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別名:大便出血,大便帶血)...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 健康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3)潰瘍性結腸炎:黏液便或膿血便,同時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腸道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
3.黑便. 又稱 ...
健康猴
健康問答健康經驗疾病百科飲食百科疾病查詢
便血(別名:大便出血,大便帶血)的症狀和治療方法
便血症狀 1.鮮血便 多為急性(即時)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時間就經肛門隨糞便排出,或便後直接流出。
流出的血液外觀類似外傷出血,顏色鮮紅或紫紅、暗紅,時間稍久後可以凝固成血塊。
常於以下疾病: (1)痔瘡:各期內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為糞便附有鮮血或便後滴血。
外痔一般無大便出血。
(2)腸息肉:為無痛性大便出血。
排便時出血,排便結束後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與糞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數量多,也可與糞便相混。
(3)直腸脫垂:久病後可有排便時出血。
(4)肛裂:便血,出血方式為糞便表面一側附有血跡,不與糞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後滴血。
2.膿血/黏液血便 即排出的糞便中既有膿(黏)液,也有血液。
膿(黏)液血便往往見於直腸或結腸內的腫瘤及炎症。
常見以下疾病: (1)直腸癌:血色較新鮮或暗紅色,糞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糞便三者相混。
(2)結腸癌:隨病程延長逐漸出現大便出血,多為含有膿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較暗。
(3)潰瘍性結腸炎:黏液便或膿血便,同時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腸道感染性疾病:如細菌性痢疾、阿米巴腸病等。
3.黑便 又稱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
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
如果出血量較少,且出血速度較慢,血液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排出的糞便即為黑色;若出血量較多,在腸內停留時間較短,則排出的血液呈暗紅色;出血量特別大,而且很快排出時也可呈鮮紅色。
4.隱血便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會引起糞便顏色改變,僅在糞便隱血試驗時呈陽性,稱為隱血便。
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發生隱血便,常見潰瘍、炎症及腫瘤。
便隱血試驗可檢測糞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
腸息肉(癌)的早期糞便隱血可呈現陽性,定期進行糞便隱血檢測是結直腸腫瘤篩查(初篩)的重要途徑。
5.伴隨症狀 (1)肛門及肛周病變:便血鮮紅,肛門疼痛難忍,或腫脹有痔核,或伴有肛裂。
(2)上消化道疾病:嘔血一般都伴有黑便,出血量大、速度快時可以有血便。
(3)下消化道疾病:根據出血的原發病不同,伴隨症狀表現不一。
