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辭,為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 ... 後來羅振玉經過多方查詢,終於確定甲骨出土於河南安陽洹河之濱的小屯村,這裡 ... 甲骨文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主題是中國古文字。

關於同名的軟體公司,請見「甲骨文公司」。

漢字字體風格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蝌蚪文) ‧ 石鼓文籀文 ‧ 鳥蟲書 ‧ 篆書(大篆 ‧ 小篆)隸書 ‧ 楷書 ‧ 行書 ‧ 草書漆書 ‧ 書法 ‧ 飛白書 印刷字體風格(雕版 ‧ 活字) 仿宋體 ‧ 明體 ‧ 黑體 字形 筆畫 ‧ 筆順 ‧ 偏旁 ‧ 六書 ‧ 部首漢字結構(合體 ‧ 獨體) ‧ 部件俗字 ‧ 異體字 ‧ 多音字 ‧ 通假字 ‧ 假借字隸變 ‧ 隸定 ‧ 古今字 ‧ 生僻字 同源字 右文說 ‧ 同形異義詞 漢字標準 本字 ‧ 石經 ‧ 舊字形新字形 ‧ 通用規範漢字表國字標準字體 ‧ 常用字字形表 漢字文化圈 陸 ‧ 港 ‧ 澳 ‧ 臺 ‧ 新 ‧ 日 ‧ 韓 ‧ 越 方言字 吳語字 ‧ 粵語字 ‧ 四川方言字 ‧ 南京官話字客家話正音正字 ‧ 台灣客家語書寫推薦用字 台閩漢字(字 ‧ 詞) 中文漢字簡化(爭論 ‧ 正簡轉換) 正體字 ‧ 簡化字漢字簡化方案 ‧ 二簡字 ‧ 簡筆字 國語國字問題 舊字體 ‧ 新字體 ‧ 擴張新字體 當用漢字 ‧ 常用漢字 ‧ 同音漢字書寫規則 日本漢字 韓國國語國字問題 韓國國字 ‧ 朝鮮漢字 ‧ 漢文教育用基礎漢字 吏讀 ‧ 鄉札 ‧ 口訣 衍生文字 合文 ‧ 女書 ‧ 則天文字 ‧ 閩南借音字 ‧ 注音符號 喃字 ‧ 岱喃字 ‧ 假名(萬葉 ‧ 平 ‧ 片) 口訣 ‧ 吏讀 ‧ 鄉札 ‧ 韓國國字 方塊侗字 ‧ 古壯字 ‧ 方塊布依字 ‧ 僰文 ‧ 傈僳竹書 ‧ 仡佬字 契丹文(大字 ‧ 小字) ‧ 女真文(大字 ‧ 小字) ‧ 西夏文 字音 音讀 ‧ 朝鮮漢字音 漢越詞 古漢越語 ‧ 喃音 ‧ 漢越音 日本漢字音 古音 ‧ 吳音 ‧ 漢音 ‧ 新漢音 ‧ 宋音 ‧ 唐音 ‧ 慣用音 ‧ 聲調 ‧ 音讀 ‧ 訓讀 ‧ 重箱讀法 ‧ 湯桶讀法 資訊科技 統一碼 ‧ 中文輸入技術 ‧ 中文輸入法 漢字詞 ‧ 錯別字 ‧ 提筆忘字 ‧ 廢除漢字論 ‧ 漢字復活 ‧ 字謎 注意:本條目可能有部分字元無法顯示,若遇此情況請參閱Wikipedia:Unicode擴展漢字。

閱論編 甲骨文,又稱契文、甲骨卜辭,為商朝晚期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在龜甲或獸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國及東亞已知最早的成體系的文字。

商代文字上承原始刻符號,下啟西周文字,是漢字發展的關鍵形態。

現成熟的今文字或說楷書即由商代文字漸漸演變而來。

除了甲骨文,商代文字也包括商代金文,是通常比甲骨文更正式的書體。

一般認為,晚清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從來自河南安陽的甲骨上發現了甲骨文。

安陽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國都遺址「殷墟」的所在,考古發掘及其他途徑出土的甲骨已超過十萬塊。

