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果有這5個缺點,未來未必沒有大成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們常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大人如此,孩子也是一樣,身上都有優點與缺點。

有的時候,父母教育孩子,總會去過多關注孩子身上的優點,而卻無法對孩子身上的缺點做到一視同仁,往往都會進行說教,批評讓他們改正,無法做到正確的引導。

其實這樣的家長應該不在少數,因為在人們的潛意識裡,缺點本身就是不好的,是需要改正的,但是事實上,有時候教育孩子,我們要換個思維,多角度去看待自家孩子的缺點,多去挖掘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更應該在孩子的缺點中發現可圈可點的地方,並加以放大,發覺孩子缺點中的閃光點。

今天為大家帶來家長眼中孩子的5大缺點,如果你的寶寶也有,只要引導得當,長大後或許會有大出息。

唐僧轉世(平時話很多,是個小話癆)

自從會說話開始,嘴就沒閒過,小嘴叭叭的(東北方言,指能說、話多),走到哪裡都能一路說到哪裡,上幼兒園發生的事了、哪個小朋友打架了、老師表揚誰了等等。

不管是在家還是在回家的路上,都是嘰嘰喳喳個沒完,連說帶比劃,講的那是一個眉飛色舞,吐沫橫飛。

總會拉著父母,坐在沙發上,說:媽媽我跟你說個事呀,怎麼怎麼地的……想必很多父母,腦袋都要炸了,寶寶你就不能消停會嘛!

也許這種如唐僧一般的小話癆,是讓父母頭疼的一種孩子,但是,話說回來,具備這種特點的孩子,就是屬於天生性格外向型的,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強,思維邏輯能力跟複述能力要高於一般的孩子,由於特別愛說話,不怕生,跟什麼人都能說到一起去,所以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是熱彆強的。

有的時候父母認為孩子的這種表現會讓自己很煩,但是在教育孩子,幫助他們成長的時候,我們父母應該多一份耐心,多去聆聽,引導,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注與愛。

雖然這是一個小缺點,但是家長不要過多的對孩子批評責備,只需要正確引導,叮囑孩子要講究說話的時機和場合,該說的時候說,不該說的就不要說。

也可以給自家寶寶講一些例子、故事,以此來告誡寶寶不注重場合亂說話所引發的後果。

沒準等孩子長大以後,能憑藉這種語言天賦,在記者、主持等領域獲得成就。

好奇寶寶(十萬個為什麼)

孩子對新鮮的事物、人、環境都充滿好奇感,有的時候在街上總會遇到一些孩子問父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各種各樣的為什麼鋪天蓋地,弄得父母汗顏,開始爸媽可能還會比較配合,為孩子做出解答,可是問題多了,或者比較難以回答的問題,父母就會失去耐性,或者避而不答,甚至有時候乾脆甩給孩子一句話,一天哪來的這麼多為什麼,不知道就不要問,你長大就明白了等等類似的話。

有時候父母迴避,大多都是因為孩子問題太多,失去了耐性,或者有些問題根本無法解答而逃避,其實換個角度來說,父母眼中這個缺點,也可以看成一個優點,雖然父母覺得孩子的這種表現很煩人,但是他們在詢問的時候,就是一種與父母溝通交流的過程,求知慾或者新鮮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父母能通過孩子的提問了解孩子這一階段的想法與他感興趣的東西。

同時,正是因為孩子的好奇心重,善於發現問題,他們的思維一般都會很活躍,有豐富的想像力。

如果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父母不要去指責,影響孩子對任何事物都保有的好奇心,應該多一些耐心,儘量去回答孩子的一些問題,並細心解釋,如果不能回答,也要給他們一個微笑,記錄下來,等到了他懂事的年紀在回答他,或者與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

帶頭大哥、大姐大(領頭羊的角色)

乍一聽感覺像是黑社會一樣,其實不然,我們的孩子還小……爸媽們別想多了

其實有這麼一群孩子,也是令父母,老師比較頭疼的,最調皮搗蛋的可能就是他們,領著小朋友起鬨、胡鬧的也是他們,只要有點啥事,他們一定跑不了……

當然他們也不是幹什麼壞事,無非就是惹點禍,帶著一幫小朋友瞎胡鬧而已。

一般遇到這種孩子,不管是在老師或是家長的眼中,都是一個惹禍精,是壞孩子,自家孩子可能就是被這種孩子帶壞的,出了問題,被說教的,一般也是這種帶頭的孩子。

每次這類孩子被老師留下了,當著父母的面一頓指責,父母是不是覺得自己很沒面子,遇到脾氣不好的家長,是不是回家就是皮帶沾涼水伺候了。

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可曾想到,為什麼小朋友都聽自家孩子的,這變相的說明了,其實自己的孩子是有組織能力的,有讓人能夠信服的資本,一般老話常說注意正,其實就是有主見,有膽量,在這個小組織里,他就是一個管理者。

