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覺得你太無趣,因為你的生活中少了一項重要的內容:儀式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近年來會常常在各種雞湯文里看到這三個字:儀式感!所謂的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的一種特殊方式,是指某一天與其他時間不同,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而表達儀式感的方式也有很多,大到過年時的聚會、慶祝、穿新衣服,小到每天哪怕自己一個人,也能早早的起床做頓精緻的早餐,這都是所謂的「儀式感」。
那麼儀式感對生活有什麼影響呢?我們一起看一下吧。
①
孩子剛剛上一年級,學校的校服都量還沒有下發,但過幾天要開秋季運動會,學校要求孩子統一服裝,老師就要求家長們一起購買運動會上的服裝,以達到服裝的統一性。
大部分家長都報上了自己孩子的尺寸,但有小部分家長覺得沒有必要,就跟老師說:要求上衣穿什麼顏色,褲子穿什麼顏色,我們家裡都有這種顏色的衣服,穿的顏色類似就行了,沒必要一起購買。
後來老師沒辦法,就直接說:不想溝買的家長,孩子可以不用參加隊列!這才逼得家長們不得不同意統一購買。
可是申報尺寸的時候,像這個時候的孩子一般都是身高120CM左右,穿130碼的衣服剛好合適,卻有一部分家長報的150碼、160碼的衣服,說是可以多穿幾年。
我可以想像得出來孩子穿上比自己小小身體大很多的服裝時的不協調和窘迫,但沒辦法,每個家長的觀念不一樣。
其實這種家長的內心就缺乏儀式感。
②
當然生活中也有很多家長愛孩子,愛得很「儀式」。
我身邊就有一個朋友,孩子一出生就是全職媽媽,但每次看到她帶孩子出門,必然是自己打扮得大方得體,孩子乾淨清爽。
後來孩子上了幼兒園,就在自己的家門口,出了小區就可以接送孩子。
很多同一小區的家長都是穿著睡衣接送,覺得送完孩子再回家還要換衣服麻煩。
但她每天早上都會精心打扮一番才出門,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再回家收拾家務或者去買菜準備午飯。
且不說孩子生命中重要的典禮必然會盛裝出席,孩子成長中的每個關鍵時刻,她也會大張旗鼓地折騰。
到她家去玩,家裡都會打掃的一塵不染,很難想像她纖細的手指把家務活也幹得滴水不漏,餐桌上還擺放著鮮花。
我說家裡有個孩子你還這麼能折騰呀?她說這麼做是可以讓每一天都迎著美好的事物認認真真開始,這樣一天就會過得充實快樂。
③
身邊還有個同事,家裡孩子會經常跟她到單位來,有一次馬上要開家長會,孩子悄悄的問我:阿姨,過幾天我開家長會,你能不能來學校代替我媽媽參加呀?我覺得很意外,問道:為什麼呀?你媽媽可以去,她有時間呀。
孩子有點沮喪的跟我說:我不想讓我媽媽參加,每次我們班同學見到我媽媽來接我,就會說我奶奶來接我了。
我心裡一驚,想想她媽媽的日常:從來不化妝,皮膚由於太陽曬和不常用化妝品的緣故,常年呈現紅棕色。
衣服也都是幾年前的老款式,常常會上下顏色款式都有些不搭,甚至有時候會覺得她有點邋遢。
本來年齡比我還小,但我們一起出去,別人都會說她是我姐姐。
我知道孩子並不是嫌棄她媽媽,因為適時的打扮和樸素的生活其實並不衝突。
沒有人會願意通過你邋遢的外表來窺探你豐富的內心,為什麼不讓外表和內心一樣豐富呢?
④
儀式感其實在於你是否對生活重視!你可以晚十分鐘起床,匆忙的邊嚼包子邊走在上班的路上,你也可以早起20分鐘慢慢準備,做上一個精緻的早餐,鋪上你最愛的藍白格子餐墊,像在西餐廳一樣慢慢咀嚼。
精心挑選的餐盤裡每一個水果的擺放都恰到好處。
而你對生活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著你的孩子對生活的熱愛程度。
你可以在各種重要的節日裡給孩子準備一個小禮物,比如一本書,一個精緻的髮夾,對她說聲節日快樂。
也可以在特殊的日子裡,給孩子穿上漂亮的衣服,去一個氛圍較好的餐廳吃飯,給她講就餐禮儀,講中西餐的文化差異。
而對她來說,那種意外的驚喜、那種和平時不一樣的氣氛會帶給她溫暖和感動,讓她的生命中會有期盼、有雀躍,讓她也熱愛各種節日並且學會愛家人和周圍的一切。
正是這種儀式感,讓她覺得生命充滿了欣欣向榮。
⑤
法國作家埃克蘇佩里在《小王子》一書中曾寫過這樣一個小故事,小王子馴養了一隻等愛的狐狸。
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狐狸對小王子說,「比如說,你下午四點鐘來,那麼從三點鐘起,我就開始感到幸福。
時間越臨近,我就越感到幸福。
到了四點,我就會坐立不安;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
但是,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
狐狸口中的某個時刻便是儀式感,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儀式感。
儘管你的世界喧囂,雜亂,無序,甚至消沉,如果你能夠停下腳步,給它加入一點儀式感,那麼生活里便不再只有苟且,還存在著詩和遠方。
很多時候生活是平淡無奇而又匆匆忙忙的,而儀式感對於生活的意義就在於:用莊重認真的態度去對待生活里看似無趣的事情,不管別人如何,一本正經認認真真地把事情做好,才能真真正正發現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