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對話竇桂梅:孩子的天性和父母的規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孩子的天真不能被磨滅,家庭的規矩不能缺失。

那麼我們該怎麼協調呢?

"兒童的天真和老人的理智是兩個季節所結的果實",說的是屬於孩子的天真與生俱來;"只有美貌而缺乏修養的人是不值得讚美的",強調的是教養的後天培養。

保護孩子的天性包括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以及好奇心和探究心,這屬於智力和思想的教育。

而這跟父母的規矩並不矛盾:規矩讓孩子知禮、有教養、有底線,這屬於做人和處世的教育。

孩子的天真不能被磨滅,家庭的規矩不能缺失。

(2014)11月14日,《擲地有聲》名家沙龍欄目再次走進清華附小,邀請到了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敏洪對話清華附小小學校長竇桂梅談孩子的天性與家庭的規矩。

02 父母的心平氣和是孩子成長的最大養分

俞敏洪:親愛的家長、老師們,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來到清華附小和搜狐教育沙龍現場。

首先,我們要教育好孩子的第一條就是先教育好自己。

我們往往喜歡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作比較,但我覺得這是不可比的。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一棵獨立的樹,全世界每棵樹長成一樣的時候,這個世界的光輝就沒有了。

家庭教育既難,又不難,前兩天我讀到一篇文章,父母的心平氣和是孩子成長的最大養分。

父母如果隨著自己的情緒好壞來教育孩子的話,那麼這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無所依從,他搞不清楚到底想要什麼,也搞不清自己怎樣去迎合父母的脾氣。

如果我們的父母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在任何時候都能充滿理性地跟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話,那麼孩子一定可以養成心平氣和的情緒,這樣氛圍當中生長起來的孩子就能夠心平氣和地面對困難、挫折、失敗等等。

說到規矩,好像孩子都遵守規矩,一個規矩只要放在那兒不變,孩子就會一直遵循下去。

我從上小學的第一天開始,母親對我有一個要求:每天早上起來必須把被子疊好,掃完地才能去上學,一直到18歲上大學都沒有改變。

我到大學也一直掃地,這帶來一個好處——大家認為我比較喜歡為同學服務,都認為我是一個不錯的人,最後都投奔我一起做新東方。

剛才附小的樓梯上面有一句話叫做:"永遠做一個善良的人"。

是的,做一個善良的人永遠比做一個斤斤計較的人獲得的東西多。

說到家庭教育有幾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孩子生長的環境要素。

我在很多家庭教育講座問過一個問題:"請問多少家庭家裡是有書架的?"第二個問題:"書架上面放滿五百本書的有多少?"第三個問題:"有多少家長有晚上睡覺以前看半小時到一小時書的習慣?"

我做過很多家庭調查,喜歡讀書的孩子,將來克服挫折的能力強很多,他會把從書中得到的知識變成自己內心的思想,當然,書呆子型的讀書除外。

8歲以前,大部分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相對較差,這也是大部分孩子在小學二年級以前數學不太好的重要原因,他們對數學不感興趣,這也是為什麼小學二年級學數據用工具道具去學,這是反覆研究過的。

8歲以前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特別豐富,這個時候要更加注重開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這個前提之下讀故事特別重要。

有人問讀故事和看電影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反覆研究的結果表明,如果說給孩子講故事、包括孩子自己讀故事,對孩子想像力和形象思維能力的強化會比只看動畫片的孩子好很多。

我想告訴家長,這個過程其實是兩個要素,第一個要素通過鍛鍊孩子的讀書習慣,讓孩子一輩子喜歡讀書。

第二,鍛鍊孩子的某種能力,而這個能力對他的一生來說都非常重要。

我在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只給我買書,不買別的東西,母親要營造一個讀書氛圍,於是我喜歡上讀書,父母種下的種子會在孩子身上生根發芽。

孩子在什麼樣的氛圍當中長大他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這是非常關鍵的。

03家長給的時間多少,決定孩子對家的感覺

俞敏洪:第二個要素是家長給孩子時間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家長跟孩子的交流的情況以及孩子對家庭的感覺。

我們曾經做過一個調研: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電腦和小狗放在船上,船承載不起,要扔掉三件東西。

調查結果是:媽媽百分之百被留下來——可見媽媽跟孩子接觸的時間非常多,再接下來有爺爺、奶奶,或許還有電腦和狗,唯獨爸爸最少。

事實上,孩子是父母兩個人教育的結果,靠母親一個人是完不成這件事情的。

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其實有意無意中已經通過自己的行為傳輸我們的人生價值,孩子對父母一定是有樣學樣,我們很難發現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裡面能夠走出胸懷博大的孩子,我們很難在一個世俗的家庭裡面發現一個孩子有著高雅和清純。