此外,在河南其他地方也有例如狩獵旅行、獻祭、戰爭或其他事件的記錄。

這些甲骨文年代被確定為從商晚期武丁在位開始(約前1250-前1200年)延續到春秋[1][2]。

甲骨文的發現,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並開創了一門嶄新學科——甲骨學。

2006年時,有考古學者、古文學者指出,陶文可與甲骨文同爭中國及東亞最早文字。

[3] 目次 1發現與命名 2歷史 2.1起源 2.2塵封 2.3重現 2.4認定 2.5發掘 3收藏 4研究 5內容 6異議 7歷來著名甲骨學者 8相關參考論著資料 8.1拓本、合集 8.2通釋 8.3通論 8.4字典及文編 8.5論文集 9圖例 10參見 11注釋 12參考資料 13外部連結 發現與命名[編輯] 全世界目前已發現的殷商甲骨文不到5000字,但真正被釋讀出來的字數僅在1500-2000字之間,大部分還沒有被釋讀出來。

而在已經破譯的甲骨文中,也有一批尚有爭議[4]。

甲骨文自發現以來,學者從不同角度提出過多種不同命名: 從書寫材料角度,其文字刻寫於龜腹背甲和獸骨之上,因而有龜甲文字、龜版文、龜甲獸骨文字等名稱。

從文字用途角度,其文字用於占卜記錄,因而有卜辭、貞卜文字、甲骨卜辭等名稱。

從書寫方式角度,其文字為刀筆刻劃,因而有契文、殷契文字等名稱。

從文字發現位置角度,甲骨文大多出土於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遺址,因而有殷墟卜辭、殷墟書契、殷墟文字,簡稱卜辭、殷契、契文。

民國十年(1921年)12月25日,史學家陸懋德在北京《晨報副刊》發表的「甲骨文之發現及其價值」中首次提出「甲骨文」一詞。

隨後,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等人陸續在著作中使用,該詞逐漸被學術界和大眾認可,成為通用的名稱。

歷史[編輯] 起源[編輯] 由於甲骨文本身已經是一種發展得非常成熟的文字系統,所以學者認為它應該是起源於一種更原始的文字。

2003年至2006年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平湖市博物館對位於中國浙江省平湖市林埭鎮莊橋墳遺址的大型良渚文化遺址發掘,發現240多件器物有刻畫符號,被認為可能是甲骨文的其中一個可能的起源,被稱為「良渚原始文字」[5]。

塵封[編輯] 周朝手刻版[6][7] 《禮記·表記》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

」現在已知殷商君王在處理大小事務之前,都要用甲骨進行占卜,祈問鬼神,常命巫師在龜甲獸骨上鑽洞燒灼,形成裂痕。

巫師根據裂痕分辨神諭,事後將所問之事契刻於甲骨上。

商亡之後,占卜在周代逐漸絕跡,其文字也逐漸不為人知。

甲骨文最早出土於何時,目前尚無定論。

河南安陽殷墟一帶,自北宋以來就不斷發現商代銅器[8],當地在千百年前即有甲骨出土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直到清末,歷代學者都沒有注意到甲骨文的存在。

[9] 重現[編輯] 學術界基本認同清末官員、金石學家王懿榮是甲骨文的最早發現者。

[10][11][12][13][14]而關於具體發現過程則有兩說。

第一說源於劉鶚的記載。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河南出土龜版之後,被山東濰縣古董商人范壽軒、范維卿等人收購,並運至北京售賣。

