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教育孩子,才是聰明家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為父母,我們有沒有想過:在當今社會,除了物質,有什麼是我們能送給孩子、可保障他們一生幸福健康的禮物呢?

禮物一:做事有計劃

做事有計劃的人才會贏得信任,不至於臨時抱佛腳。

有些孩子每次考試前就一團亂麻,做作業時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學常常找不到襪子,零用錢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

當孩子有這方面的壞毛病時,父母一定要教會他懂得計劃的重要性。

不妨讓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抄在便利貼上方便執行。

養成這個好習慣,孩子絕對終生受益!

禮物二:講道理,善待他人

每個人都願意面對一張微笑的臉。

微笑待人的人,總是真誠友善、寬容大度,他們走到哪裡都會是受歡迎的人。

爸爸媽媽應當教會孩子講禮貌,比如日常生活里常說「你好」、「謝謝」、「對不起」,在請求他人幫忙時多用「麻煩你幫我……好嗎?」的句式,平時多關心他人。

長久以往,孩子會收穫到比禮貌更有意義的人生財富。

禮物三:自己的事自己做

很多家長怕把事情交給孩子做,孩子會搞砸。

可是誰第一次做事不是迷迷糊糊的呢?多給他一些嘗試的機會,慢慢地,你會發現孩子的能力超乎你的想像!

請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習慣。

在孩子學會自理之前,父母要做的是放手。

特別在孩子進入小學後,起床問題,疊被子,整理房間,收拾書包等這些事情就不要再為孩子包辦了。

爸爸媽媽可以為孩子舉辦「小儀式」慶祝孩子的長大,然後提醒孩子:「你現在走進小學,已經是小大人,以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爸爸媽媽相信你能做好。

禮物四: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幫孩子建立物權意識,區分自我和他人的界限。

告訴孩子:「自己的東西可以自己支配,可是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如果想要拿別人的東西,一定要徵求別人的同意,不能偷偷拿,也不能明著搶。

有的孩子會偷偷拿大人的錢去買東西,看到其他同學的玩具,孩子可能會「順手」拿回家。

這正是孩子沒有物權意識造成的,爸爸媽媽要幫助孩子承擔責任。

當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時,不要輕易界定孩子是小偷,請先幫助他分清楚:物品是私人還是公共的。

對私人物品,不能亂碰;對公共物品,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就要學會等待。

禮物五:遵守時間

合理的生活安排、規律的作息可以增強孩子的秩序感,樹立時間觀念,提高做事效率。

但讓孩子學會守時,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父母以身作則的同時,可以嘗試把主動權交到孩子手裡:「10分鐘後就關掉電視去做作業」、「再睡20分鐘就得起床了」。

慢慢地,孩子也不會為了偷懶找各種藉口。

禮物六:保持一顆謙虛的心

學會發現別人的優點,向他們學習。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從別人的閃光點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這麼做?」

這個時候,保持一顆謙虛的心是極有必要的。

曾經有個孩子不敢舉手回答問題,可同桌勇於發言,時常得到老師誇獎。

孩子聽從媽媽的話向同桌請教「秘訣」,同桌大方地告訴他:「反正說錯了也沒關係,老師不會怪我們的。

正是這句話打開了孩子的心扉,慢慢地,這個孩子也跟著同桌主動回答問題,也正是這股勁頭,孩子的成績提高了,性格也越見開朗。

禮物七:在錯誤中反思自己

孩子在生活中做錯事,在學習中做錯題是常見的事,如何做到下不為例,這就需要孩子能在錯誤中反思自己,從而徹底改正過來。

當孩子做錯事時,爸爸媽媽請別光顧著責怪他,不妨這麼反問:「你知道自己哪裡做錯了嗎?」

等孩子回答後,認真和孩子約定:「那下次我們記住這個教訓,不要再犯了好嗎?」

對待學習也是,懂得反思的孩子能夠及時總結,查漏補缺,大大減少錯誤再次出現的幾率。

從長遠來看,這能夠「縫補」知識漏洞,給孩子的學科打下牢固的基礎。

作為家長,我們必須銘記:與其為孩子留下萬貫家財,不如幫助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

多一種好習慣,孩子就會多一份自信心;多一種好習慣,孩子就會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種好習慣,孩子就多一種享受美好人生的能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聽說,這樣的孩子和老師更配哦!

開學了,很多家長,尤其是新生家長都擔心孩子在學校表現不好,擔心老師不喜歡自己的孩子,因此頻頻在班級微信群向老師問長問短,爭著跟老師溝通。其實,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引導孩子做到以下幾點,孩子在學校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