我們為孩子花有質量的時間。

有質量的時間概念是什麼?我們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對他們進行心情教育、性情教育,塑造他們健康快樂的個性、積極向上的態度、寬闊的胸懷以及堅韌不拔的精神。

我們怎麼樣讓孩子在這種教育中長大?我一直認為比知識教育要重要很多。

如果把孩子的人格、個性、態度、精神、習慣、心理、能力、處世、技能培養好,即使在班裡是最後一名我也不認為這個孩子會沒出息。

我們大學畢業不就為了找一份好工作嗎?但是找到好工作並不是完成人生的全部,有了終身可以依賴的技能才是比較完善的人。

我曾經到日本考察過他們的教育,一年級的小孩自己背著書包,家長在後面跟著,絕對不給孩子拿任何東西,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更加有意思的是,我跟幼兒園的老師聊天,他們幼兒園給孩子洗冷水澡,鍛鍊孩子的身體健康能力。

我問:洗涼水澡孩子感冒了怎麼辦?家長不會罵你們嗎?不會,家長把洗澡感冒的孩子領走,說一句:"對不起是我沒有把孩子培養好,回去繼續培養直到洗冷水澡不感冒再來。

"

對於怎麼培養孩子,我們還需要去思考。

在美國曾經有一個調查: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不是我們給幼年的孩子灌輸了多少知識,而是在於能否幫助孩子培養一系列的重要性格特質,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這些將影響其一生。

擁有堅毅品格的孩子更容易取得成功。

堅毅怎麼培養?我想到挫折教育。

對於挫折教育每個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父母想的是,打罵得越多孩子越皮實。

很多有出息的孩子都是被打罵出來的,我小時候被打罵一點點心理障礙都沒有。

因為農村孩子家家戶戶都打孩子,扯平了。

語言也好,行動也好,是不是給孩子造成心理障礙和心理傷害,如果沒有的話那就沒事。

定規矩有時候也是一樣,規矩的嚴厲性跟規矩的合理性是必須要考慮進去。

我兒子3歲左右的時候用餐巾紙擦完鼻子往地上扔,我回家看完讓他撿起來,他還故意再扔一張紙。

我也沒打他,冬天給他棉襖一披關到門外去,孩子在門外害怕,過了五分鐘敲門了。

我說你幹什麼?回來撿紙。

撿起來扔到垃圾箱裡面去,從此以後不再往地上扔任何東西,這種嚴厲對他沒造成傷害。

我們需要培養孩子三種力量,情商、智商和逆商。

智商的開發很簡單,要把孩子的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考試能力培養好,中國以考試能力為重,真正的研究、學習能力比較欠缺,國外的孩子在小學就寫論文,而中國孩子到了國外大學學論文像進入地獄一樣,從來沒有這麼寫過,我們研究能力不夠。

情商能力的培養方面,我們把孩子培養成被人信任、善於分享、樂於助人的人,孩子很大氣很大方,該勇敢的時候勇敢,該承擔的時候承擔,該開朗的時候開朗,該收斂的時候收斂。

當然對孩子提這個要求不太容易,但是從小到大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善於分享樂於助人。

這是我從我自己身上總結出來,這三點都是我父母那兒繼承過來的,最後變成我自己後來做新東方的基礎。

不喜歡一群人在一起玩,就做不起一個事業。

逆商不是說把孩子罵一頓,如果說我們從小對孩子的挫折教育是以侮辱打擊或者諷刺,讓孩子處在不斷受挫折的狀態,那他痛苦的成長其實就不可能轉化成堅毅的個性。

堅毅是新東方的校訓——"在最失敗最痛苦的時候依然感覺到前面有希望",這是堅毅的特徵。

怎樣培養孩子的逆商?以鼓勵教育為主而不是說以挫敗教育為主。

我們很多孩子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團隊合作,他怕在團隊當中被人比下去。

家長需要告訴孩子:你自己不要跟別人比,只要在這個活動中感到快樂就可以了,孩子從小養成凡事都要比較的心態,比到最後心裡就會失衡。

我時常帶兒子去爬山,1800米、1700米一天爬上去,徒步30公里,走不動也得走,培養他的毅力,這跟學習沒關係。

我也培養他的創新能力,他對3D印表機感興趣我也給他買。

讓孩子自然成長。

誠信、誠實、負責、友好、善良……這些是我教育孩子的核心詞。

把握這些東西以後,其它東西都是生出來的樹葉,樹根在樹枝在,成績怎麼樣、上什麼大學都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這是我的教育觀。

孩子的成長至少需要我們持續不斷的正確努力,中國有50%的家長在竭盡全力愛孩子的同時,也在把孩子毀掉,對孩子提出不正確的要求。

04竇桂梅談孩子的天性和教育之間的矛盾

主持人鄭蓉:對於孩子天性有時家長們和學校是最直接的引導者。

竇校長,您從學校的角度,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竇桂梅:其實作為一個校長我真的一半糾結一半高興。