時任國子監祭酒的王懿榮素來喜好收集古物,通曉金石文字,從古董商手中高價收購了這批甲骨。

[10][15] 另一說流傳甚廣,與中藥「龍骨」密不可分。

龍骨一般是指遠古動物的骨骼化石,中醫認為其可以入藥,有治療咳逆、瀉痢、便血的作用。

[16]後來,甲骨代替龍骨,用於藥用,安陽一帶有人甚至世代以此為業。

[17]在這一過程中,甲骨文資料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18]光緒二十五年,王懿榮染疾服藥,偶然在中藥中的龍骨上發現了古文字。

[19] 認定[編輯] 王懿榮爲清末翰林,進士出身,具有深厚的金石學造詣。

他在得到甲骨之後,即認定其上文字是比籀文更加古老的殷商遺物,並開始重金收購有字甲骨,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春,共得到1500片左右。

然而,王懿榮尚未對這種文字進行深入研究,即在同年七月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自殺殉國。

王懿榮對甲骨的收購,逐漸引起學者重視,古董商人則故意隱瞞甲骨出土地,以壟斷貨源,從中漁利。

王懿榮好友劉鶚等派人到河南多方打探,皆以為甲骨來自河南湯陰。

後來羅振玉經過多方查詢,終於確定甲骨出土於河南安陽洹河之濱的小屯村,這裡與古文獻記載的商朝後期的殷都所在地相吻合。

[20] 發掘[編輯] 甲骨文的發現引發了當地民間對甲骨的私掘熱潮,各地古董商人、藏家學者紛至沓來,大量收買。

據統計,到民國十七年(1928年),已有數萬片甲骨流散各地。

同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成立,創辦人傅斯年很快提出殷墟發掘計劃。

8月,在考古學家董作賓領導之下,第一次對殷墟進行了科學發掘,直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戰爆發前夕,前後共進行十五次發掘,獲得有字甲骨24918片,尤其是其中民國二十五年的第十三次挖掘,於YH127坑獲得極重要的巨量甲骨一萬六千餘版,震驚海內外學術界。

[21][22] 日軍佔領安陽期間,日本方面曾組織日本學者在當地發掘甲骨及其他文物,並將所得運往日本。

[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科學院等部門繼續開展甲骨發掘工作,共獲得5300多片。

此外,河南輝縣、偃師、洛陽、鄭州二里崗及河北藁城等地的商代遺址也有有字甲骨出土。

陝西岐山、山西洪洞、北京昌平等地還發現了周代的有字甲骨。

甲骨時代 甲骨佔量 第1期(27代武丁時代) 57% 第2期(28代祖庚,29代祖甲兄弟時代) 11% 第3期(30代廩辛,31代康丁兄弟時代) 12% 第4期(32代武乙,33代文丁時代) 8% 第5期(34代帝乙,35代帝辛時代) 10% (盤庚、小辛、小乙時期的甲骨較少,總共約占殷墟甲骨的2%。

) 這些甲骨文分別為(從左至右):馬、虎、豕、犬、鼠、象、豸、龜、爿(床)、為、疾 收藏[編輯] 德國收藏的甲骨文 陳夢家曾估計為10萬片[24]。

甲骨發掘存世的有十五萬四千片[25],其中中國大陸藏有十萬多片,台灣藏有三萬多片[26],香港藏有約一百片[來源請求],其他國家如日本、英國、德國、加拿大、瑞典等12個國家藏有大約兩萬七千多片。

研究[編輯] 上方的是商代金文,中間是甲骨文,下方是現代楷書;這是各個不同字體的差異對比 孫詒讓的甲骨文研究主要反映在他的《契文舉例》和《名原》兩部著作中。

《契文舉例》成書於光緒甲辰年(1904),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共十篇:釋日月、釋貞、釋卜事、釋鬼神、釋人、釋官、釋地、釋禮(以上上卷)、釋文字、雜例(以上下卷)。

