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總對孩子說:我生氣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快回家吧,要不媽媽生氣了!」「你再不好好吃飯,奶奶生氣了!」等等。
大人們似乎認為,只要讓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地聽話。
事實上,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我生氣了」,就是企圖在用自己的情緒操控孩子,很容易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心理研究顯示,對6歲前孩子經常性生氣,會讓他形成消極的負面人格,產生自卑、內向、憂鬱的心理,而且害怕與人相處,久而久之,為了不惹別人生氣,為別人而活成了他不得不接受的現實。
這樣的孩子長大成人後會活得很累,也難得開心。
一方面,他需要刻意去討好周圍的每個人來認可自身的價值,另一方面,他自己的需求也在蠢蠢欲動,這就很容易導致他陷入一種矛盾的境地。
不迎合別人,他會覺得自己不好,有一種罪惡感、恐慌感,就好比當年惹爸爸媽媽生氣的感覺。
迎合別人,他又覺得被剝奪,也很難受。
更讓他難受的是,他內心深處的這種衝突,周圍的人也可以察覺到,於是,他雖然事事處處替人著想,但這種帶著被剝奪意味的「好」會讓人覺得很勉強,結果反而給人虛偽的印象。
一旦人家覺得他很虛偽,對他的態度就會變化。
感受到對方的這種態度,就會加重他「不好」的感覺,使他內心更加糾結。
即使他這種矛盾的感受被掩蓋了,當他的討好得不到認可,他的自我價值受到挑戰時,一樣會惶惶然不得安寧。
不僅如此,一個只知道一味討好他人的人,他的自我價值感相對比較低,而一個自我價值感低的人,也難得有人會發自內心地尊重他,認可他的價值。
相反,他往往成為被鄙視的對象。
不管孩子做了什麼樣的事情,也不管這個事情我們如何不能接受,都要讓孩子明白,他的某個行為需要改進,但我們對他的愛永遠不變。
引導他改變某個行為並非是他不好,也不是為了討好他人,而是為了他成為更好的自己。
遇到問題家長先保持冷靜
對待孩子的言行,爸爸媽媽們要學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是用生氣來管教孩子。
如果孩子出現反常的舉動,比如突然不聽媽媽話了,大哭大鬧,家長們首先要保持冷靜,如果覺得很生氣也要先壓住火氣,仔細想想孩子哭鬧是不是有他的原因,用輕柔的語氣詢問他:是不是病了累了,還是在幼兒園受欺負了,了解情況之後再撫慰孩子,在平復孩子心情的同時,爸爸媽媽的火氣也慢慢消退了。
如果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比如亂扔東西,或者說粗話等等,也可以嘗試著先耐心地引導他,告訴他「要將東西放回原位,而且小孩子要講文明,不能隨便說粗話。
」看到孩子認真地改正了,爸爸媽媽要及時誇獎,讓他感覺到自己這樣的行為能受到表揚,他就會高興起來。
別用大人的理念分析孩子行為
小孩子都有自己玩樂的世界,有他喜歡的遊戲方法,這些都是大人不懂或不了解的,所以爸爸媽媽認為孩子不應該做的事情,他自己可能覺得沒什麼不對的,就是可以這麼做。
這樣一來,如果爸爸媽媽生氣了,他就會更加疑惑,甚至懷疑自己,產生自卑了。
比如說,孩子正在用蒼蠅拍打蒼蠅,他是把它當作玩具玩了,可是爸爸媽媽卻不懂他的想法,馬上命令他:「快把這個髒拍子放下去洗手,你要是不放媽媽就生氣了!」這時候孩子會覺得媽媽連玩具都不讓他玩了,很傷心。
其實媽媽不妨嘗試一下,跟著孩子一起玩,拿著拍子跟他一起拍,一邊問他:「寶寶告訴媽媽,你在幹什麼呢?」玩過之後再帶孩子去洗手,並告訴他:「蒼蠅拍是打蒼蠅的,上面有好多好多細菌,寶寶如果一定要玩的話,玩過後要把小手洗乾淨,知道嗎?」
不要輕易用生氣制服孩子
許多家長總會時刻盯緊孩子,只要孩子犯了一點小錯,或者有什麼不好的舉動就馬上制止,想從根源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但是這樣做反而更不容易讓孩子的不良行為消失。
