女兒比一般孩子乖,而是她像所有的孩子一樣乖,天下的孩子都很乖,沒有一個孩子是需要用打罵來教育的。

只有成人對兒童有這樣的信心,他才能放下心中棍棒,繼而放下手中棍棒。

兒童是脆弱的,成長只需要鼓勵,不需要懲罰,一切嚴厲的對待都隱藏著某種傷害。

父母不僅應該放下手中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無棍棒是件比手中無棍棒更重要的事。

寬容而飽含真誠的教育,總是最美、最動人的,對孩子也最有影響力。

身體自有它的調節功能,孩子也自然有他正常的抗挫折能力。

並且兒童甚至比成年人更寬容,更能理解並消化父母偶爾的脾氣。

孩子最受不了的,是父母經常性的嚴厲和苛刻。

尊重孩子,是大自然的法則,是教育最基本的法則。

世界教育箴言妙語:

●學校的理想是:不要讓任何一個在智力方面沒有受過訓練的人進入生活。

愚蠢的人對社會來說是危險的,不管他們受過哪一級的教育。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

作者簡介:雪明子(專欄筆名)

  • TYT INVITATIONAL EDUCATION CENTRE階梯啟發潛能教育中心創辦人(本中心已被授予「國際誠信教育機構」和「創新教育獎」)。

  • 同時具備教育學、心理學和潛能學專業背景,擁有十餘年的專業教學實踐和個案分析的經驗,是一名專職的教育和心理學研究工作者和作家。

  • 資質包括:嬰幼兒親子教育師、嬰幼兒早期教育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全腦培訓師、潛能開發導師、青少年心理輔導師、國際綜合能力認證考官、職業規劃師等。

  • 十餘年的教學生涯中,結合人從胎兒時期至青少年和成年時期的能力發展與不同時期心理成長變化的特點,研究出一套「階梯滲透式潛能教育法」和「舒柔身心理療法」(簡稱:心情教育)。

    至今已培養並發掘出十餘名天才兒童和高才生,成功幫助百餘名家庭解決家庭教育、親子教育及青少年兒童成長教育等問題。

PS:如需轉發,請連同作者簡介一起,其他信息可以選擇轉發,謝謝合作!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