其中《釋日月》主要解釋干支字及紀日紀月法;《釋貞》考釋甲骨占卜制度及辭例;《釋卜事》考釋甲骨占卜的內容範圍;《釋鬼神》考釋甲骨卜辭中涉及的鬼神祭祀對象;《釋人》考釋卜辭中所涉及的人物;《釋官》考釋卜辭中所涉及的官名;《釋地》考釋卜辭中所涉及的方國及地名;《釋禮》考釋卜辭中涉及的典禮制度。

以上各篇從標題看好像是討論甲骨卜辭所反應的內容和相關的商代文化制度,但事實上是在考釋文字的基礎上來談的,宗旨仍在於文字考釋。

下卷《釋文字》以考釋一般文字為主,其中有少數文字的考釋在上卷各篇中已經涉及;《雜例》仍考釋甲骨占卜之例。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契文舉例》我們主要是看作孫氏甲骨文字考釋的專著。

《名原》撰寫於光緒乙巳年(1905),是在《契文舉例》的基礎上而寫成的,可以看作是一部純粹的文字學著作。

孫氏在《敘錄》中談到該書的創作主旨:   自宋以來,彝器文間出,考釋家或據以補正許書之訛闕。

邇年又有龜甲文出土,尤簡渻奇詭,間有原始象形字。

或定為商時契刻,然亦三代瑑跡爾。

余少耆讀金文,近又獲見龜甲文,咸有撰錄。

每惜倉沮舊文不可復睹,竊思以商周文字展轉變易之跡,上推書契之初軌,沈思博覽,時獲塙證。

……今略摭金文、龜甲文、石鼓文、貴州紅岩古刻,與《《說文》》古籀互相校勘,楬其歧異以著省變之原,而會最比屬,以尋古文、大小篆沿革之大例。

約舉辜較,不能備也。

不同時期的秋字 可見孫氏意在以金文和甲骨文——尤其是包含較多象形文字的甲骨文——探求漢字造字本原,以補正許慎《說文解字》之失,並考查漢字演變沿革的規律。

此書亦分上下二卷,列原始數名、古章原象、象形原始(以上上卷)、古籀撰異、轉注楬櫫、奇字發微、說文補闕(以上下卷)七篇。

孫氏對於金文可以說是非常熟悉的,眼光也很敏銳。

《名原》的大多數的討論都是先舉金文,然後再透過偏旁分析和文字形體的類比而涉及甲骨文字。

各篇凡涉及對甲骨文字的考釋,大多數與《契文舉例》是一致的,但也有新的考釋,有些地方還修正了《契文舉例》中的失誤。

民國六年(1917年),王國維發表了第一篇甲骨文研究的學術論文《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王國維利用甲骨文的實物資料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中對商朝的記載,即自商湯建國到商紂滅亡,有三十一王,歷經六百多年;同時,王國維也更正了一些《史記》中的錯誤,如:上甲以後的世系次序應為「報乙—報丙—報丁—示壬—示癸」,《史記·殷本紀》誤為「報丁—報乙—報丙—主壬—主癸」[27],又發現王亥之名「乃知王亥為殷之先公」,與《呂氏春秋》、《史記·殷本紀》、《三代世表》及《漢書·古今人表》所記載的胲、核、該、王冰、振和垓,「實係一人」,有「中宗」稱號的本來是祖乙,《史記·殷本紀》誤為大戊,《史記殷本紀》誤康丁為庚丁、誤文丁為大丁[27]。

早期曾從事甲骨文研究的學者有羅振玉、丁山、武龍章、王襄、商承柞、葉玉森、陸懋德、胡光煒、程憬、林義光、柯昌濟、馬衡、容庚、聞宥、余永梁、陳邦懷、陳邦福、張鳳、羅福成等人。

