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我希望你以後不要那麼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01
跟女兒在一起的時候,我常常母愛爆棚。
總是想要把她摟在懷裡,
使勁地膩乎,使勁地親個夠。
每次她做對了什麼事情,
我也會第一時間誇獎她
勇敢、善良、能幹、體貼、暖心、有禮貌……
從不吝惜各種溢美之詞。
不過,有兩個詞我很少用。
不僅自己不用,也提醒家裡人儘量少說。
這兩個詞就是:聽話、乖。
比如爸爸說:
「你想吃巧克力今天就得表現乖一點,
你乖爸爸就給你買。
」
比如姥姥說:
「你這小傢伙怎麼這麼不聽話!」
這些話也許很多人認為很正常,
我卻總覺得有點彆扭。
其實這些還算輕的,
我們經常還能在路上聽到各種加強版本。
「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你不乖媽媽就走了,你自己在這裡哭吧!」
你乖我才滿足你,你聽話我才愛你,
不然我就拋棄你。
這對孩子來說,不僅太可怕,也太功利。
02
「聽話、乖」,我們這一代人,
幾乎都是聽著這兩個詞長大的。
一直不敢承認,
我其實從小就深深地受到這兩個詞的束縛。
那時候,我是所有人眼中的「乖孩子」,
因為我「體諒父母、懂事、從不亂要東西」。
今年我已經年過30,
但到現在我都忘不了我10歲的時候,
爸媽帶著我和表弟一起逛街,
表弟哭著鬧著非要一個糖葫蘆,
媽媽無奈地掏出錢買了下來。
當問起我要不要的時候,
我想了5秒鐘,還是輕輕地搖了搖頭。
於是,表弟如願以償地得到了甜甜的糖葫蘆,
而我卻只得到了父母的一句:
「你看你姐姐多乖!」
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當時有多想吃那個糖葫蘆。
我不是不想要,而是不敢要,
因為怕父母失望,
怕自己擔當不起「乖孩子」的稱號。
後來我考上了全中國最好的大學,
找到讓所有人羨慕的工作。
工作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
我買得起許多昂貴的東西,
但我發現自己仍然習慣性地放棄享樂,
好像內心深處有個聲音在提醒我:
自己不配、不應該得到美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