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孩子心中完美的父母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被問及你是否是完美父母時,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對孩子做的已經很到位了。

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下面的測試是根據芝加哥大學研究親子關係的詹姆斯·麥克尼爾的研究工作設計的。

這個測試可幫為人父母者判斷自己存在哪些錯誤認識。

1 應該正面告訴孩子表現不好會受到什麼懲罰。

是 否

2 我對孩子的親密感不斷變化,受孩子表現的影響。

是 否

3 孩子提到一些「敏感」的問題,如性、吸菸和喝酒,我覺得難以啟齒。

是 否

4 我定期花些時間與孩子單獨討論問題。

是 否

5 誠實地表達感情有益健康,因此我從不介意在孩子的兄弟姐妹或朋友面前表揚或批評孩子。

是 否

6 孩子應該儘早培養獨立意識,即使意味著他們時不時要承受失敗的痛苦。

是 否

7 我很少和孩子討論有爭議的問題,因為可能引起爭執。

是 否

8 我向孩子表明我和他們興趣相同,就和他的同齡朋友一樣。

是 否

9 不應允許兒童質疑父母的判斷。

是 否

10 總的來說,大多數孩子希望父母給他們更多的自由。

是 否

11 如果我過早要求孩子取得成績,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焦慮情緒。

是 否

12 很難約束的孩子通常需要多懲罰。

是 否

得分:回答與下列答案相符的,每題得1分,然後計算總分。

1.否2.否3.否4.是5.否6.否7.否8.否9.否10.否11.否12.否

得分在10分或以上:你是個非常明智的父母,你做父母做得很棒。

得分在5~9分:你和大多數父母一樣屬於中等。

不過不要滿足,你應尋找新的方法增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得分在0~4分:雖然你是個有愛心的父母,但你可能有些地方需要改進。

閱讀一下說明,和你尊重的另一位父母或專業人士談談。

其實小孩子的世界很簡單,純真如天使般的他們要的並不多。

從自己做起,讓自己成為孩子言行的目標,要比制定詳細的教育計劃表有用的多。

不要忽略每一個小事、每一個教育的細節,才是孩子需要的完美父母。

以下一組漫畫,對比了孩子喜歡和不喜歡家長的一些做法,對照來看看,你會愛你的孩子嗎?

1. 趕各類補習班

別「打雞血」般的趕作業、上補習班成為孩子成長的全部內容,大腦用多了會疲倦。

學習是孩子成長的最重要方式,但不是全部,不要把補習班當成孩子進步的唯一辦法。

回想一下,身邊沒有幾個孩子學習好是因為補習班上的多。

不要違背孩子的天性。

2.不顧及孩子的感受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

當他們犯錯的時候,你是怎樣處理的?當他們進步的時候,你有沒有及時表揚?積極的處理態度,可以幫助孩子了解自己,也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3.以「為你好」的約束

沒有父母不愛孩子,也沒有父母不希望讓孩子健康和幸福,但是往往「以為你好」而使用的方法和所作的事然孩子感到痛苦,限制孩子自由,這和籠中之鳥有什麼區別。

4.為孩子包攬所有事

為什麼你付出很多,孩子卻不領情,也沒有變得更加懂事和感恩?因為被包辦的人生,就像被偷竊了的人生,孩子體會的是不勞而獲的輕鬆感。

5.當眾指責,甚至打罵孩子

孩子不是你情緒的垃圾桶,你眼中的忠言逆耳,往往帶給孩子的是對自尊和自信的打擊,尤其是當眾對孩子的指責和打罵,打掉的是孩子的自尊自信,反而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沒有人在被指責和批評的時候,還能把事情做好。

人願意把事情做好,是因為感到被愛、被理解,得到了鼓勵和支持。

6.翻舊帳和嘮叨

父母常常讓自己先說爽了,完全沒顧忌以怎樣的方式跟孩子溝通。

孩子只是經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和夢想。

他們並不屬於你,也不由你控制。

你的任務是幫助孩子成就他自己。

7.拿別人家的孩子比較

有一種傷害,叫作「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沒有一個孩子喜歡作為商品被比來比去。

試想一下,如果你總是被自己老闆/老公/老婆拿來比較,你是心裡來氣,還是感到甜蜜蜜?每個孩子的成長也有快有慢,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成長節奏,給他們足夠的接納和支持。

8.不守信用

為了哄孩子用守信和撒謊的方式,會讓你喪失在孩子面前的信賴度。

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而不是聽父母的話來學習的。

如果你希望培養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一定要先做一個「說到做到」的家長。

答應了孩子的事不能兌現,應及時向孩子解釋和道歉,並在事後設法兌現自己的承諾。

9.愛孩子還是愛面子

你需要認真地反思一下,你期望孩子按照你的要求發展,是不是只是為了你的面子而已,你是否真的思索過,你到底要孩子為你眼中的成功而努力,還是讓孩子呈現他本來的素質和天分?

近80%的家長以愛孩子的名義,實際上是為了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發泄不滿和滿足自己的期待與需求,也為了讓自己在同事面前有面子,為了不讓自己在家長會上丟臉,為了在朋友親戚聚會上可以吹噓,為了完成自己當年未實現的夢想,為了自己的人生少留遺憾……很多家長不知不覺把孩子作為自己實現夢想的一個渠道和工具,沒有把他們當作真正獨立的個體,也沒有考慮到孩子的需求和心聲。

10.玩手機多過親子陪伴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一個有溫度的家,一個全家人一起吃飯、玩耍,充滿歡聲笑語和愛的家,不是房子有多大,也不是大房子裡你總是不在家,不要以工作的藉口在家不停玩手機,其實孩子都已經看在眼裡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