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8歲男孩大年初一晚出走!家長批評孩子為何成了最難課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誰都想高高興興過年,卻總少不了么蛾子!

8歲男孩大年初一晚上獨自外出「暴走」3小時,被民警遇見送回家。

孩子的父母和爺爺奶奶感激不已,硬要拉著民警回家喝口茶。

大年初一晚9時30分,市公安局軌道分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馬三生與輔警張恆、陳晟駕警車在關山某工地出警後返程,途經江城大道高架與二環線高架交會處,發現一個背著雙肩包的小男孩獨自在高架橋路邊行走。

3人趕緊打開警燈和雙閃車燈,靠邊停下,詢問男孩:「怎麼晚上一個人在橋上走?家裡人呢?」

小男孩看見穿著制服的馬三生,感覺遇上了救星:「警察叔叔,我走了3小時了,我跟媽媽走散了。

「快上車!這裡路邊不安全,我們先下高架再說!」

小男孩上了車,警車下橋到墨水湖北路邊停下。

男孩說他名叫軒軒,今年8歲,當天下午陪媽媽去漢口火車站附近的郵局上班,下班後媽媽帶著他吃了點東西,隨後進地鐵站準備回漢陽玉龍路附近的家。

媽媽排隊給軒軒買地鐵單程票時,軒軒一時調皮惹媽媽生氣,媽媽發火說道「再調皮我就不帶你來,讓你自己走回家!」沒想到軒軒竟在媽媽買票時真的獨自走了。

軒軒在溫暖的警車裡述說,從漢口火車站一路沿著馬路上的路牌行走,從18時許走到21時多,看到民警時,已經走了3個多小時,累得沒了力氣。

看著離家還很遠,心裡正盼著救星。

軒軒說出媽媽的手機號,馬三生很快與他媽媽聯繫上。

得知兒子和警察在一起,軒軒的媽媽哭著說出住址。

21時50分,警車在軒軒家小區門口停下,軒軒的爺爺在此迎接,看見孫子激動得半天說不出話。

原來媽媽發現軒軒不見之後,趕緊通知了軒軒的爸爸和爺爺奶奶。

軒軒的爸爸開車沿著平時軒軒常去的路線尋找,爺爺奶奶則分別坐地鐵往漢口火車站沿線各站尋找,一家4口找了3個多小時一直沒消息,軒軒的媽媽已經去常青派出所報警,沒想到正在這時接到了馬三生的電話。

警車上的3人在小區門口安慰著陸續趕來的軒軒家人,軒軒的媽媽一見軒軒,放聲大哭,抱住軒軒半天說不出一句話。

扛不住一家人的執意邀請,馬三生等3人走進軒軒家喝了一杯熱茶,勸導軒軒的媽媽以後對孩子說話要溫和,同時告訴軒軒隨意賭氣離開家人出走,可能導致危險。

可愛的孩子就像春天的小樹,無拘無束地成長,雖然生機盎然,但也免不了時不時長出影響成長的「壞枝」——犯錯誤。

這時,該怎麼批評孩子,如今看來,竟成了家長們百思不得其解的課題。

我們都知道,對孩子的批評不可沒有,但也不可濫用。

面對孩子的失誤甚至錯誤,你會採取怎樣的態度?家長批評孩子時,為麼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認錯?

其實,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注意下面這些忌諱,可能效果就會好多了。

忌諱一:不該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傷孩子自尊

↓↓↓

5歲的宣宣彈琴時表現出極大的隨意性,老師講過的正確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腦子裡沒有留下絲毫的印跡,仿佛從來就沒有學過似的。

媽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親自示範,可宣宣擺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態度,在琴凳上扭來扭去,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沒過兩分鐘又嚷嚷著累了要歇會兒。

  • 錯誤批評

內心的怒氣終於衝破了忍耐的底線,媽媽一巴掌揮了過去,宣宣的手背頓時就紅了——說服教育升級為武力懲罰。

  • 留下的傷痕

從根本上說,武力懲罰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只能使雙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繼續下去的學習中途擱淺;在父母的拳頭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敗塗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對所有的批評刀槍不入,那可真是兩敗俱傷。

