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和父親打鬧的孩子,更容易和別人相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以遊戲為生命的。
」的確如此,孩子的天性就是玩,在他們看來,所有事情都是遊戲,甚至吃飯、睡覺也是玩。
遊戲還是孩子解決矛盾的主要形式,通過遊戲,孩子學習、模仿甚至模擬社會生活,並從中獲取知識和經驗。
可以說,被剝奪了遊戲權利的孩子是不完整的孩子,而善用遊戲無異於掌握了打開孩子心門的鑰匙。
我家開心一度不愛洗頭。
於是有一天,我戴著她的小熊手偶,跟她說:「開心你好, 我是小熊,今天讓我來幫你洗頭,好嗎?」她欣然同意並且配合得非常好。
沖洗泡沫的時候,「小熊」問:「你怕不怕?」開心說:「我很勇敢,一點也不怕。
」洗完澡後,開心爸爸誇她頭髮真香,她一本正經地說:「是小熊幫我洗的噢。
」
值得一提的是,幼兒期的孩子,特別是三四歲的孩子會認為所有東西都是有生命、有感情、能活動的,因此我們常常看到這個時期的孩子會與玩偶說話,心理學上稱之為泛靈論。
爸爸媽媽應順應孩子的發展需求,抓住並利用孩子這個時期獨特的思考方式,通過遊戲的方式與孩子有效溝通。
可能有時候,我們的狀態不佳,實在太累了,只想捧著手機放鬆一下。
也有時候,我們明明想要去好好陪孩子玩兒了,卻發現這小東西真不是那麼好搞定呢,他們會鬧情緒,甚至毫不留情地直接拒絕和自己親近。
那麼,該怎麼辦呢?其實,跟孩子遊戲的確需要技巧。
第一,能讓孩子開懷大笑的游戲,都是好遊戲。
這一點作為一個簡單明了的評判標準,可以讓爸爸媽媽們陪伴孩子的過程變得更輕鬆。
我的建議是爸爸媽媽們平日多觀察孩子。
若某件事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那就應該再來一次,這件事包括一個有趣的語氣詞,爸爸媽媽的某次口誤,大人某個笨笨的動作,簡單的追逐,轉圈圈,舉高高,以及經典的捉迷藏、老鷹捉小雞遊戲等,如此反覆地去陪孩子做這個遊戲。
你若去觀察孩子的笑點在哪裡,簡單地跟隨孩子,就能發現更多適合你和孩子之間獨有的親子遊戲。
要記住,所有的笑都很棒,我們可以拿來去判斷孩子是否發自內心地喜歡你帶他們所做的遊戲。
第二,孩子抗拒你的時候,恰恰是你最該要關注孩子的時候。
有時候孩子鬧情緒,直接說一些「傷人」的話,比如「你是個大壞蛋」「我討厭你」「走開」「我不想跟你玩」「你不要來管我」,或者只是踢打你,這些都是很鮮明的信號,即:表面上看是不要我們去管他們,但是實際上卻是迫切需要大人的關注和陪伴。
即使一個說話很早、語言發展很好的孩子,他們也常常會弄不懂自己內心到底在想著什麼。
所以,一個失落的孩子不會乖乖地走到你面前說:「陪陪我,抱抱我也行。
」他們可能會通過具有攻擊性的言論、行為或者逃避等方式去表達出來。
所以,這種情況下,爸爸媽媽們首先要接納孩子,多給孩子關注和陪伴。
比如只是放下工作、手機和電腦,注視孩子,安靜地坐在他們身邊,對他們的某一個行為舉動發出輕輕的讚嘆。
第三,與其把孩子交給電子屏幕上的暴力打鬥,不如你也加入其中,陪孩子「打一架」吧!
很多父母曾經問我,孩子太暴力怎麼辦?喜歡模仿動畫片里的角色打架怎麼辦?針對父母們的這些擔憂,我最想說的是:那就陪孩子一起都不看電視。
如果做不到,那也千萬不要單獨把孩子交給電視。
與其讓他們被動畫片裡面的暴力情節牽著走,不如你陪孩子「打一架」吧。
真的「打架」嗎?別擔心,其實大人若能放下身段參與到孩子的打鬥遊戲中來,對孩子來說就已經是一種保護。
尤其對男孩子來說,他們需要學會和攻擊性的遊戲共處。
你若不陪著他,甚至是禁止他的能量宣洩,那麼他一定要到別處去尋找機會。
而且,你的參與能夠獲得孩子的接納和信任,下一步,就可以由你去主導遊戲了。
可以制定一些規矩,比如不允許打頭、臉力度不能太大,不能咬人,總之要注意控制等。
慢慢地,你還可以加入更多元素,拓展遊戲的內容,而非單純的「打架」,比如把一個暴力遊戲,變成一個合作、照料的溫暖故事。
整個遊戲過程中,爸爸媽媽的情感和身體都與孩子在一起,這就能緩解孩子的積壓情緒。
遊戲間歇,利用遊戲中的親密度回升,爸爸媽媽可以藉機去抱抱孩子,這樣可以極大地增進親子關係。
研究表明,常和父親打鬧的孩子,更容易和別人相處。
當然,每個家庭都有自己專屬的遊戲方式。
只要是有效的陪伴,對孩子來說都是最好的教育。
最重要的提醒:在遊戲過程中,一定要對孩子做好保護工作。
有研究發現,如果孩子經常受傷,尤其是身體經常受傷的話,對他以後對於自己身體的認知和自信心都會有影響。
孩子為什麼愛打人?爸爸媽媽該警惕身邊的暴力和攻擊性示範
孩子愛打人、孩子攻擊性太強、和小朋友玩很容易發生爭鬥——家有寶貝,每個爸爸媽媽,都不希望這樣的狀況發生,但如果爸爸媽媽不夠注意,暴力和攻擊性,其實就在孩子的身邊,時時刻刻給孩子做著糟糕的示範。
暴力和攻擊性|爸爸今天踢出的一腳,明天就會成為孩子打人的拳頭
孩子愛打人、孩子攻擊性太強、和小朋友玩很容易發生爭鬥——家有寶貝,每個爸爸媽媽,都不希望這樣的狀況發生,但如果爸爸媽媽不夠注意,暴力和攻擊性,其實就在孩子的身邊,時時刻刻給孩子做著糟糕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