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恨過自己的父母嗎?看完央視紀錄片《鏡子》,多少父母低下了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前些天,群里的爸媽們在聊央視的一部熱播紀錄片《鏡子》。
看過的人都紛紛表示:被震撼到了!
我趕緊補漏,看完心裡百味雜陳。
紀錄片共3集,用90分鐘的時間,講述了一個心靈回家的故事:3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收穫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家長啟蒙教育。
這三個孩子,初看輟學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早戀,有的是因為網癮,有的是因為想成為背包客。
然後繼續看下來,你會發現,他們輟學的原因其實極其相似。
因為父母未曾真的看見孩子,甚至不願意停下來和孩子聊聊天,他們一直在用自認為「正確」的教育觀在霸道管教孩子:
孩子出了問題,一定要糾正。
若講道理無果,他們通常會通過指責、打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當他們把自己會的所有方法都用過了還沒有效果,就傾向於認為孩子一定是無可救藥了。
最後,他們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把孩子送到這所特殊學校。
這樣的教育觀,導致這三個家庭的親子關係都是斷裂的:
那個早戀的孩子,竟然把爸爸媽媽趕出門外,家裡只讓自己和女朋友住。
那個整天上網下軍旗的孩子,經常說媽媽賤,甚至在媽媽給他端飯來吃的時候,認為媽媽打擾他下棋而動手打她……
這個特殊學校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開設了父母課堂,並把它作為父母必須參加的項目。
因為大多數父母都會錯誤地認為,他們沒有問題,有問題的只是孩子。
當學校要求家庭參加培訓的時候,有個爸爸就說,我認為我不需要改變,如果不是這個學校要求父母一起去學,我是不會去的。
還有個家長想要推脫掉父母課堂。
當老師反覆強調「6天的家長課程是最重要的,不來上課,就把孩子接回去!」時,他嬉笑著說:「我要招聘」,「要應聘別人」,「不可能把工作推掉」,「校長說我不去的話,孩子問題還會更嚴重,我根本就不相信,不可能的事情……」
他們不曾想到,「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
孩子身上的問題其實源於父母。
孩子出了問題,最應該改造的其實是父母。
《鏡子》里就有個孩子這樣對老師說:「沒有家長課堂,我肯定不會來的。
我覺得家長課堂實際上比我們學生訓練更重要……實際上要待81天的是他們,我可能只需要待6天。
」
是啊,「在這個社會上,做律師需要執照,開車需要考駕照,可是做父母卻不需要拿證,我們就這麼做了,而且一做就是一輩子,甚至完全沒有意識到,這是需要學習的。
」
父母只有認識到,孩子的問題其實更是父母的問題,並願意學習新的知識,做出改變,孩子的問題才會迎刃而解。
2
想要修復和穩固親子關係,父母好好和孩子說話是第一重要的。
紀錄片里一個叫張釗的高中生,因為早戀、輟學,父母把他送到了特殊學校。
在描述平日和父母怎麼相處時,張釗說:
「我爸笑的表情很少,和我在一起,除了看電視就是看電視,學習壓力大,向他們傾訴時,得到的回應是『學校幾千人都受得了,為啥就你受不了』!」
本來不關注孩子的成長已經是父母教育的失職了,當孩子願意像父母傾訴時,又用一句不與理解的羞辱性的話堵上了孩子嘴巴。
讓這個青春期的叛逆的孩子情何以堪?連父母都不支持我了,我心裡的困惑還能跟誰去說?
張釗還說到,經常被爸爸恥笑,說他膽小,這個標籤像座大山壓在他身上很多年。
在他小的時候,他真的就是一個膽小的孩子。
可是有一天他長大了,他的自我開始覺醒,就真的把爸爸嘲笑他不敢做的事情——早戀、輟學等等,統統做了一遍。
所以,讓張釗輟學的真正原因並不像爸爸所說,是因為早戀,而是因為爸爸的不信任,因為爸爸經常說出的羞辱他的話,他現在要反抗,他要向爸爸證明:他有膽量,他不是孬種。
有沒有覺得,張釗父母和孩子說的話其實很平常?
