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種溺愛方式,每一種溺愛都是一種傷害,家長別再這樣做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當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不能過分溺愛孩子,都知道溺愛對孩子有害,但有時候自己的某些行為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溺愛,而自己還傻傻不知道。

「溺」,詞典上解釋為「淹沒」的意思。

人被水淹沒了叫「溺斃」,如果父母給的愛橫流泛濫,那也會「淹沒」孩子的,這就是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以下這8種溺愛方式,看看你曾經有沒有這樣做過。

1.特殊對待

重視孩子在家中的地位而忽視他人,一切以孩子為中心,給予孩子特殊照顧,如單獨給他做好吃的,單獨給他買禮物,總是給他買好的、貴的、名牌的東西……這樣的孩子自感特殊,習慣於高人一等,必然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關心他人。

2.過分關心

一家人時刻關照他,陪伴他。

對於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特別在意,總是擔心他過得不好,擔心他會出問題,其實孩子比我們想像的要更堅強勇敢,過分關心只會讓他們把自己勇敢的一面藏起來,從而讓他變得依賴。


3.輕易滿足

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有的父母還給幼兒和小學生很多零花錢,孩子的滿足就更輕易了。

這樣孩子根本不能養成金錢意識,沒錢了就會伸手問父母要,有時候很多東西我們不能讓小孩輕易得到,要讓他們嘗到得不到的滋味,這樣他們才能更加懂得珍惜和好好利用。

4.生活懶散

允許孩子飲食起居、玩耍學習沒有規律,要怎樣就怎樣,睡懶覺,不吃飯,白天到處玩,晚上看電視到深夜等。

這樣做看似是讓孩子自由做自己,但長大後會缺乏上進心,得過且過,我們應該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打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放任其懶散拖拉。

5.包辦代替

我曾問一些媽媽,要不要求孩子勞動,有的竟說:「我疼都來不及,還忍心讓孩子勞動?」也有的說:「叫小孩做事更麻煩,還不如我幫他做 了。

」所以三四歲的孩子還要餵飯,還不會穿衣,五六歲的孩子還不做任何家務事,不懂得勞動的愉快和幫助父母減輕負擔的責任,這樣包辦下去,必然失去一個勤勞、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幹、上進的孩子。

6.剝奪獨立

為了絕對安全,父母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他和別的小朋友玩,什麼事情都幫他操辦,不讓他自己完成。

生怕孩子受一丁點委屈和傷害,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必然會缺乏競爭能力,難以適應社會,甚至會因為經不起一點挫折而發生意外。


7.過分遷就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賴在地上不起、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越遷就孩子越會讓他變本加厲,最後難以控制。

8.當面袒護

有時爸爸管孩子,媽媽護著:「不要太嚴了,他還小呢。

」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會站出來說話:「你們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會好。

」這樣的孩子當然是「教不了」啦!因為他全無是非觀念,而且時時有「保護傘」和「避難所」,其後果不僅孩子性格扭曲,有時還會造成家庭不睦。

以上8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實例,不是每個家庭全部都有的,但是一般家庭在各種溺愛中會占有幾種,或各種都有輕度表現也是值得警惕的,我們要用科學的愛,來保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有時候你給的愛太過沉重,也會成為孩子的負擔。

我是嘟嘟媽,倆孩子的媽,在育兒方面有豐富的經驗!關於怎麼教育孩子,怎麼培養孩子,我們可以一起學習,相互交流方法和經驗,或者你想諮詢和了解更多關於育兒方面的知識,

可以私信我微信號:754206446(長按複製粘貼)我將免費贈您一本精品育兒書籍,你想要的答案這裡都有,讓我們為孩子的成長共同努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慣子如殺子,何為慣

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以下10種溺愛的形式是比較典型的實例,一起來看看哪些屬於「溺愛」呢?

父母課堂斷送孩子前程的10種溺愛方式

點擊上方「金張掖婦女」可以訂閱哦!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如今做父母的大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什麼是溺愛,更不了解自己家裡有沒有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