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吼大叫只能證明父母的無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加一份愛,愛一個家;父母進步一點,孩子受益一生。
在現實生活中,你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嗎?這樣教育孩子的效果是否真的如想的那樣有效?
李先生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中年得子,愛如掌上明珠。
他知道做人比做生意更重要,所以特別注意對兒子品格的培養。
兒子5歲了,喜歡自顧自地玩耍,大人和他說話,他充耳不聞。
李先生為禮貌要從小培養,所以不能放任孩子對別人的話充耳不聞。
每當這時候,李先生很心急,他擺出平時在公司那種「九五至尊」的威嚴,怒不可遏地告訴孩子,大人和你說話必須要回答。
孩子對他的話毫不在意,反而哭鬧一番,事後還是「故伎重演」。
李先生不死心,一次次地把兒子從玩耍中拉出來,對兒子大呼小叫地進行教育批評。
可每一次,都以失敗告終。
看來,為了糾正孩子的錯誤,對孩子總是大吼大叫、大吵大鬧,這是最沒用的方法。
這種態度只能證明父母的無能。
父母這樣做,雖然暫時鎮壓了孩子,但是如果孩子習慣了父母的吼叫或者發怒是的聲調,那麼他將來就很難再接受心平氣和的命令,父母的話自然而然就成了耳旁風。
如果大人孩子都發脾氣,批評很有可能會升級為哭鬧和打罵,教育的效果抵消為零。
所以說,不是你的聲音越高就越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聲調和結果往往成反比;並且大喊大叫使孩子絲毫感覺不到尊嚴的存在,也把你的修養咆哮得無影無蹤。
心理學家對表達哪些事情該用怎樣得聲調進行了研究,不同的聲調會收到不同的效果。
大人批評孩子,用低聲調孩子更容易接受。
這是因為:第一,低聲調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緒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牴觸、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有利於溝通。
第二,低聲批評孩子,不僅不可以集中孩子的聽力,而且也可以先發制人,不讓孩子使用高聲調。
生活中常看到大人高聲責罵孩子,孩子反抗的聲音也不低,雙方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惹得大人一肚子氣,孩子也不服氣。
第三,低聲調可以趕走憤怒。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任教時間最長的老師,大人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遇事暴躁、不冷靜、開口大聲責罵的父母,肯定對孩子的性格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由此看來,讓孩子接受父母的批評,聲音高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是語調一定要鎮靜,態度認真、低沉而有力,讓孩子既聽清楚自己錯誤之所在,又能感覺到父母態度的嚴厲與不可抗拒。
批評孩子時自己要心氣平和
俗話說:「有理不在聲高。
」父母在大聲吼叫的時候,往往展示的是一種尊嚴、威嚴,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意味,沒有顧及到孩子的自尊心,更沒有和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進行心的交流。
所以,當孩子犯錯誤時,為人父母者不妨坐下來,以促膝談心的方式,心平氣和地對孩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
有一個小男孩興奮地跑進廚房,告訴媽媽一個故事。
他非常激動,大聲地敘述故事裡的金字塔、駱駝和蛇。
媽媽想要更加了解這個故事,要求小男孩把故事裡的主角畫出來。
媽媽走出廚房去拿紙,當她回來的時候,發現小男孩的手裡早已拿著一支蠟筆,故事裡的主角們正裝飾著櫥櫃,還有一隻恐龍在洗碗機的門上張牙舞爪。
當下媽媽有點震驚了。
但她猶豫了一下,該不該開罵呢?她知道廚房是一定要清理的了,責罵也無濟於事。
於是她放下紙,拿起一張小椅子,坐在兒子身邊,耐心地對兒子說:「孩子,畫畫一定要畫在紙上,不要往屋子裡的任何地方亂花,否則的話,媽媽還要清理,多辛苦啊......」這個小男孩點了點頭,顯然,他覺得媽媽說的話是對的,他應該聽媽媽的話。
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達到批評的目的。
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氣,讓自己息怒。
當你輕聲細語地批評、囑咐的時候,更多的是把孩子的利益放在了受尊重的位置上,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的心與孩子的心處於一種平等交流的位置上,孩子當然容易從內心深處受到觸動,隨之而產生的,是對父母由衷的愛。
用讚揚代替訓斥
有這樣兩位孩子,他們做作業時總是不專心,但是,他們的媽媽採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效果大相逕庭。
第一位媽媽發現孩子做作業一點也不用心,作業做得錯誤百出,一氣之下,把孩子的作業本撕掉,讓孩子重新做,並且大聲訓斥孩子說:「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不長記性,讓你專心做作業,可你看看你錯了幾道題,你給我重寫!」
孩子拿著作業本,看著被媽媽撕掉的作業很是生氣,嘴裡嘀咕道:「我就是不給你好好寫,看你能撕多少。
」
生氣歸生氣,可是作業還得交給老師,孩子只好重寫。
但是,孩子心裡憋著一口氣,心思更無法集中在作業上,這次做的還不如上一次的。
媽媽見了又要撕,可一看錶,都10點多了,沒辦法,只好作罷。
而另一位媽媽看見孩子做作業三心二意,雖然也很生氣,但她控制住了自己的不滿情緒。
她知道,越是訓斥孩子,孩子會越逆反,反而會更不認真。
於是,她對孩子說:「這次作業寫得很不錯,雖然做錯了幾道題,但都是由於馬虎造成的,我相信,只要你再認真一點,一定會避免這些錯誤的。
」孩子聽了媽媽的話,就對媽媽說:「媽媽,我再重新做一遍,這次我肯定用心地去寫,保證不出現錯誤。
」
孩子寫完作業讓媽媽檢查,媽媽認真看過後,說:「我家孩子的作業做得真整齊,明天老師也會感動滿意的。
」
後來,這個孩子做作業一直都很認真,因為有媽媽的的表揚,他的學習勁頭更足了。
同樣是要求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前一位媽媽用訓斥、強制的辦法,讓孩子感動的只是壓力和反感;而後一位媽媽卻給孩子信任和鼓勵,讓孩子有了動力,其結果當然是不同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先肯定孩子的點滴進步,然後循序漸進,深入到癥結所在。
孩子在受到了肯定之後,自尊心得到了滿足,也就比較容易進一步地接受意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