便血病因 肛門疾病(25%): 肛門疾病是引起便血最常見的原因,痔瘡、肛裂引起的便血都是便後滴血,嚴重的可以噴血,血色鮮紅,血與糞便不混和,肛裂引起的便血常伴有排便後肛門痛疼。
痔瘡出血,常常是在排便用力時,有小腫塊由肛門內向外凸出,並有滴狀或噴射狀鮮血排出,出血量可大可小,內痔出血常常無痛。
直腸疾病(25%): 直腸息肉是直腸的良性腫瘤,大便帶血是直腸息肉的主要症狀,距肛門很近的直腸息肉有時也會脫出肛門以外。
此種疾病常見於兒童。
如果有人持續便血,有下墜感,大便次數增加,出現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的情況,同時有體重在短期內明顯下降的情況發生時,則提示可能有直腸癌發生的可能,這樣的情況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尤其是老年人。
結腸疾病(20%): 結腸同直腸一樣,也可有息肉與癌症的發生,潰瘍性結腸炎、痢疾等病也可引起便血,此類大腸炎性疾病引起的便血多半混有粘液或呈膿血便,並伴有腹痛、發熱、裡急後重等症狀。
此外,一些比較少見的疾病,如腸傷寒、腸結核、腸套疊等,也會有便血的症狀發生。
全身性疾病(15%): 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凝血機制紊亂、膠原病、尿毒症以及某些少見的傳染病如鼠疫、斑疹傷寒等,都會出現便血。
但在這些疾病中,便血僅僅是全身出血的一部分,便血的同時,會有全身其他部位的出血現象,因此,鑒別起來並不困難。
便血診斷 診斷 1.臨床表現。
2.實驗室及其他輔助檢查。
3.出血量的判斷:血便的次數與量,根據血便的次數與數量來估計便血的失血量不甚準確,但血便次數多,每次的量也多,無疑是出血量大的指標,此外,如果患者排出鮮紅色或暗紅色血便,甚至排出凝血塊也是出血量大的佐證,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數少,甚至數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較小;若紅細胞在腸道內破壞,血紅蛋白與硫化物結合而形成硫化亞鐵時,糞便可呈黑色或稱柏油樣便。
4.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斷:經積極治療後,患者血便的次數與量明顯減少,提示出血減輕,當患者數天不排便或排出黃色便時,常提示出血已經停止。
5.便血診斷的確立:診斷便血時應盡可能地排除上消化道出血,一般而言,根據病史,體征與出血的特點可作出初步判斷,有潰瘍病或肝硬化病史者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性大,而有炎症性腸病史者則提示便血可能性大,柏油樣便或黑便伴嘔血者,一般均為上消化道出血;而僅有便血者,便血的可能性稍大,但不少十二指腸潰瘍者可僅表現為便血,此時,需根據病史,症狀及體征以及血便的特點等進行分析,以判斷是上消化道,抑或便血,雖然上消化道大出血時,因出血量大,血液在腸道停留時間短,也可經肛門排出暗紅或鮮紅色血便,但此時患者一般會有嘔血並存,故鑒別常無困難,有發熱,白細胞升高,血尿素氮顯著升高者,常提示出血部位較高,即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較大,鑒別有困難時,可插入鼻胃管至胃內,如抽吸出含咖啡渣樣或暗紅色胃液,則提示為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無血液而含膽汁的胃液,則可排除上消化道出血;如抽吸出無膽汁,且清亮的胃液時,則只能排除食管與胃出血,尚不能完全排除十二指腸出血,最可靠的鑒別方法是胃鏡檢查術,可立即確立或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胃鏡到達十二指腸降部仍未見有出血時,基本可排除上消化道病變)。
