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子小,家長需檢討!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媽媽們,你們家的寶寶有沒有這種情況,常常藏在媽媽身後,見到人也總是靦靦腆腆,膽子很小?

其實,每一個寶貝的性格養成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孩子膽子小做父母的也是有責任的。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正確,給與孩子太多的壓力,壓制住孩子的天性,很容易讓孩子養成膽小的性格。

1、寶寶膽小可能是大人過度保護

其實,大部分寶寶並非天生膽小,而是由於受到了家庭環境的影響。

很多爸爸媽媽,特別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總是怕寶寶碰著、摔著,於是小心翼翼地保護寶寶,什麼事都要一手包辦,沒有給寶寶獨立的空間,從而使寶寶養成過度依賴的心理。

當他們需要獨自面對新事物時,就會變得膽小、畏縮。

也就是說,你家寶寶膽子小,有可能是大人保護過度了!

2、寶寶膽小可能是缺少鼓勵

寶寶膽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爸爸媽媽看不到寶寶的「閃光點」,寶寶得不到父母的鼓勵。

寶寶們才會表現出不敢滑滑梯、不敢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畏縮行為。

3、寶寶膽小可能是父母過於苛刻

孩子的天性需要被釋放,如果父母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對孩子要求太嚴格,就會壓制住他的天性。

讓他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能跟著父母的思路來生活或學習。

這樣養出來的孩子膽子大不到哪裡去。

4、父母不「因材施教」

很多父母為了圓自己小時候未完成的夢想,就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完全不考慮孩子是否感興趣。

沒有興趣的教學是失敗的,孩子的閃光點沒有被挖掘出來,而是壓迫著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

久而久之,他就養成了畏畏縮縮不敢堅持自己想法的個性。

很多時候,家長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孩子接觸新鮮事物少,缺少接受新東西的勇氣,所以限制了孩子的社交和勇氣。

實際上,作為新時代的媽媽,想讓孩子變得更勇敢、更強大,需要給孩子體驗和嘗試的機會,讓孩子發揮自己生來就有的勇氣,幫助他變得更勇敢。

如何讓寶寶不再「膽小」?

1、給孩子創造體驗和學習的機會

有些事情,第一次看見不敢嘗試很正常,但是如果身邊熟悉的人、年齡相近的人也在做,就能慢慢激起孩子體驗的興趣。

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接觸一些熟悉的左鄰右舍的小朋友,多看看其他小朋友玩的遊戲、做的事,慢慢也可以激起孩子的興趣。

2、允許孩子犯錯,體驗「第一次」的樂趣

這是避免過度保護、過度干涉孩子做決定最適合的做法。

父母不要過多地干預孩子,只知道給孩子列出一大堆事項約束他。

要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允許孩子去嘗試,去犯錯,去感受「第一次」的樂趣。

比如,寶寶想試試用湯匙或者瓢羹打湯。

很多家長不會同意。

即使同意,當看到孩子搖搖晃晃,灑得滿桌子都是,也會批評。

聰明的家長會忍耐,忍受桌子或者地板被弄髒,並默默關注孩子每一次搗蛋時的變化,每一次的進步。

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在一次次的嘗試中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自己,漸漸變得更自信、更勇敢。

3、鼓勵不在多,而在及時和具體

如果說允許孩子犯錯為他提供了探索的空間,那麼,鼓勵就是孩子成長的最佳動力。

一個良好的鼓勵,要做到及時、具體。

及時,就是在孩子做了我們希望他做的事情後,馬上予以強化,適當引導。

具體,就是在這個過程中,用細緻的事情去鼓勵,不要只是僅僅用「你真棒」這些單薄、寬泛的詞語。

因為孩子會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件事情很棒。

父母應該說出來「今天,你敢玩攀爬架了,媽媽真替你驕傲」。

同時,這樣做可以讓孩子逐漸清晰地意識到父母的讚揚和批評,都是具體的某一件事情,而不是對自己的全盤肯定或者否定。

這樣,在需要批評孩子的時候,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作為家長的我們一定要交替運用鼓勵、支持等方法讓孩子成為一個內心充滿能量的人,讓孩子正確地面對這個世界,不再膽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