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第一步:先控制你的脾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幾乎每年都在媒體上讀到類似這樣的新聞:誰誰的父母一怒之下把孩子吊在這裡那裡以致孩子病、殘、死。

「一怒之下」的代價何其慘痛哪!

於是主婦就想了,能不能不怒?「一笑之下」也能教育,為何一定要「一怒之下」?

養過孩子的就說了:「你當真不知道當時我有多氣!說了N次不能劃牆,好容易談妥25萬出手,60坪這個價我容易嗎?結果當晚就在客廳畫一棵他姥姥家的大榕樹!」這笑得出來?

離過婚的說了:「單親媽媽育兒容易嗎?好容易擠進重點中學,說好不打架不打架,回頭就讓人給投訴了!我下班還得忙著處理這單子糾心事!」這不又得「一怒之下」哇?

我自己想了:英語對我自己是盲區,但是起碼一個詞組我背三次還是能背下來的,一個「there be」是中文「有,存在」的意思,跟單獨的「there」不同,不能翻譯成「那裡是……」,教了四次,一次記不住,再教,還記在課本的第一頁,記完了再註上「重點」,完了還是記不住。

那個月光教這個「there be」就夠我光火的。

其他孩子有這麼笨嗎!我笑個鬼!

這時候,發個脾氣多爽啊!我就想不管不顧的罵一通!

但是發怒有用嗎?真心沒用啊。











求個無奈痛哭的圖。







忍吧。







其實說到底我們對孩子旨在「教育」如果無益教育這個主題,或者反而是拖後腿,真的不能任由自己的性格「自由發揮」而傷害孩子。

因為在孩子面前,我們是強者,她是弱者。

我們打罵,就是「恃強凌弱」。

控制好脾氣,是育兒的第一步。

怎麼控制呢?這些年來我算是「嘔心瀝血」之下勉強控制住了,控制脾氣的方法也有了,與大家共享。

1

一是遇事先默念三秒「不生氣不生氣不生氣」。

先自我提個醒,冷靜一下,問清楚是什麼事情,如果孩子真的錯了再作懲罰,不能先入為主:「她以前就是這樣的,這次又這樣!」也許這次她真的不是「這樣」呢?

2

二是提高應變能力,多了解孩子的心理。

其實新手媽媽應該多讀點育兒書,了解孩子心理變化,提前做好溝通,孩子信任你,你幫助孩子,才是良好的親子關係狀態。

比如孩子不肯把玩具讓給小朋友玩,你是勸她讓還是不讓?

3

三是換位思考,想想我們小時候。

我教育完小泥出門,小泥爸就會對我說:「她已經很厲害了,想我初中的時候都沒能記住這麼多古詩!作文還能寫這麼快!」當然,我自己也是。

雖然教育環境不同,但現在的孩子已經比我們那個時候聰明得多了。

聰明不夠,還得繼續勤奮,但是我們也可以理解呀,做完一天的工作,你是想聽聽音樂看小說呢,還是繼續寫單位的材料呢?你自己都不願意,怎麼老是要求孩子「自覺」呀?

4

四是分清自己是發泄怒氣還是旨在教育。

多年的經驗告訴我,發泄怒氣之後,第一,我只有更生氣,第二,孩子傷心的更傷心,失望的更失望,怯懦的更怯懦,第三,發怒對於解決剛剛發現的這個嚴重問題,一點幫助也沒有。

所以,如果說你生氣是在教育,請讓我先呵呵笑一下。

5

五是說服自己能用「說」的就不用「罵」的。

說理,比發怒更能解決問題,每一次我的說理,都讓小泥感動並誠心地表示要改正,當然,,,,好罷,要說好多次,但是每次的發怒,都換來互不理睬並讓談話無法繼續。

6

六是不生氣並不等於不懲罰。

不想讓家長發怒,並不是說讓家長縱容,發現孩子錯了,依然要懲罰,減掉表揚,扣玩具,取消郊遊,都是措施。

看各人的情況罷。

其實孩子健康的時候我一直要求她努力上進,「一怒之下」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又悔不當初,祈禱只要孩子平安就可以了,我們真的不必這麼極端。

做一個理性的家長吧,第一步,先學會控制你自己的脾氣。

關注神墨萬能哥

一起,助身邊人進步!

喜歡就給點個讚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父母懲罰孩子的九大學問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壞孩子是逼出來的!很多家長問:孩子要不要懲罰呢?——回答是肯定的!當孩子犯了錯誤時,懲罰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牢記懲罰只是一種手段,懲罰一定要達到目的!懲罰是一門家庭教育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