6.便血的病因診斷: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與體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診斷,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現為大便後滴血或血與糞便不相混(血液附著於糞便外),血液呈鮮紅時,應考慮痔核出血,年輕患者,當血液附著在糞便的外面,與糞便不相混時,還應考慮有左半結腸息肉的可能;當患者有排出黏液,膿血便時應考慮腸道炎症,潰瘍性病變,如同時還伴有裡急後重者,還應考慮有直腸癌的可能,但是確診仍需依靠實驗室檢查和特殊檢查。
(1)實驗室檢查:大便檢查如發現阿米巴滋養體或血吸蟲卵,則有利於阿米巴痢疾或血吸蟲病的診斷;大便常規發現有紅細胞,膿細胞時,則提示腸道有炎症性病變,大便培養有利於發現致病菌;如考慮系血液病導致的便血,則應作血小板計數,出凝血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及凝血因子等檢查,必要時應作骨髓象檢查。
(2)肛門指檢:對便血患者應作為常規檢查,肛診可發現內痔,息肉或直腸癌及狹窄等病灶。
鑒別診斷 1.痔核或肛裂,肛瘺 (1)是便血常見病因之一,尤其是內痔出血甚為多見。
(2)血色一般為鮮紅,且與糞便不相混,也不含有黏液,多數情況下表現為大便後滴鮮血,尤在硬結大便時更易發生。
(3)肛裂患者排便時常有疼痛感。
(4)肛門視診及指檢常可確診。
(5)肛門鏡或直腸鏡檢查有利於診斷,可直接窺視到痔核等出血灶。
2.細菌性痢疾 (1)急性期常有畏寒,發熱,下腹部隱痛等症狀,大便常為膿血樣,每次量不多,常伴有裡急後重感;慢性期為間斷性發作的黏液,膿血便。
(2)大便常規檢查可發現大量膿細胞,紅細胞及巨噬細胞;大便培養可發現致病菌(痢疾桿菌),但慢性期大便培養的陽性率不高,僅15%~30%。
(3)結腸鏡檢查可見病變黏膜呈瀰漫性充血,水腫,潰瘍多較表淺,且邊緣常不整齊。
3.阿米巴痢疾 (1)大便多呈果醬樣,或呈暗紅色,量較多,常伴有膿性黏液,患者多有發熱,腹脹,腹痛及裡急後重表現。
(2)大便常規檢查可發現成堆的紅細胞及少量白細胞,如找到溶組織阿米巴滋養體或包囊有確診價值。
(3)結腸鏡檢查可見黏膜充血,但水腫不顯著,潰瘍一般較深,常為口小底大的燒瓶樣潰瘍,潰瘍間黏膜正常,病變可發生在大腸的任何部位。
4.血吸蟲病 (1)有疫水接觸史,常表現為慢性腹瀉,大便呈膿血樣或為大便帶血。
(2)常有血吸蟲病的其他臨床表現,如肝脾腫大,全血細胞降低等。
(3)B型超聲波檢查可發現肝纖維化。
(4)結腸鏡檢查可見直腸黏膜有粟粒樣黃色結節,有時還可見到潰瘍或息肉等,直腸黏膜活檢可發現有血吸蟲卵。
5.潰瘍性結腸炎 (1)是一種病因未明的非特異性結腸炎症,病變呈反覆發作,緩解過程,遷延不愈,發作期有腹痛,腹瀉,常伴有裡急後重,本病常最早侵犯直腸與乙狀結腸,爾後病變可向上逐步漫延,直達回盲部;少數患者其病變可從右半結腸開始,再逐漸向左半結腸蔓延,大便一般為黏液膿血樣便,重者可為血水樣便。
(2)大便常規檢查可見紅細胞,白細胞,但糞便多次反覆培養無致病菌生長。
(3)病變活動期,結腸鏡檢查可見黏膜呈瀰漫性充血,水腫,淺表小潰瘍,黏膜脆性增加,觸之易出血;黏膜活檢,病理如發現腺體杯狀細胞減少及發現隱窩膿腫,對診斷有幫助,慢性期者腸道有時可發現炎性息肉,病程長者腸壁有增厚表現。
(4)X線鋇劑灌腸對診斷也有幫助,可見到黏膜皺襞消失,結腸袋消失等表現。
(5)抗菌治療效果差,而柳氮磺胺吡啶或5-氨基水楊酸,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可緩解病情。
6.腸套疊 (1)排出黏液血便,常不含大便,腹部有時可觸及套疊的包塊。
(2)X線鋇劑灌腸檢查不僅可明確診斷,還可達到治療的目的。
7.直腸癌 (1)是常見的癌腫之一,凡35歲以上的患者,患有慢性腹瀉或有反覆發作的黏液膿血樣便,伴有裡急後重,經一般抗炎等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有直腸癌的可能。
(2)直腸指檢可發現病灶,對診斷甚有幫助,直腸癌多表現為腸壁上有不規則,質硬的腫塊,具有壓痛,腫塊表面常凹凸不平;指套上常帶有黏液,膿血,絕大多數的直腸癌可被指檢所發現。