遇到這種孩子,打罵的教育模式才會讓孩子誤入歧途,很多混社會的人都是在童年出現了心裡陰影,養成了欺軟怕硬,覺得欺負人很有成就感,其實我們在孩子小時候,應該指出、制止孩子的不適行為,鼓勵他們把這種帶頭作用發揮到學習

或者其他好的方面,多去引導,耐心說教,說一遍可能不會有啥效果,當時當你說到十遍、百遍,他一定會記住的,只有在小時候多給孩子正面的教育,將來孩子才不會誤入歧途。

如坐針氈(多動、經常坐不住)

俗稱「不著家」,天天都喜歡在外邊跑,跟附近的小夥伴、同學玩,很少有在家閒著的時候,父母會感覺十分頭疼,覺得孩子不聽話。

原本以為可能送到學校會好一些,因為有老師的管束,可是還是坐不住,跟有「多動症」一樣。

對於這種情況的孩子,大部分家長除了覺得是缺點外,更覺得是一種病。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憑「感覺」去判斷孩子的這種情況,如果是多動症的話一般會出現與年齡發育水平不相稱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衝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不良,如果以上情況均沒有,那麼則不是病,不要盲目猜測。

其實拋開多動症不談,孩子的這種情況也未必就是大的缺點,換個角度去考慮,一般這類孩子的運動細胞都很發達,經常喜歡蹦蹦跳跳,在學習上,思維相對比較活躍,學習能力都很強,身邊的朋友孩子有不少是類似的情況。

父母需要做的不是苦惱、禁足,不讓他們出去,而應該多去引導培養,畢竟孩子還小,不定性是很正常的,教育本身就不是一口吃成個胖子,在適當年齡鍛鍊下他們沉穩的心性,未來就可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調皮搗蛋(捉弄人,不聽話)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我家那孩子別提了,一點也不聽話,每天調皮搗蛋的,你讓他幹啥他不幹啥,天天跟你對著幹,家裡邊造的埋了吧汰的。

(髒亂)

如果家裡有這樣的孩子,父母想必都會很生氣,不是責罵,就是消他。

不知道父母們有沒有經歷過孩子把一些亂七八糟自己研製的「秘方」澆花,把花弄死,或者趁你睡覺的時候在你臉上作畫,反正我的朋友是經歷過,那是一頓揍呀……(同情我大侄5秒鐘)。

其實,孩子雖然有不對的時候,但是我個人是不推薦打罵的教育理念,疼了就真長記性了嗎!畢竟一家娃一個性格,打並不適用所有家庭。

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通過無數事實證明,一般小時候愛調皮搗蛋的孩子,長大後往往都比較有出息。

這類孩子,膽子大,思維活躍,鬼點子多,不管是思考能力還是動手能力都很強,對時機的把控都很到位,會察言觀色,要不然也不能整蠱到他人。

在搗蛋的過程中,是要具備一些冒險精神的,這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發展是一個最有利的先天條件,很多知名的企業家,大部分都具備這種素質,眼光、意識、冒險精神,是收穫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

父母面對這類孩子,只要使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為孩子開闢一塊「試驗田」,認他隨意發明創造,鼓勵孩子搗蛋中的積極因素,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必然收穫不凡的成效,由缺點變為優點。

什麼東西都有正反兩面,孩子也是如此,平時看他們是那麼的天真可愛,但是他們身上的毛病、缺點又會讓家長苦惱、心煩。

其實,缺點並不可怕,又有誰是絕對的十全十美呢!我們在挖掘孩子身上優點的同時,換個角度去看待孩子身上的缺點,因材施教,多些耐心、誠心、真心,不隨意的給孩子下定義、貼標籤,假以時日,孩子必定成為可造之才!

最後送給父母們一句話:良好的教育才是成就孩子未來的階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