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腦中風「黃金時間」緊急處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直到1996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根據國家神經疾病和腦中風研究所(NINDS)的臨床試驗結果,通過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rt-PA)對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我國衛生署亦 ... 急性腦中風「黃金時間」緊急處置 護理部  黃郁文 護理師(99年12月) 自1995年起腦中風在台灣一直高居十大死因的前二或三名,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與西方國家相同的是,腦中風是造成肢體殘障疾病的第一名,這些後遺症往往會造成家庭及社會的重大負擔。

腦中風概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兩大類,其中缺血性腦中風佔約80%,出血性中風約占15-20%,一般而言,缺血性比出血性之復原情況相對不佳,因而提高了許多醫療及社會經濟成本。

在過去,對於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只能保守的給予藥物以防止復發或是配合復健治療以減輕肢體障礙。

直到1996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根據國家神經疾病和腦中風研究所(NINDS)的臨床試驗結果,通過靜脈注射血栓溶解劑(rt-PA)對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我國衛生署亦於2002年11月核可使用。

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若能在發病的黃金搶救三小時時間內完成緊急處置(如進行靜脈注射rt-PA的使用)、儘速恢復阻塞血管灌流、挽救周圍可逆性受損之腦組織,將可減少缺血區域腦組織的損傷範圍。

因此,如何在「黃金搶救時間」內能迅速將病人送至具備急性腦中風緊急處置的醫療團隊,正確且迅速地診斷腦中風類型、位置、以及相關併發症之處理,以得到最快速有效的診治,就成為極為關鍵性的課題。

除了靠熟練的技術及豐富的經驗累積外,更需建立快速完整的就醫流程,及醫療相關人員密切整合,如此才能減少縮短就醫時程,以期獲得治療成效,進而減少病患將來殘障的嚴重度。

有鑒於此,本院積極籌畫成立行動小組,集合急診部、神經內科、護理部、影像醫學部等跨科部,從事改善急性腦中風病患之急診就醫流程,藉此讓病患進入急診後能在最短時間內都能得到妥善的治療。

關於急性腦中風的治療,「時間因素」一直是最大的挑戰。

礙於民眾對於腦中風的警覺意識仍顯較弱,常礙於送醫時間延遲的關係,能真正受惠的病患並不多。

行動小組成立之主要目標為提高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患者接受血栓溶解劑治療(IVrt-PA)之機會。

除了加強宣導使一般民眾了解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病患應儘速經由緊急醫療救護系統(EMS)或其他醫療機構後送、轉診,爭取搶救腦中樞的時間;此外,再配合專案計畫實施,對院內醫護同仁再教育,突破傳統醫學上科別領域之分際,提昇對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認知,共同為達成提供病患更優質的醫療照護目標而努力。

隨著科技發達,醫藥進步,對於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已開創了新的領域。

藉由腦中風行動小組的成立,跨科部整合的架構下,無論是臨床藥物的試驗,醫藥技術的創新,甚至是其他緊急醫療小組的成立,都能由此得到最佳的典範與經驗的傳承。

【回 本期目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