它的另一個直接後果是:你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你和他周圍的人——對暴力行為的模仿是輕而易舉的。

由於父母的壞榜樣,孩子在獨立面對自己和小朋友的衝突時,頭腦中的第一反應就是「先下手為強」。

  • 「剪枝」有方

將批評升級為「戰爭」,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

幼兒還沒有形成自我評價體系,他們是通過成人尤其是父母對自己的評價來看待自身的。

而且,脆弱的內心特別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這能給孩子自信,也能使他們愉快地接受批評。

批評的藝術在於正強化,而非負強化。

與其強化孩子的弱點或全盤否定,不如將孩子的點滴成績和好的苗頭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掛在嘴邊,強化其好的一面,給予必要的指點,讓孩子看到自己的潛力,提升自信。

所以,媽媽此時不如使用「表揚式的批評」方法,去發現孩子的點滴長處,先褒後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這一遍強弱感覺掌握得不錯」,接著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樣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點,速度如果再放慢一點會更好。

來,我們來試一試,我想宣宣一定沒問題!」孩子需要在比較和實實在在的誇獎中發現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點成績,她會有信心糾正自己的九個錯誤;相反,父母對孩子的一個錯誤採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會毫無心情保持自己的九個優點。

忌諱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緒難以給孩子正確引導

↓↓↓

陶陶每天都把家裡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畫筆、畫紙攤滿了桌子,床上也堆著他的各種小玩意兒,自己最喜歡的書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時候不知道去哪了。

多次的提醒仍然沒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觀。

  • 錯誤批評

屋內的一片狼藉點燃了媽媽心中的怒火:「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從哪兒拿來的東西玩完了還放回哪兒去。

你就是不長記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們扔掉!」說著假裝把孩子最心愛的玩具扔了,接著是一陣急風暴雨般的叫嚷。

  • 留下的傷痕

不是你的嗓門越高就越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聲調和結果往往成反比;並且大喊大叫使孩子絲毫感覺不到尊嚴的存在,也把你的修養咆哮得無影無蹤。

如果大人孩子都發脾氣,批評很有可能會升級為哭鬧和打罵,教育的效果抵消為零。

而且孩子很快就會知道,媽媽嘴上說「扔掉」,但是手上卻沒有真正「扔掉」,媽媽的威信也由此喪失。

  • 「剪枝」有方

千萬不要以為你的態度,包括表情、語氣和目光無足輕重,只有好心就足夠了;不肯在表達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難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評。

因為,有時候他們拒絕的不是批評本身,而是父母的態度。

心平氣和地批評孩子,有助於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也能達到批評的目的。

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氣,讓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很難養成的習慣,媽媽應該對陶陶耐心一些。

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東西就鼓勵一下。

孩子被媽媽的肯定激勵著,會慢慢學會獨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忌諱三:喋喋不休——過濫的批評引來逆反

↓↓↓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種形狀的小珠子,串起項鍊漂亮極了;但當她看到別的小朋友拿著幾個透明的圍棋棋子充當「夜明珠」時,哭著喊著要,對方不給,她就把人家裝「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 錯誤批評

玟玟的舉動讓媽媽覺得很沒面子:「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你怎麼就不明白呢?不能總是看著別人的東西好,你家裡的玩具還少嗎?自己的東西扔在一邊不玩,一看到別人拿點什麼就跟寶貝似的,真沒出息……下次再這樣,我絕不再給你買任何玩具!」

  • 留下的傷痕

如此絮叨、缺乏新鮮感的批評,不能給孩子大腦以明顯的刺激,說得越多,孩子越會把這些話當成耳邊風。

而且,別看孩子小,對語言的領悟能力一點不差,「沒出息」、「占有欲」一類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話很容易引起他們內心的反感,明著或暗著和你對著幹,身上的毛病很可能會有增無減。