有的時候在天性和教育之間會產生矛盾,我們是否"教化"過度,又"教養"不足?於是我們很願意去探討今天沙龍的話題。

說到高興,像我們剛才那三位家長以及我們俞老師談到的觀點,清華附小的每一位兒童,我們都為他的成長提供可能性。

清華附小不是少年宮,不是專業集團的訓練場所,它是從事基礎教育的地方,給兒童打下學習的底子、精神個性的底子和身體健康的底子。

我們就是要給孩子們這樣的一個平台,讓他們去成長。

這是我們努力去做的,我們也很高興看到了孩子的優秀成長。

再來說說為什麼糾結。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的家長可能有的時候會強人所難,強孩子所難。

甚至有些家長動不動就說:"你不如我當年"。

我們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應該比自己還要好。

而強孩子所難的人可能也會強加於老師,或者強加於學校,甚至有時候難免會參與過多,產生"綁架"基礎教育的嫌疑,所以有的時候我在學校裡面很糾結。

清華附小的辦學行動綱領有一句話,我一直跟家長們分享,我也給家長說過,我的今天既不應試教育為唯一,也不以素質教育掩護的無所作為。

作為校長怎麼拿捏把握好這個度,我們既要有一種應試能力還要有一種素養,所以清華附小一直基於兒童核心素養下的"1+X課程"建構和課程內容的研發實施。

所以當我們走進清華附小,一進門就有一個最通俗的"健康、陽光、樂學"的標語,實際是小學六年我們的孩子應有的素養和姿態。

主持人鄭蓉:前幾天朋友圈裡有轉一篇文章:為什麼畢卡索的畫,越畫越不像卻越來越值錢?而畢卡索本人這樣說:我14歲就能畫得像拉斐爾一樣好,之後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俞敏洪老師結合今天的主題"孩子的天性",怎麼去理解這句話呢?

俞敏洪:一個人離人性越近,那麼他的發揮越好越有價值。

畢卡索探索的最基本的人性,而在兒童身上最能夠被體現出來。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一個過程,從簡單到複雜、從複雜到簡單的過程:我們兒童的時候很簡單,但是進入社會變得越來越複雜,但是一個人要能夠走出人生的複雜,最後走向簡單。

這個跟畢卡索的繪畫也是一樣。

畢卡索從簡單的學繪畫開始到越畫越複雜,然後再回歸簡單,向兒童的簡單靠攏,實際上是一個層次的簡單,不是簡單的兒童畫,已經包含了他的很多人生體會、境界和思考在裡面。

我們在培養孩子的時候其實一方面尊重孩子的天性,另外一方面即使孩子真正要融會貫通的話必然要經過人生的一段複雜時間,包括我們的孩子從複雜中間繼續回歸到簡單明了平凡又有樂趣的人生。

05父母規矩尺度:不妨礙個性,又能培養習慣

主持人鄭蓉:俞老師,在培養孩子的天性的時候父母最忌諱的什麼?

俞敏洪:我給孩子定的規矩不是限制他創造力的規矩,不是咱們原來傳統學校兩個手背著不許動不能隨便舉手的規矩,我的規矩是為人處事的規矩,這個特別重要。

我要求孩子家裡人來了一定要說叔叔阿姨好,不管喜不喜歡這個叔叔阿姨,走的時候說叔叔阿姨再見,有東西和小朋友分享。

還有從小給他定的生活習慣的規矩,這些必須要強制,但這些都不會影響他的創造想像力。

我兒子喜歡玩遊戲,晚上11點之前必須睡覺,第二天早上要上學的,11點以前把學校家庭作業做完玩多長時間都是你的。

另外一個規矩可以玩電腦、手機,但是有一個條件進你的房間玩也好、客廳玩也好,不能把門關上,要讓我知道玩了多久,尤其在打遊戲的時候我會強制他。

還有比如他用3D印表機設計列印的時候,他的創造力發揮就隨便他,但是我也有一個規矩,除了周末可以稍微玩的晚一點,其他時間不可以,因為睡得太晚會影響第二天的學習。

我們可以制定一些不妨礙孩子個性發展但是又能對孩子的習慣有好處的規矩。

主持人鄭蓉:愛玩也是孩子的天性。

很多孩子也因為貪玩被父母和老師批評甚至體罰,從而讓孩子失去了很多興趣甚至留下陰影。

連潔老師認為如何讓孩子在玩與學之間找到平衡?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教師連潔:孩子的純潔、單純。

