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專注力的5個小妙招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很重要!

01 提高孩子的抗干擾能力

作為家長,要為孩子創造一個舒適、安靜、良好的環境。

最好給孩子準備一個單獨的房間,清除孩子眼前的雜物(如與學習無關的書籍、物品等),有時一個小玩意就能吸引孩子,把孩子的心緒牽走。

同時,家長不要總以關心孩子的名義去打擾、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很多父母都會在孩子學習的時候關心孩子,一會兒削只蘋果送過去;一會兒送一杯開水或飲料;一會兒關照注意保護眼睛……如此這般,既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又弄得孩子心煩意亂,導致不能專心學習。

02 幫助孩子擺脫三分鐘熱度

三分鐘熱度常常用來形容對一件事情剛開始的時候很熱情,情緒高漲,但是堅持不了多久,很快就沒有興趣的一種情況,通俗一點說就是孩子對於某一件事物的注意力井沒有那麼持久,可能會導致孩子做事沒有恆心,沒有毅力。

因此,家長要想辦法,慢慢培養孩子的耐心,提高他的注意力。

當孩子極度想要某樣玩具或想做某件事情時,不要立刻答應他的要求,最好提出一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去完成,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樣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耐心,還能教會孩子珍惜自己努力的成果,延長注意力。

此外,鍛鍊孩子耐心還可以通過益智類遊戲進行哦~

03 幫助孩子學會情緒調節

在對孩子進行注意力培養時,很多父母往往忽視了對孩子情緒的控制和把握。

殊不知,孩子情緒的好壞、穩定與否,與注意力的培養有著直接的關係。

只有當孩子擁有良好的情緒,集中注意力的培養和訓練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如果孩子一度情緒低落,那麼,注意力的培養效果將是很差的。

平日裡,家長可以教給孩子這些情緒調控的方法:

1.讓孩子學會減壓

當孩子在某種場合(比如上台表演、參加考試等)出現臨時想要逃脫、假裝身體不舒服等行為,要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告訴孩子這只是一種體驗或者是一次小測試,參與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或者是分享生活中適合孩子的減壓方式,如深呼吸、做運動來緩解心理上的緊張焦慮感。

2.讓孩子學會分享和傾訴

關注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心情不好時,試著讓孩子發泄出來,切不可不重視孩子的情緒。

要主動引導孩子分享自己的日常,幫助孩子解決生活中的小煩惱,當孩子心情愉悅時,學習注意力會更集中。

3.讓孩子學會轉移注意力

當孩子苦悶、煩惱時,家長不要引起孩子煩惱的事。

可以讓孩子聽聽音樂、翻翻畫冊、看看電影和電視,帶孩子去戶外運動,把消極情緒轉移到積極情緒,沖淡以至忘卻煩惱,使情緒逐步好轉起來。

04 勤于思考會加速孩子的注意力

對於孩子來說,勤于思考是長期逐漸養成的、是經過反覆練習而形成的思維、行為以及生活方式。

一旦孩子樂于思考,就會在生活和學習中積極主動、高度集中注意力去做事、去學習。

因此,培養孩子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是提升孩子注意力,讓孩子全心全意學習和做事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1.開發孩子的大腦

在生活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勤于思考,如做一些適合孩子益智類的數學遊戲、腦筋急轉彎等,讓孩子的思維運轉起來。

2.經常與孩子討論學習進程

家長應該實時關注孩子的學習進程,並與孩子一起學習、互動。

比如家長和孩子可以進行默寫比賽、單詞拼寫、課文朗誦等家庭活動,不但鞏固孩子的知識,還讓孩子體會到家人對自己的重視和關愛。

3.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

許多孩子都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十萬個為什麼」,每當見到一個新事物,總想更深入地去了解,往往會不自覺地摸一摸、問一問、拆裝等行為習慣。

許多父母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很是煩惱,經常批評孩子甚至恐嚇孩子。

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喜歡探究和求知慾旺盛的表現,父母的呵斥只會挫傷孩子思維的積極性。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因勢利導,鼓勵孩子的探索精神,並啟發孩子的「異想天開」,在孩子想的過程中,注意力也得到相對的訓練。

05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習慣的作用十分隱蔽,彌散滲透到學習和生活中的每個細節, 控制著孩子幾乎所有的學習行為。

沒有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容易受外界的環境影響,從而無法專心學習。

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更容易抵制來自外界的誘惑,如遊戲、電視、網絡等。

因此他們更習慣在枯燥中堅持下去,適應枯燥的能力更強。

甚至,久之還會將枯燥內化成自己喜歡的一件事情。

其次,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處於懶散的環境,習慣性拖延學習。

而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在每一次立即行動後都獲得了家長的獎勵,以及汲取知識後精神上的自我滿足,逐漸養成了不磨蹭的習慣。

因此,對孩子的生活習慣也起著一定相輔相成的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