王襄還著有《甲骨文字典》以及《室殷契征徵文》。

1904年,孫詒讓依據《鐵雲藏龜》,寫成《契文舉例》一書。

羅振玉著《殷墟書契》、《殷墟書契奢華》、《鐵雲藏龜之餘》、《殷商占卜文字考》、《殷墟書契考釋》等有關甲骨文的書。

董作賓著有《殷虛文字甲編》、《殷虛文字乙編》、《殷虛文字外編》。

1933年董作賓在《甲骨文斷代研究例》中提出的十項標準,即:世系、稱謂、貞人、坑位、方國、人物、事類、文法、字形、書體,其核心斷代標準是:世系、稱謂、貞人,並依此把甲骨文分為五期——第一期:武丁及以前,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癛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金石學者王本興把已有定論的甲骨文字歸集成冊,編成《甲骨文字典》,與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劉艷霞合作增加了漢語拼音索引,使檢索更容易,開創了甲骨文拼音索引編典的先河。

1931年,周予同《關於甲骨學》一文提出「甲骨學」這個名詞。

朱芳圃在1933年出版了專著《甲骨學文字編》,1935年又出版了《甲骨學商史編》。

[28] 董作賓 陳夢家 李學勤 一期(27代武丁時代) 賓組,武丁卜辭 賓組 二期,文武丁卜辭 出組,庚甲卜辭 出組 三期(30代祖辛,31代康丁兄弟時代) 康丁卜辭、何組,廩辛卜辭 無名組、何組 四期(32代武乙,33代文武丁時代) 子組、武組、武文卜辭 何組、武組、歷組 五期(34代帝乙,35代帝辛親子時代) 乙辛卜辭 黃組 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甲骨文有4,672個單字,其中1,723個字可隸定,大部分的字義仍不可解。

[29]甲骨文使用了象形、指事和會意等漢字造字的方法[來源請求]。

在字的使用上可以看出假借的造字方法[來源請求]。

形聲字占25%左右[來源請求]。

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以龜甲來記載,甲骨的內容涉及天文、氣象、地理、職官、畜牧、宗教等方面。

甲骨文的會意字,求意思明確,甲骨文的體積和甲骨文的繁簡往往決定文字的大小[來源請求]。

2017年,中國文字博物館斥巨資,以「破譯單個甲骨文獎勵10萬元」的天價懸賞一批總量近3500字需要釋讀的疑難甲骨文,換言之,這次中國文字博物館懸賞破譯甲骨文的獎勵基金,將達到3.5億元人民幣[4]。

