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問孩子,父母做什麼才是最好的愛,孩子們的回答出人意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 / 劉稱蓮

我們家只有一部車,平日都是先生開著。

因為他晚上經常不能按時下班,而且經常會有應酬,所以,一般他早晨上班的時候把女兒順便送到學校,晚上放學女兒就自己坐公交車回家。

女兒初三的那個冬天,有一段時間天氣非常冷,白天最高溫度也在零下。

正好那一段時間先生出差了,我便有了開車上下班的機會。

這樣每天下班我只用二十分鐘就能從單位到家了,而且我下班的時間跟女兒放學的時間差不多,順路可以把女兒接回家。

我把接女兒回家的想法告訴了先生,他舉雙手贊成。

因為女兒每天坐公交回家,在路上要花費四十多分鐘的時間,到家就六點多了,天黑不說,這大冷的天,我們早就擔心加心疼好久了。

於是在我和先生達成一致意見的那天晚飯時,我跟女兒說了這件事,起初她同意了。

等到睡覺的時候,她又告訴我還是想自己回家,我問為什麼,她說可以在路上跟同學一起多聊聊天,因為她們現在學習太緊張,每天都沒有時間跟同學聊天,正好可以在路上樂一樂。

女兒每天放學都跟院裡一個女孩同行回家,有時候回到樓下還要聊天,直到其中一家的大人做好飯喊女兒回家吃飯,她們才肯分手。

我說明天媽媽先試著接你一次,也約上那個同學,你感覺一下,你覺得怎麼好就怎麼來。

同時,我們約好了見面的時間和地點:下午5:30,學校門口西邊路口。

第二天下午5:25,我接上了女兒,結果不到5:40就回到了溫暖的家,比平時女兒回家快了最起碼半個小時。

我心想,女兒以後准得讓媽媽接她。

這多省事,不用走路,不用等車,不用受凍,不用挨餓,還可以早點開始寫作業,作業寫完可以早點睡覺,沒準還可以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呢。

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我準備進廚房做晚飯的時候,女兒再次告訴我不讓我再去接她。

我很納悶,隨之就有點不高興,再問原因,依然是要跟同學一起玩玩。

我問她不能在課間玩啊,她說時間太短,而且大部分老師都拖堂,她們在學校幾乎沒有玩的時間。

我一再說,這些天天氣太冷,而且馬上要期末考試,媽媽這段時間正好順路可以接,要平常想接還接不了呢,下個學期她依然可以自己回家。

但她還是堅持自己回家,還說家長就是多事,不管孩子如何考慮。

聽著聽著,我就有點不耐煩了,心想,這孩子怎麼就想著玩,而且我去接她回家,純粹是為了她好,她怎麼就一點不領情,而且固執己見。

於是,我來了一句:「你行也得行,不行也得行,反正這段時間我得去接你!」後面還跟了一句「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就進廚房開始做飯。

隨後我就聽見「啪」的關門聲,女兒進了她的屋子。

從關門的聲音就聽得出來,她非常憤怒。

隨著那關門的聲音,我的心也怦怦地跳了起來,思緒開始翻騰。

我接孩子是為了孩子好,想讓孩子早點回家,不受凍,孩子卻不高興,而且看樣子很不高興。

到底是我的錯還是孩子的錯?明天去接她還是不接?我一邊做飯,一邊進行著激烈的思想鬥爭,終於想明白了,飯也端上了桌。

我敲女兒的門叫她出來吃飯,回答說在寫日記。

我說吃完了接著寫,回答說馬上就完。

我大聲說:「我明天不去接你了。

媽媽已經想通了,你不高興媽媽就不接你了,等你覺得可以去接你,媽媽再去接你好不好!」

門開了,女兒紅著眼睛,臉上卻是燦爛的笑容。

第二天早餐的時候,女兒問:「媽媽,你真的不去接我了?」

我說:「當然是真的,媽媽已經做了反思,決定不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你了。

女兒說:「老媽,我在昨天的日記本上寫了『我的媽媽就是不一樣』,而且是寫了兩次,前面寫了你是個專橫的壞媽媽,跟別人的媽媽不一樣,吃完飯以後,畫了根橫線,在下面又寫上『我的媽媽就是跟別的媽媽不一樣』。

對我來說,這件事算是一次挑戰,也是我一次不小的成長。

起初我總以為自己是正確的,因為從我的內心來說,確實是為她好,孩子卻堅決不肯接受。

在激烈的反思之後,我鼓足勇氣,向孩子作出妥協,尊重了孩子的選擇,而且態度非常誠懇。

看起來我作為家長的權威似乎受到了影響,卻換來了女兒對媽媽的欣賞。

愛孩子,這幾乎是所有父母都在做的事情,然而怎麼愛孩子才能感受到,怎麼做孩子才肯接受,則是我們家長需要思考的問題。

當我們所想和所做正好是孩子需要的,那麼,孩子的生命能夠得到滋養,親子關係會良性發展,家長再實施的教育孩子才會聽從;如果我們的所作所為就是孩子不需要的,帶來的也許就是親子關係的衝突,如果親子關係很糟糕的話,便談不上教育了。

所以,當我們和孩子有衝突的時候,作為家長,是我們作出讓步還是要孩子作出讓步,怎麼作出讓步,真的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一位媽媽非常痛苦地說她上初二的兒子壓根就不理解她的苦心,因為她每年要花好幾萬塊錢為兒子報各種課外班,目的就是想讓兒子的學習成績更好一點。

兒子卻常常從那些課外班逃出去,等到下課的時候跟她會面。

向那個兒子了解情況的時候,兒子則說,那些課外班都是媽媽的意願,他壓根就不願意去上。

但是媽媽非要報,那就報吧,但是他在課外班每次都如坐針氈,非常痛苦。

如果這時候家長依然強制性地讓孩子繼續留在課外班裡,成績不見得能提升,沒準會讓孩子覺得很內疚,背負很大的壓力,自我價值感受到影響。

在家長的高期待下,有的孩子會自暴自棄,有的孩子就會表現得非常逆反。

還有一位媽媽說她的兒子回家後壓根就不跟她說話,無論她跟兒子說什麼,兒子看上去都是很煩的樣子。

我建議這位媽媽在兒子高興的時候問問兒子,他要媽媽怎麼做才會比較高興。

這位媽媽後來告訴我,她的兒子說了,「媽媽,你閉嘴就是對我最好的幫助!」可見,還是愛的頻道不對等啊!

在一次為父母開辦的課堂上,老師給父母們出了一道題:回家問問自己的孩子,他們感覺父母做什麼才是對他最好的愛。

第二天父母們反饋的答案五花八門。

有的孩子認為媽媽每天做的可口的飯菜就是對他最好的愛,有的孩子認為爸爸一星期陪他打一次球就是對他最好的愛,有的孩子覺得他說話的時候家長能傾聽就是對他最好的愛,甚至有一個孩子說媽媽曾經給他買了一塊糖,那就是對他最好的愛了……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對愛的需求也是不同的。

家長對孩子永遠都要有一份好奇心,了解自己的孩子需要什麼,有的放矢地去愛孩子。

相信在父母愛的滋養下成長的孩子,一定會是陽光少年。

選自《陪孩子走過初中三年》,劉稱蓮著,磨鐵圖書出版並授權刊發。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