(3)結腸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癌腫的形狀,範圍,結合活檢可明確組織學診斷。
8.結腸癌 (1)中年以上患者,有大便習慣的改變,腹瀉或便秘,大便變細,糞便伴有黏液膿血時應疑及結腸癌的可能,少數患者可僅表現為固定性的腹部疼痛。
(2)右半結腸癌多以腹痛,腹瀉為主要表現,大便常規檢查可發現有膿細胞,紅細胞,或者隱血試驗呈陽性;左半結腸癌多為大便變細或發生便秘的表現,同時大便也可伴有黏液或膿血,少數患者發生腸梗阻症狀。
(3)部分病例可捫及腹部固定性包塊,且有壓痛。
(4)晚期病例有消瘦,貧血等表現。
(5)結腸鏡檢查可發現癌腫部位,大小及病變範圍,結合活組織檢查可確定診斷。
(6)X線鋇劑灌腸對診斷也甚有幫助,尤其是對因癌腫浸潤而致腸腔狹窄的診斷更較結腸鏡檢查優越。
9.直腸,結腸息肉 (1)是引起便血的常見原因之一,尤其是兒童及青少年。
(2)直腸,乙狀結腸或降結腸息肉時,表現為大便外附有新鮮血液,血液與糞便不相混為其特點,如果是右半結腸息肉,則血液可與大便相混,但當出血量大時,血液可為暗紅色,出血量較小時可呈黑便樣表現。
(3)少數患者有家族史。
(4)X線鋇劑灌腸檢查可見到圓形或橢圓形充盈缺損,對診斷有幫助。
(5)結腸鏡檢查可發現息肉的部位,形狀與數量,並可行活檢,以確定息肉的病理類型。
便血治療 便血西醫治療 便血的原因非常多,不可能每一種病因的治療都相同。
但維持生命體征、對症治療是總原則。
努力尋找導致便血的病因才是最大的關鍵。
下面簡單介紹接種常見的導致便血的疾病的治療。
(一)痔瘡便血 痔無症狀不需治療,只需注意飲食,保持大便通暢,保持會陰部清潔,預防併發症的發生。
只有並發出血、脫垂、血栓形成及嵌頓等才需要治療。
痔很少直接致死亡,但若治療不當,產生嚴重的併發症,亦可致命。
內痔的各種非手術療法的目的都旨在促進痔周圍組織纖維化,將脫垂的肛管直腸粘膜固定在直腸壁的肌層,以固定鬆弛的肛墊,從而達到止血及防止脫垂的目的。
當保守療法失敗或三、四期內痔周圍支持的結締組織被廣泛破壞時才考慮手術。
根據以上觀點,內痔的治療宜重在減輕或消除其主要症狀,而非根治術。
因此,解除痔的症狀較痔的大小變化更有意義,並被視作治療效果的標準。
主要方法有注射療法、膠圈套扎療法、手術切除療法等。
(二)肛裂便血 肛裂的治療原則是急性肛裂以保守療法即非手術療法為主,宜止痛止血,防止出現疼痛惡性循環。
對慢性肛裂或者Ⅲ期肛裂,要以手術治療為主,徹底消除肛裂的病因及加劇疼痛的因素。
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多吃蔬菜、水果,增加飲水,糾正便秘。
可口服緩瀉劑或石蠟油,使大便鬆軟、潤滑,以利排便。
局部坐浴:用熱水或高錳酸鉀溫水坐浴,溫度40℃~50℃(每天2~3次,每次~30分鐘。
溫水坐浴可鬆弛肛門括約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吸收,減輕疼痛,並清潔局部,以利創口癒合。
坐浴後可以外敷消炎止痛藥物,以減輕症狀。
封閉療法:疼痛嚴重者,用1%~2%普魯卡因注射於肛裂基底部及兩側肛門括約肌內,可緩解括約肌痙攣以止痛。
肛管擴張:適用於急性或慢性肛裂且未並發乳頭肥大及前哨痔者。
在局麻或骶管麻醉下用手指擴張肛管,可解除肛管括約肌痙攣,達到止痛目的。
手術治療:對經久不愈,非手術治療無效的慢性肛裂,可採用手術治療。
將肛裂及其周圍病變組織全部切除,使其成為新鮮創面,再行癒合。
(三)直腸癌便血 直腸癌早期的便血常被人們誤認為是痔瘡便血,而不予以重視。
所以,提高肛腸疾病的預防意識很重要。
直腸癌需要手術治療。
處方禁忌 治療便血的關鍵,是要分清出血的輕重緩急,臨證處理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止血治療禁忌:治療便血首先考慮到止血,但止血並不是盲目地一概使用全身止血藥,臨床上要根據出血原因、部位、出血量及速度,採取不同的止血措施。
如局部藥物止血,局部手術止血及全身藥物止血等。
肛門局部輕度出血,則以局部止血為主;大出血時,則應立即採取全身止血,並配合局部手術止血措施。