我們的孩子特別純真,無論從他的眼神、言語還是行動,都單純得特別可愛。

其次,孩子們天生的善良。

像剛才同學說的老師即使批評了她,她仍然覺得老師是愛護她的,這是善良的可愛。

其實今天借這個沙龍我也想跟俞敏洪請教一些問題,過分嬌慣的孩子怎麼跟他們的家長進行溝通,還有班級裡面那麼多的孩子,有的家長提出最好老師周末不留作業,讓我的孩子自由去發展,他願意幹什麼幹什麼。

還有的家長說老師作業留的太少了,我的孩子怎麼鞏固知識呢。

還有家長覺得孩子應該在學校裡面學很多知識,很不鼓勵孩子參加學校的社團等等。

俞敏洪:我比較喜歡我們附小的"健康、陽光、樂學"。

從老師的角度來說,怎麼樣跟家長說清楚和交流溝通很重要。

對孩子一生來說有些東西真的要跟父母達成共識,要讓家長接受。

誰都知道"健康、陽光、樂學"特別重要,但是要讓家長接受這些東西其實是很難的。

主持人鄭蓉:今天我們有家長在,請家長站在家長角度談一談,遇到孩子的問題有什麼困惑?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家長於永超:關於孩子的天性剛才師兄俞老師講了很多這方面的內容,很多地方真的跟我很像。

我小的時候父親很嚴厲。

他有一門中醫的手藝,讓我背中醫里的名詞,背不下來時就會挨打。

但奶奶心疼我,從此我就沒有繼續學中醫了。

但是即使老爸管的如此嚴厲我還是會偷偷做事情,比如魔術不讓我去學,我就趴在被窩裡面去看小人書,即使發現了被打一頓,我還是偷偷地去學。

我認為這就是孩子的天性,很自然的天性,夠像一棵樹一樣在成長。

即使當你有去約束他的時候,他一定會找縫去成長。

但不知道俞敏洪老師在處理和愛人教育孩子觀念不一致時怎麼處理的。

06竇桂梅談孩子的逆商培養:學會輸得起

主持人鄭蓉:有些學生學習很好,但有時不太靈活即我們所說的情商不高。

孩子的天性與生俱來,而情商更多的是後天培養。

竇校長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竇桂梅:今天我們的孩子包括清華附小的孩子們太缺少逆商。

現在我們的孩子受不了一點挫折,家長們好像也想著孩子能一次就成功,一次把事情做對。

就像咱們班裡推優考試這種情況,家長們嚷嚷著我們輸不起,其實我們真的能輸得起。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家長,都要經得起挫折。

清華附小在抓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下來學習,我們在培養學生上是朝著聰慧高尚明亮的方向的,讓小學的六年健康陽光樂學。

俞敏洪:我補充兩句,有一個核心點特別重要,就是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做事情的後果。

在孩子得到任何一次挫折的時候,我們怎麼樣讓他能夠從挫折中自己站起來,這是所謂的挫折教育。

前兩天新東方的員工告訴我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在她生完孩子以後把自己媽媽請過來帶孩子,孩子剛剛開始學會走路總會磕著桌子椅子,老人卻習慣打桌子和椅子,嘴裡嚷嚷著該死的怎麼碰我小寶寶。

我這個員工對他媽媽嚴肅地說以後不許這樣,撞到就是撞到了。

但老人家不理解,說一打桌子孩子就不哭了,不打孩子繼續哭。

通過這個小事情我想說的是,如果從小就告訴孩子問題出在別人身上、把責任推到別的地方,這種習慣性地推卸責任會讓孩子變得習慣性不願承擔責任。

而一個孩子不願意承擔責任最後一定會在社會上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我們家長要注意的。

07 俞敏洪談特長:人人都學的很難成強項

主持人鄭蓉:俞老師小時候是不是一個特別愛玩的孩子,您的父母怎麼引導你的?

俞敏洪:我父母不需要引導我,我家在長江邊,我小時候在農村就是玩泥巴,游泳,玩爬樹等。

我們那一代是在大自然中間健康成長起來的。

說到父母的引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

剛才三個家長講了生動的故事,孩子在某一個領域比班內其它同學有超常的發揮,並且在這個領域還能有所展示,比如球打得最好、吹口琴吹得最好、游泳最好、中醫學得最好等,孩子有一個特長很重要。

我北大畢業的時候平均分排在倒數第五名,但是我在北大不自卑,因為當時我是我們班詞彙量最大的,也因為這個把我留在北大。

所以有一個東西比別人更強。

有的孩子不喜歡彈鋼琴家長死按著彈鋼琴,這是不對的。

他不喜歡的東西他是學不好的,你的孩子彈鋼琴全班40個同學有30個學彈鋼琴,那不會變成他的特長。

一個孩子有自信,被家長老師說說罵罵不在乎,沒自信的就怕別人說。

說他不在乎,是他心理的強項,這個也是蠻重要的。

本文轉載自"擲地有聲"搜狐教育名家沙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