而且如果爸爸媽媽一直管制著孩子,他一犯錯就用生氣來制服他,反而會形成副作用:使性情較弱的孩子會變得內向自閉鬱悶,而開朗外向的孩子尤其男孩會變本加厲故意使壞搗蛋。
其實,如果孩子犯了無傷大雅的小錯,爸爸媽媽大可以裝作不知道,讓孩子嘗到事情的後果,以後自然而然就不會再犯錯了。
等孩子長到五六歲後,開始慢慢懂事了,爸爸媽媽就可以用講道理的方式來引導他,在平時聊天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告訴他什麼事情應該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或者把孩子近期犯的小錯誤拿出來分析,幫他改正壞習慣,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
用生氣來硬碰硬會形成反作用
面對爸爸媽媽生氣,比較調皮的孩子也會使出絕招,學著大人一樣用生悶氣的辦法來要挾爸爸媽媽。
這個時候家長們再無奈地妥協,就容易讓孩子形成要挾大人的壞習慣,以為生悶氣爸爸媽媽就拿他沒辦法了,反之,如果家長們繼續生氣,跟孩子硬碰硬,也只會讓矛盾更加激烈。
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保持好心態,先不要生氣,不給孩子要挾大人的機會,同時,爸爸媽媽也要儘量關注孩子的正面行為並加以讚賞鼓勵,讓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信任,給他樹立美德的機會。
比如孩子如果不肯洗澡,大人不妨通融一次,告訴他今天不洗就算了,但明天要洗,這等於期待孩子能做到說話算數,是對孩子信任的具體表現,孩子都很重視爸媽對自己的信任,一般會樂意第二天洗澡的。
爸爸媽媽要生氣時,先讓自己冷靜下來,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分析之後,再採取相應的行動,看看孩子是需要關心撫慰,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導,對症下藥,既能夠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也可以避免大人們生氣給孩子帶來心理影響。
辣媽手記丨千萬不要跟孩子說:我生氣了!(家長必看)
面對爸爸媽媽生氣,聰明的孩子也會使出絕招,學著大人一樣用生氣的辦法來對付爸爸媽媽。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們對孩子說:"你不好好吃飯,奶奶生氣了!"、"你再瞎胡鬧,爸爸生氣了!"等等,認為孩子...
愛生氣的父母必讀:愛生氣只會讓寶寶變消極
在生活中,寶寶經常會不聽話,不管爸爸媽媽怎麼說都不聽;這時候如果爸爸媽媽也生氣了,用一些雷霆手段讓寶寶乖乖妥協,這樣的方式,寶寶開始也許會聽話,但時間長了,反正 教會了孩子生氣,以後他就會依葫蘆...
不要用你的生氣來要挾你的孩子!6歲前,不要跟孩子說:我生氣了
千萬不要跟孩子說:我生氣了!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快回家吧,要不媽媽生氣了!""你再不好好吃飯,奶奶生氣了!"等等。大人們似乎認為,只要讓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地聽話。事實上...
別輕易用生氣制服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快回家吧,要不媽媽生氣了!」「你再不好好吃飯,奶奶生氣了!」等等。大人們似乎認為,只要讓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地聽話。事實上,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我生氣...
家長不要輕易用生氣制服孩子
生活中,我們常常聽到家長對孩子說:「快回家吧,要不媽媽生氣了!」「你再不好好吃飯,奶奶生氣了!」等等。大人們似乎認為,只要讓孩子意識到家長生氣了就會乖乖地聽話。事實上,家長總是對孩子說「我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