2.痔出血治療禁忌:如肛裂、內痔、直腸息肉等間斷性便血,發病緩慢,量較少,則局部應用涼血止血藥效果較好。
當出血量較大、而患者又不願手術治療時,可配合全身應用止血藥。
3.感染性腸病治療禁忌:慢性感染性腸病導致的粘液血便、膿血便,就要針對腸病綜合治療,不能簡單止血了事,否則只治標不治本,炎症不消除,症狀不會緩解。
4.術後損傷治療禁忌:肛門直腸術後原發或繼發性出血,量較多,或出現大出血,病情急迫,則應立即採取局部止血措施,找到出血點,予以結紮或壓迫止血,同時配合全身應用止血藥,局部與全身治療同步進行。
5.血液病治療禁忌:血液病導致的便血,採用全身止血,藥量要大,並配合局部止血處理。
6.消化性潰瘍出血治療禁忌消化道大出血在現有的檢查條件下找不到出血灶者,要及時全身止血。
上消化道潰瘍所致的便黑血,除了按常規止血外,還要抗酸治潰瘍。
7.心腦動脈栓塞者治療禁忌:患有心腦動脈硬化、腦栓塞者合併便血時,止血藥的應用必須適時適量,避免過度止血加重心腦疾病。
便血中醫治療 1.腸道濕熱 【主症】便血鮮紅,大便不暢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苔黃膩,脈濡數。
濕熱蘊結腸道,腸道脈絡受損,以致便血。
腸道傳化失常則大便不暢或稀溏,腸道氣機阻滯,則腹痛。
苔黃膩,脈濡數為內有濕熱之象。
【治法】清化濕熱,涼血止血。
【方藥】地榆散或槐角丸加減。
地榆散以地榆、茜草涼血止血;梔子、黃芩、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茯苓淡滲利濕。
槐角丸以槐角、地榆涼血止血;黃芩清熱燥濕;防風、枳殼、當歸疏風利氣活血。
兩方相比較,地榆散清化濕熱之力較強,而槐角丸則兼能補氣活血,可酌情選用。
2.脾胃虛寒 【主症】便血紫黯,甚則黑色,腹部隱痛,喜熱飲,面色不華,神倦懶言,便溏,舌質淡,脈細。
脾胃虛寒,中氣不足,統血無力,血溢腸內,隨大便而下,故血色紫黯,甚至色黑。
中虛有寒,寒凝氣滯,健運失司,故腹部隱痛,汗熱飲,便溏。
脾胃虛寒,氣血不足,故血色不華,神倦懶言,舌淡,脈細。
【治法】健脾溫中,養血止血。
【方藥】黃土湯加減。
方中以灶心土溫中止血;白朮、附子、甘草溫中健脾;阿膠、地黃養血止血。
黃芩苦寒堅陰,起反佐作用。
可加白芨、烏賊骨收斂止血,三七、花蕊石活血止血。
陽虛較甚,畏寒肢冷者,加鹿角霜、炮姜、艾葉等溫陽止血。
(以上提供資料及其內容僅供參考,詳細需要咨詢醫生。
)
下壹篇:腸病原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別名:EPEC腸炎)
上壹篇:扁平苔蘚(別名:扁平紅苔蘚)
推薦
延伸文章資訊
- 1血便是痔瘡或大腸癌?大便有血的原因和治療一次了解
血便就是糞便中帶有血液,可能是來自上消化道(包括胃部、小腸前端)或下消化 ... 會影響到紅色的鮮豔度,離肛門越近的疾病,就會呈現為鮮紅色,越遠就會轉為暗紅色。
- 2便血_百度百科
血液从肛门排出,粪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黑便),均称为便血。 ... (1)痔疮各期内外痔和混合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
- 3便血三原色——「黑、暗、紅」圖解 - 每日頭條
便血一般會分為三種形態:大便帶血,或全為血便,顏色呈鮮紅、暗紅或柏油樣。 ... 在腸內停留時間較長,糞便呈黑色,有時糞便附有黏液而發亮,類似柏油。
- 4大腸癌前兆症狀有哪些? - 建佑醫院
便血或糞便帶血:一般人的觀念中,大便有血就恐慌是否得了癌症了,其實 ... 顏色愈鮮紅,與糞便也愈容易分別,常只附在糞便外面,尤其是從肛門出血有 ...
- 5大便出血是不是意味著大病來襲? - GetIt01
正常的大便是不帶血的,所以,大便帶血,或黑色大便,應該是出現了某些病的改變。能使大便帶血的常見病有以下幾種,直腸息肉,兒童和男性,血表現鮮紅色。痔瘡,血為鮮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