「學校幾千人都受得了,為啥就你受不了!」
「笨蛋!把你生下來就是氣我的是吧?」
「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腦子是不是有問題?」
這樣的話,不知道有多少父母經常跟孩子說。
很多父母不懂得共情,不願意蹲下來看見自己的孩子,而是經常用冷漠的羞辱性的話去批評孩子。
這是親子關係亮起紅燈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心理學說:「人類最負面的情緒既不是憤怒,也不是悲痛,而是羞恥感。
」我們絕大部門的負面情緒,都可以通過表達、大哭、運動發泄等方式得到釋放。
但羞恥感,是一種最不容易被我們承認和釋放的隱秘情感。
在感到羞恥時,我們不僅不會選擇發泄,反而會儘量隱藏,不希望被他人覺察。
然而,很多人不以為然,因為他們就是在這樣的語言環境中長大的,他們的父母以前也是這樣和他們說話的,他們沒有意識到語言的破壞力量。
而親子關係,就是在父母經常用語言暴力傷害孩子的時候毀掉的。
3
對於幾歲的孩子,語言暴力的破壞力量會更大,它破壞掉的不只是親子關係。
因為孩子從小通過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並建立自我,尤其是重要他人(父母、老師等)的評價——自我只有發展到足夠強大的時候,才不會因為別人不公正的評價而受傷。
你會發現,經常對孩子說羞辱性的話,漸漸地,孩子就真的會變成你最不希望他成為的那個樣子。
你還會發現,經常在父母的語言暴力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往往沒有自我認同感,他們的自我價值感普遍較低。
他們容易情緒衝動,或者容易抑鬱,他們很難獲得很好的人際交往關係。
他們甚至不能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讓我們再來看看,父母們不經意間說出的讓孩子感到羞辱的那些話,會怎樣地影響到小孩子:
▶當孩子做錯題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說:
「你怎麼這麼笨啊?」「你是豬腦子嗎?」
孩子聽到這樣的話,多會解讀為:媽媽/爸爸說我笨,那我應該真的很笨,我肯定學不好。
▶當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他們可能會說:
「別人家的孩子都能,你怎麼就考不好呢?」
別人家的孩子是每個中國孩子的公敵,因為不管怎麼努力,都比不過「他」。
在這樣的比較下,孩子的自信心被一次次傷害。
▶當孩子摔倒了或受了委屈哭泣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說:
「哭什麼哭?你還是個男子漢嗎?」
男孩子也需要自由表達感情。
如果經常對孩子這樣講,讓孩子的負面情緒淤積在心裡,孩子可能最後會成為一個無法自如表達自己情感的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可不少)。
▶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說:
「這有什麼好怕的?膽子也太小了吧。
」
恐懼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是孩子自然的感受。
而否定孩子的害怕,就等於否定孩子的自我,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
▶當孩子在認真觀看小螞蟻搬家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說:
「天快黑了趕緊回家!你以為你會成為科學家啊?」
對於這樣的話,孩子多半會理解為:我不是科學家的料,以後更不會做科學家的夢了。
……
如此,父母學會從小和孩子好好說話,不隨便說辱罵和貶損孩子品格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麼重要。
4
有時候,父母和別人說的禮貌性的話,也可能成為對孩子的一種語言暴力。
在文前的視頻中,洪蘭老師就跟我們分享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學校開展了夏令營,結束的時候父母來接孩子們。
有個小朋友很熱情,老師跟這位小朋友的媽媽說:「你的孩子很體貼人,其他的小朋友做完實驗就跑掉了,就你的女兒留下來幫我洗燒杯。
」如果這位媽媽說:「謝謝你老師,我很高興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會幫忙了。
」這樣就特別好,肯定了女兒的成長。但這位媽媽說:「哪裡哪裡,你不知道她在家裡不是這個樣子……」就這樣把女兒的底給掀出來了。
父母在別人面前講的話是會對孩子產生影響的。
因為他們不懂得,這只是一種禮貌的方式,他們會認為父母說的話是真的,並傾向於認為,自己得不到媽媽的認可,媽媽沒有尊重她。
而一個孩子如果被家人尊重,他就會自重自愛。
若被家人看不起——把人家底都現出來,孩子就可能會想:「反正我就是破罐子破摔了」。
相似的情況還有,當別人誇獎孩子取得好成績或者能幹的時候,父母可能會說:「哪有?他只是運氣好罷了。
」或者「也就考了一次好的,那誰誰誰家的孩子比他厲害多了。
」
如果經常這樣「拒絕」別人對孩子的誇獎,孩子很可能會認為真的是自己能力不行,自己努力了還是做不好。
這樣一來,很可能會出現自卑情緒,並且懶於付出努力。
所以,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我們需要有意識地改掉一些舊的禮貌習慣。
比如,當聽到別人誇獎孩子,尤其是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更好的回覆方法是,表示感謝並肯定孩子的成長。
這樣,孩子才會受到鼓勵,做得更好。
我們一直在努力怎樣好好跟朋友、上司、同事說話,那麼,也請辟出一點耐心,好好去學習怎麼跟自己的孩子說話。
因為孩子就是一面鏡子,你對他說什麼他就會對你說什麼;你怎樣對待他,他就會怎樣對待你。
更多孩子成長問題,請看以下內容:
3歲男孩因吃飯慢被生母毆打致死,孩子吃飯問題不容小覷
「玩具給弟弟玩一會兒吧」,父母這樣處理孩子社交,會讓他更小氣
如果忍不住對孩子發了火,這兩點父母一定要做,將決定孩子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