  • 「剪枝」有方

漂亮的和新鮮的東西對孩子來說是一種誘惑,抵禦誘惑其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所以,父母不妨告訴孩子:她喜歡自己沒有的東西並沒有錯,但他人的東西我們不能要、更不能搶或毀壞。

接著向孩子講清楚:世界上的好東西多得數不清,我們不可能全部擁有;如果特別想要,就得憑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比如如果對方願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換。

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批評孩子時,為麼有些孩子就是不肯認錯?其實問題出在大人身上,在批評孩子時如果能注意下面這些問題,孩子通常就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了。

孩子易於接受的批評方式

  1. 只談眼前,不翻舊帳。

    做錯的事已經批評過了就應該「結案」了,不要老是記著孩子以前不好的地方,讓孩子覺得他在父母面前永遠無法翻身。

    孩子正處在學習做人的過程中,父母要原諒孩子的過錯,動轍就翻老帳,這樣很傷孩子幼稚的心,孩子是不會接受的。

  2. 不能只注意孩子的錯處。

    當我們動怒時常常會急於讓孩子認錯,會直接針對孩子所做的錯事切入。

    然而,孩子其實不是從小到大都只做錯事,必定還有許多可取之處.如果我們只針對眼前的錯事指責他,而忽略了他的優點,就很容易讓孩子覺得大人眼中只看到他不好的行為,似乎大人並不了解他整個人,而只注意他不好的部分,這樣他就會懷疑當他表現好時,當他做出努力時,父母到底看見沒看見。

    孩予努力把事情做好以後往往需要我們的讚揚。

    同樣道理,在我們批評孩子時,也應先對孩子做得好的方面給予肯定,然後再指出做的不對的地方,要讓孩子知道家長並不是光把眼睛盯著他的錯處,做得好的地方同樣看得見。

  3. 增加身體接觸。

    在批評孩子時可以摟著它的肩膀說話,或拉著他的手講道理給他聽。

    我們都知道忠言逆耳,有些聽不得一句重話的孩子會非常排斥所有指責他的話,所以當我們實在需要責備他時,我們應該用眼睛正視孩子,一邊說著指責他的話,一邊身體部分要有接觸,這樣就能夠達到恩威並用的效果。

  4. 批評過後要表達對孩子感情依舊。

    批評過後,父母不要一直板著臉說話或不理睬孩子,如果本來打算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也不能以孩子今天做錯事為理由不帶孩子出去。

    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了事應該受到批評,但父母不會因為他做了錯事就不愛他,而希望他更茁壯成長起來。

當孩子犯有過錯時,家長往往一味責備孩子,甚至打孩子,一點不講批評技巧,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那麼,家長批評孩子時,應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批評孩子的五種技巧

一是低聲

家長應以低於平常說話的聲音批評孩子,「低而有力」的聲音,會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傾聽你說的話,這種低聲的「冷處理」,往往比大聲訓斥的效果要好。

二是沉默

孩子一旦做錯了事,總擔心父母會責備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對批評和自己所犯過錯也就不以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會緊張,會感到「不自在」,進而反省自己的錯誤。

三是暗示

孩子犯有過失,如果家長能心平氣和地啟發孩子,不直接批評他的過失,孩子會很快明白家長的用意,願意接受家長的批評和教育,而且這樣做也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四是換個立場

當孩子惹了麻煩遭到父母的責罵時,往往會把責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責罵。

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當孩子強辯是別人的過錯、跟自己沒關係時,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個人,你會怎麼解釋」這就會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別人,該說些什麼會使大部分孩子發現自己也有過錯,並會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責任嫁禍他人的錯誤。

五是適時適度

幼兒的時間觀念比較差,昨天發生的事,仿佛已經過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剛犯的錯誤轉眼就忘了。

因此,家長批評孩子要趁熱打鐵,不能拖拉,否則就起不到應有的教育作用。

批評,是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培養一種責任;教育,是為了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培養自控的能力。

所以,要讓孩子養成良好個性和行為習慣(要想過個好年),就請爸爸媽媽們務必講究方法,妙用批評吧!


超級雲課堂出品

編輯| 圖圖 版式| 小龍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