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寶寶都愛乾的一件事,經常做更聰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陳實

本文首發於丁香醫生網站(dxy.com)


吃手

寶寶吃手這件事要不要管?

  1. 衛生問題:如果手不乾淨,細菌會進入口腔;

  2. 生理問題:有些吃手很嚴重的孩子可能導致手指頭破皮、變形,或者影響牙齒髮育;

  3. 社會問題:比較大的孩子還在繼續吃手,可能會不容易被社會接納,不利於孩子的社會發展。

寶寶吃手還有很多「好處」

1. 可能更聰明

寶寶大腦的發育需要很多感覺刺激信息輸入,所以經常被撫摸、有父母陪著說話的寶寶可能會更聰明。

而吃手是寶寶可以自己完成的感覺刺激。

越小的寶寶越是依賴口腔來獲取感覺刺激,所以給他們啥都喜歡先啃一啃。

2. 鍛鍊感覺運動系統

寶寶能主動把手指頭準確地放到嘴裡,其實是依靠了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的協調配合,對初生嬰兒來說這是值得開心的進步。

3. 實現自我安撫

得不到媽媽乳頭的安撫時,吃手作為「自己能夠控制」的替代。

寶寶能夠自己找到滿足的方式,也有利於寶寶自我意識的發展。

4. 原始的情緒應對方式

就像成人也可能用抖腿、摳手指、手裡捏東西等方式來應對焦慮情緒一樣,幼兒更加依賴簡單、重複的身體觸感運動,嬰兒期的吃手,就自然演變為主要的情緒應對機制。

好的歹的,你都說了,那還管嗎?

假如寶寶只是偶爾吃手,並沒有造成身體傷害或者造成他不被接納,家長並沒有必要特意制止。

要知道,制止本身,就會對「吃手」的行為造成強化,越是制止,寶寶越是想吃手。

然而,不管孩子多大年齡,如果吃手給寶寶的成長帶來的弊端比較顯著,比如因為吃手不被別的小朋友或幼兒園老師接納,或者把手指都咬蛻皮等等,家長就要想辦法讓寶寶做些改變了。

隨著年齡增長,孩子會慢慢發展出更好的情緒應對機制,吃手也會自然變少。

丁香媽媽是丁香醫生旗下的母嬰科普平台。

關注育兒過程的方方面面,更有權威靠譜的醫生和專家,每天分享科學、實用、靠譜的育兒建議。

圖片來源:123rf.com.cn 正版圖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