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說家教|這樣「立規矩」,孩子更有自控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期主持 楊曉燕 陳艷(實習)

家教對了,孩子就一定行!浙江新聞客戶端《親子課》欄目特別邀請知名校長開講,為年輕粑粑麻麻們解答親子教育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校長說家教」,與你相約每周二!

《校長說家教》第6期

如何制定家規

家規不是新鮮詞兒,可是仔細想想,您的家裡有家規嗎?您執行過家規嗎?家規不是對孩子的控制,而是從家庭開始建立規則意識,規則意識是孩子走入社會必備的素養。

家規如何制定?尊重孩子的民主權利,與孩子共同制定「動態家規」

以家規教育孩子,是行之有效的傳統家庭教育方式。

杳與杲小時,我制訂了一些家規,如按時睡覺、不能挑食、不能打架等。

大部分家規是動態的,是在孩子們犯錯之後總結出來的。

孩子們2歲多的一天,吵架了,原因是分葡萄乾時一人多一人少。

我在解決中,先從杳杳的葡萄乾中拿一些吃掉,這下杲杲的多了,杳杳不肯;我又從杲杲的葡萄乾中拿一些吃掉,這下杳杳的多了,杲杲不肯;最後兩人的葡萄乾都被我吃光了,這時他們才突然發現問題所在,於是都哭了。

我藉機教育他們,不相讓的雙方最終都會有損失,後來就有了「吃零食時要相讓」的家規。

還有一次,孩子們吵架,杳杳關起門來大哭。

我覺得孩子反鎖屋門很危險,因此事後,家規中又多了一條「哭的時候,門不能反鎖」。

孩子們對家規很在乎。

如孩子們曾在樓梯上玩時摔倒,後來就有了「不能在樓梯上玩」的家規。

孩子們很自律,好幾次在樓下吵架,都哭了,上樓時在樓梯上還互相提醒講安全,上了樓後繼續吵架。

家規的制訂和實施,應該尊重孩子的民主權利。

孩子小時,父母是他們的精神支配者,孩子自然都會聽家長的,儘管如此,家長還是要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稍大時,孩子的個性增強,如果家長總是顯示不可挑戰的專制,就容易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插畫 徐天穎(實習)

家規如何執行? 規則教育以激勵為主,違反規則必須受批評懲罰

孩子的生長是與規則鬥智鬥勇的過程,如果孩子有些試探,家長任其發展,孩子就會摸透家長的心思,有一次妥協,就會有第二次,最後就會破壞規則。

如孩子常會以哭鬧來試探家長,家長絕不能因為孩子哭了鬧了就滿足他們的慾望,不然,孩子都會以哭鬧來應對。

所以,當孩子第一次哭鬧時,家長不能心太軟,要斷然給予批評並讓孩子感受到哭鬧是沒有用的,孩子自然就不會以哭鬧來要挾父母了。

規則教育,應以表揚與獎勵為主。

杳與杲小時侯,只要遵守了家裡的規則,都會受到我的表揚。

出門做客,之前我會與孩子們討論應有的規矩,回家後,又會進行總結,表揚孩子們好的表現。

長此以往,孩子們的規則意識就特彆強。

違反規則者,必須接受批評甚至懲罰。

如果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家長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說,結果孩子就會越來越野蠻。

《家教對了,孩子就一定行》

陳錢林校長寫的這本書,推薦一讀。

這是陳校長20多年的家教經驗總結。

在書中,他講述自己的家教故事,細說樸素深刻的家教道理,介紹簡單實用的家教方法,為廣大家長提供啟發和幫助。

如果你也遇到了家庭教育的難題,歡迎跟帖提問,陳校長將為您答疑解惑。

據人民教育微信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