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低聲教育」遠遠勝過吼孩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你這孩子怎麼又淘氣了,跟你說了多少次了,公共場合的東西不要亂動!

你能不能聽話點,少讓人操點心!

怎麼又在學校跟人打架了,自己面壁去!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那是因為他們需要從錯誤中探索和認知世界。

當孩子在犯錯誤了之後,一些家長不問青紅皂白直接一頓責罵,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會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延伸出更多的錯誤,惡性循環,使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那麼,對待孩子犯錯誤的情況,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呢?

別著急,木子媽媽來為你解答:只需8句話,不僅可以避免孩子再犯同樣的錯誤,還可以讓孩子形成自我分析的習慣。

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定要先詢問孩子,讓孩子有機會說話。

許多家長碰到突髮狀況時,會習慣性的下判斷:「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會打你。

」「一定是你做錯事,老師才會處罰你。

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從他的角度說說事情的經過,很可能冤枉孩子。

況且,讓孩子有機會說話,家長會得到更多的關於這件事情的信息,並且可以了解當時孩子所處的情形及心理狀態是什麼,從而客觀的分析這件事情。

即使真的是他的錯,他也會因為有機會為自己辯解而甘心認錯。

你的感覺怎麼樣?

這句話主要是幫助孩子排泄心中的情緒。

無論孩子在這件事情中做的對與錯,肯定會有負面情緒,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感受,可以讓他先把內心的不快釋放出來。

經研究表明,當一個人處於不平靜狀態時,別人說的話他一句也聽不進去,因此,讓孩子先發泄完不滿、心情平復了之後,再幫他分析整件事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你想怎麼樣?

讓孩子自己表達希望如何解決這件事情,家長不做批評或判斷。

這時不管孩子說出什麼驚人之語,先不要急著教訓他,耐心地聽他說完,家長也可以從中了解到孩子處理事情的能力。

你覺得有哪些辦法?

問完孩子的想法,接下來就是想法的實施了。

同樣的,家長要先聽一下孩子自己提出的辦法,無論可行與否,都不要急著下結論。

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是否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無論是否合理,哪怕非常幼稚也無所謂。

如果用了這些辦法,會有怎麼樣的後果?

讓孩子自己一一檢視,每個方法的後果會是什麼?你可能會很訝異的發現,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後果。

如果他的認知有差距,這時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討論,讓他明白現實真相。

這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但是要避免說教,只要陳述事實就可以了。

你決定如何做?

讓孩子檢視自己的判斷。

如果他了解後果,通常會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選擇。

即使他的抉擇不是最好的方法,也要尊重孩子的決定。

家長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問他怎麼決定,然後又告訴他不可以這麼決定。

這樣子,他以後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況,就算他選擇錯誤,他從這個錯誤中也可以吸取到難忘的教訓。

你希望我怎麼做?

當孩子說出自己希望得到哪些幫助時,家長一定要積極表示支持。

或許孩子會說自己就能解決,這樣更有利於孩子加強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等到事情過去之後,問他最後一個問題。

結果怎麼樣?有沒有如你所願?

或是「下次碰見相似的情形,你會怎麼選擇?」讓他有機會檢視自己的判斷。

以後出現類似的事情他就會有自己的一套處理方式了。

不少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年齡小,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會運用一些策略和辦法來解決問題。

家長最好不要包辦代替,在孩子不需要的時候擅自幫助孩子或替孩子作決定,因為一旦失去鍛鍊機會,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退化,遇到問題就會束手無策。

家長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擔當精神,通過以上提到的一系列問題,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事情的能力。

切記不要因為急躁的情緒,使孩子離你越來越遠。

犯錯是孩子成長中必經的過程,犯錯不要緊,重要的是學會知錯就改。

所以家長更應該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反省錯誤,引導他們正確地面對,學會彌補。

也給自己一點學習的時間,改變「以打為教」的教育方式,給孩子創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環境,陪伴他一起成長!


更多育兒知識在呼呼睡前故事等你哦!!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