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 十種情況需要立即就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帶寶寶的諸多事項中,媽媽最怕的就是寶寶生病了。

感冒還好,媽媽還可以淡定一點,一旦遇到發燒,媽媽就會火急火燎的帶寶寶去醫院。

其實發燒是人體的防禦系統和外來入侵的病原作戰的結果。

發熱越高,說明人體的反抗能力越強,但並不意味著疾病越嚴重。

三個月以下的嬰幼兒由於免疫功能尚沒有發育成熟,抵抗力不強,即使有嚴重的肺炎,也很少高熱。

那麼,寶寶發燒,到底要不要去醫院呢?

寶寶是否發燒 先要量對體溫

有的家長不會測體溫,只是用手探一下覺得「有點熱」就認為寶寶發燒了,或者有的家長在寶寶剛洗完澡時量體溫,這都是不準確的。

事實上,寶寶的體溫並不是不變的,在某些因素的影響下,寶寶的體溫常常會出現一些波動。

例如,在傍晚時,寶寶的體溫往往比清晨時要高一些;寶寶洗澡、進食、哭鬧、運動後,體溫也會暫時升高;如果衣被過厚、室溫過高,寶寶的體溫也會有所升高。

如果寶寶有這種暫時的、幅度不大的體溫波動,只要寶寶的精神狀況良好,並且沒有其它疾病症狀和體徵,通常不用考慮是生病了。

此外,寶寶不同部位的體溫正常範圍也是不同的,口腔體溫範圍:36.7℃-37.7℃;腋窩體溫範圍:36.0℃-37.4℃;直腸體溫範圍:36.9℃-37.9℃。

因此,家長在判斷孩子是否發燒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

確定寶寶發燒後,對於3個月大以上的寶寶,體溫未超過39℃,或者發熱持續小於3天,表現與平時相同,精神好,能吃能玩,就不用急著看醫生。

媽媽可以採取一些物理降溫的方法,並觀察寶寶體溫。

另外,在寶寶剛剛注射過疫苗後也可能引起低燒,只要持續不超過24小時,通常就是預防接種後的正常反應。

寶寶發燒 這些情況需要看醫生

1. 小於3個月的寶寶突然出現發熱,因有可能是嚴重疾病造成的;

2. 持續超過5天的發熱,提示可能不是普通感冒引起的,需要查找下引起發熱的原因;

3. 體溫超過39℃,通過應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後2個小時後仍不退熱;

4. 寶寶行為發生改變:比如不愛玩耍,很少說話,沒有食慾,對周圍食物漠不關心;

5. 出現脫水症狀:小的嬰兒換尿不濕的次數減少,或大的寶寶小便的次數減少;

6. 注射疫苗後體溫超過39度,發熱時間超過24小時,需要找醫生判斷下是不是由於疫苗反應引起的;

7. 寶寶出現抽搐;

8. 感冒後寶寶呼吸加快(2個月以下的小嬰兒呼吸次數每分鐘≥60次,2個月至1歲的兒童每分鐘呼吸≥50次,1-4歲的兒童每分鐘呼吸≥40次),可能引發了輕度肺炎;

9. 寶寶呼吸加快並出現上胸凹陷(指寶寶吸氣時胸壁下部凹陷,這是由於肺部組織彈力差,吸氣費力所致;若寶寶吸氣時僅有肋間或鎖骨上方軟組織內陷,則不是胸凹陷),說明寶寶已經出現了較明顯的呼吸困難,可能是重度肺炎;

10.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你覺得自己判斷不了寶寶情況的時候,不要管上面敘述的內容,及時帶寶寶看醫生。

知識連結:寶寶發燒千萬不能「捂」

在很多老一輩的觀念里,「捂汗」是退燒良方,但事實上這種方法是極其錯誤的。

發高熱的寶寶往往肢體循環會變差,摸上去手腳冰涼,家長誤以為寶寶手腳涼就是穿得不夠,繼而給寶寶捂得厚實些,加之兒童汗腺不發達,發燒捂汗,往往越捂越熱,容易造成「捂熱綜合症」,還容易誘發高熱驚厥。

因為發燒「捂汗」引起嚴重後果的,不在少數:

2016年5月底,6個多月的福州女嬰小青(化名)有點發燒,家人抱來一床棉被,給她捂汗,不料,小青蒙被窒息。

在福建省婦幼保健院搶救17天,仍深度昏迷,多臟器衰竭,6月6日,家人只得放棄治療。

2015年12月,武漢一名1個月大嬰兒,因為感冒了被家長穿厚厚的衣服捂汗,發燒後家長不但沒減衣服還又增加了衣服,後因高燒不退、呼吸微弱送醫。

但因為捂熱時間過長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多器官瀰漫性出血,第二天下午,寶寶因搶救無效離世。

2013年1月,一名2歲的女孩,發燒時沒有及時就醫,而是被「捂汗」,結果導致重度耳聾,需要配戴助聽器,並進行語言訓練。

類似因發燒「捂汗」引起嚴重後果的事件並不少見,給多個家庭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悲痛。

寶寶發燒時,正確做法應該是,把寶寶的衣服略微解開,使其充分散熱,並注意室內空氣保持流動,但要注意寶寶手腳的保暖,並採取物理方式幫寶寶降溫。

注意給寶寶測量體溫,當體溫在38.5度時,應服用退燒藥。

同時注意觀察寶寶的狀況,如果發現寶寶精神萎靡,或出現腹瀉、嘔吐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