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肚臍如何護理 臍帶護理三大原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新生兒臍帶對於寶寶來說是一個新的傷口,如果護理的不得當很容易造成感染髮炎。

那麼,新生寶寶的肚臍該如何護理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人的肚臍眼皮膚薄嫩,皺著較多,由皮脂的分泌物、汗液還有洗澡積下來的污水而形成黑烏烏的污垢就會積聚在深深的肚臍眼裡。

對於小寶寶來說,新陳代謝旺盛的他們,肚臍若長時間沒清理,積聚形成的污垢就堆積在肚臍中。

特別是炎熱的夏天,寶寶的小肚臍更是成為了藏污納垢的「重災區」,而從小我們就被上一輩教育「肚臍眼不能摳,要不然會肚子疼」,那麼,面對寶寶髒髒的肚臍眼怎麼清潔好呢?

肚臍眼真不能用手摳嗎?

不能!

在中醫上,肚臍眼是我們人體最重要的穴位--神闕穴的所在,因此對於我們人體的健康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小寶寶來說更是如此。

其次,肚臍也是和我們腹腔內腸子最為接近的地方,因此,要是媽媽們盲目的就去摳肚臍或者是清洗的時候用很大的力氣的話,那麼就可能導致寶寶的腸胃蠕動增加,從而產生腹痛,甚至是腹瀉。

除了引起腹瀉,肚臍眼的皮膚非常薄,用手摳的話很容易導致出血,嚴重的話可能感染引發臍炎。

肚臍眼髒,那能洗嗎?

清洗是有必要的!

肚媽媽們可以嘗試用棉簽沾一點嬰兒潤膚乳塗在寶寶的肚臍上,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將肚臍裡面的污垢軟化,從而更方便媽媽們清除乾淨。

要是寶寶肚臍裡面的污垢比較多的話,那麼媽媽們只要多塗抹幾次嬰兒潤膚乳就可以了。

特別提醒家長的是,給寶寶小肚臍清潔的時候動作務必要輕柔,以免弄破出血。

清潔的時候最好使用溫水,這樣能避免寶寶肚臍受涼。

臍帶護理三大原則

臍帶脫落的時間,會依寶寶情況而有所不同,一般在出生後1~2周會脫落。

只要遵循臍帶護理的三大原則,就可以輕鬆照顧寶寶了。

第一:要保持乾燥。

在寶寶臍帶脫落前應保持乾燥,尤其洗澡時不慎將臍帶根部弄濕,應先以乾淨小棉棒擦拭乾凈,再執行臍帶護理。

第二:要避免摩擦。

紙尿褲大小要適當,千萬不要使尿褲的腰際剛好在臍帶根部,這樣在寶寶活動時易摩擦到臍帶根部,導致破皮發紅,甚至出血。

第三:要避免悶熱。

絕對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類塗抹臍帶根部,以免臍帶不易乾燥甚至導致感染。

新生兒肚臍的3種異狀

臍炎

主要是臍帶殘端被細菌感染引起的急性炎症。

雖然臍炎看似不嚴重,但是由於新生寶寶免疫功能比較低,感染很容易擴散蔓延,臍部周圍的軟組織都能受到感染,嚴重的可以導致腹膜炎甚至敗血症。

媽媽看到寶寶的臍部及臍周皮膚紅腫,臍部有少量分泌物,臍窩濕潤、流水,就要警惕寶寶得了臍炎,病情嚴重的寶寶臍部可流膿,伴有腥臭味。

患臍炎的寶寶可能有發燒、反應差、不愛吃奶、嘔吐、黃疸加重等症狀。

如果臍炎比較輕微,寶寶的精神反應如常、吃奶也好,可以局部塗碘伏,或先用碘酊再用75%的酒精擦拭臍帶、臍窩及周圍皮膚,每天2~3次。

如果感覺臍炎比較嚴重,要立即去醫院,及時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臍茸

它是胎兒時期的卵黃管(臍帶的組成部分之一)閉塞後,遠端黏膜的殘留物。

另外,臍帶脫落後,一旦引發了臍炎,反覆的炎症刺激也會造成局部肉芽組織增生,形成臍茸。

媽媽可以發現寶寶的肚臍中央有個黃豆大小粉紅色的柱狀小突起,表面濕潤,不小心碰到時可有血性分泌物。

媽媽不要擅自治療,要去醫院處理。

小的臍茸一般採用硝酸銀局部燒灼,較大的臍茸則需要手術治療。

臍疝

臍部本身就是個薄弱點,因為胎兒時期有3條臍血管通過,寶寶出生後,隨著血管的萎縮,臍部才閉合,但是由於寶寶的腹肌及其前後鞘還沒有完全閉合,當腹壓增大時,腸管便會從這部分突出來,形成臍疝。

臍疝的症狀非常明顯,在寶寶臍部鼓出一個圓形或卵圓形的包,有時大些有時小些,皮膚顏色正常。

寶寶劇烈哭鬧、咳嗽、用力排便時,這個包會比較大,安靜時則比較小,媽媽用手指輕輕壓一壓,這個包就能回到寶寶腹腔里。

臍疝的發病率還是比較高的,男寶寶比女寶寶多,大約15%的新生兒都會發生臍疝,但一般沒有不適感,不影響吃奶,生長發育正常。

臍疝可以先不急於治療,大部分寶寶是可以自愈的,如果寶寶到兩歲還沒有自愈,就需要考慮手術治療了。

民間流傳的「壓硬幣」「粘膠帶」「裹衣服」等辦法並不能讓臍疝快些自愈,反而容易導致接觸性皮炎或局部皮膚破損感染,所以都是不可取的。

如果鼓出的大包變硬,無法回縮,有觸痛,而且伴有劇烈哭鬧、嘔吐等,則需要立即就醫。

新手媽媽如果發現新生兒肚臍出現異狀就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