內容[編輯] 刻在肩胛骨上的甲骨文 1914年羅振玉《殷墟書契考釋》中釋出人、地名外的甲骨文字485個,至1927年的增訂本增加到571字。

1933年董作賓發表論文《甲骨文斷代研究例》,提出了「貞人集團」的概念。

貞人是商朝記事的史官,代表商朝的知識份子。

董作賓論文中提出了除世系、稱謂、貞人以外的其他七項斷代標準,即坑位、方國、人物、事類、文法、字形、書體。

坑位指甲骨出土的地區。

文法是指卜辭的文法。

書體是甲骨文的書寫風格。

陳夢家在《甲骨斷代與坑位——甲骨斷代學丁篇》一文中創用了「賓組」、「自組」等名稱,將董氏提出的一期、二期、三期的貞人集團分別稱為「賓組」、「出組」、「何組」。

並透過貞人(卜人)來給甲骨分組[30]。

對於董作賓提出了「文武丁卜辭時代之謎」的分期說,陳夢家提出異議,他把「文武丁卜辭」分為「子組」「㠯組」「午組」三組卜辭,並且認為它們都屬於第一期武丁時代。

李學勤在《論「婦好」墓的年代及有關問題》一文中提出「歷組」名稱[31],又在《小屯南地甲骨與甲骨分期》一文中提出了「無名組」名稱。

李學勤認為陳夢家所分出的賓組、自組、出組、何組、黃組,必須再加上歷組、無名組。

黃尹一詞在殷商甲骨文中大量出現,郭沫若則認為是伊尹的另一個稱謂。

又有學者指應為「寅尹」;蔡哲茂則認同張政烺看法,認為伊尹身為黃族首領,實為商王武丁的聯姻對象,後世傳說他有廚師身分則不足徵。

殷墟的甲骨上刻的並不完全是卜辭,也有戰爭的記事殘文,例如《甲骨文合集》編號「36481正、反」收錄的「小臣牆刻辭」。

[32] 甲骨文中有「黃示」一詞,丁山認為黃示即是黃神,指黃帝[33]。

異議[編輯] 黃奇逸在《商周研究之批判——中國古文字的產生與發展》一書中,提出甲骨文不是卜辭而是「錄辭」的結論,並舉出了甲骨文舊體系在文字考釋中常犯的錯誤,比如不該出現假借字,如「有」字被通假為又、侑、尤、祐。

比如釋讀出一個字,若在其他文句中不通,則採取各種方法讓它硬通,若無法讀通,則置之不理,等等。

璩效武《甲骨文字辨釋》以甲骨文單字、成句乃至全版釋讀例証,提出甲骨文是殷商政府及商王室文檔的觀點,試圖推翻甲骨文是卜辭的定論。

歷來著名甲骨學者[編輯] 早期:劉鶚、甲骨四堂(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孫詒讓、王襄、白川靜、朱芳圃、吳其昌、內藤湖南、唐蘭、明義士、丁山、屈萬里、貝塚茂樹、胡光煒、楊樹達、容庚、于省吾、陳夢家、曾毅公、陳邦懷、孫海波、徐中舒、胡厚宣、李孝定、張秉權、金祥恆、島邦男、松丸道雄、姚孝遂、劉淵臨等。

現今:饒宗頤(香港中文大學)、裘錫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李學勤(清華大學)、林澐(吉林大學)、吳振武(吉林大學)、陳煒湛(中山大學)、李家浩(北京大學)、黃天樹(首都師範大學)、趙誠(中華書局)、夏含夷(芝加哥大學東亞語言文明系)、鄭振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劉一曼(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曹定云(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宇信(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孟世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宋鎮豪(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蔡哲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李宗焜(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許進雄(臺灣大學)、朱歧祥(東海大學)、高嶋謙一(英語:Ken-ichiTakashima)(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黃德寬(安徽大學)、劉釗(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沈培(香港中文大學)、陳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李洪琪(西安交通大學)等等。

相關參考論著資料[編輯] 與甲骨文相關的重要參考文獻包括:[34] 拓本、合集[編輯] 郭沫若主編、胡厚宣總編輯:《甲骨文合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殷墟花園莊東地甲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 島邦男:《殷墟卜辭綜類》 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摹釋總集》(收有《甲骨文合集》、《小屯南地甲骨》、英國《英國所藏甲骨集》、加拿大《懷特氏等所藏甲骨文集》、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藏甲骨文字》) 姚孝遂主編:《殷墟甲骨刻辭類纂》(按類別分類) 宋鎮豪:《甲骨文獻集成》 通釋[編輯]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 于省吾主編、姚孝遂按語編纂:《甲骨文字詁林》 松丸道雄:《甲骨文字字釋綜覽》 孟世凱:《甲骨學辭典》 璩效武:《甲骨文字辨釋》 通論[編輯] 陳夢家:《殷虛卜辭綜述》 張秉權:《甲骨文與甲骨學》 王宇信:《甲骨學通論》(修訂本) 王宇信主編:《甲骨學一百年》 黃奇逸:《商周研究之批判提要》、《商周研究之批判辨疑》 字典及文編[編輯] 劉鶚:《鐵雲藏龜》 孫海波:《甲骨文編》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 論文集[編輯] 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一八九九-一九四九) 王宇信:《新中國甲骨學論著目》(一九四九-一九八六) 王宇信:《西周甲骨論著目》 圖例[編輯] 這塊刻著甲骨文的骨頭,是商朝國君占卜十天內是否會有不詳的事發生 商朝國君武丁用於占卜神諭的龜腹甲 占卜版上的甲骨文 與祈雨相關的甲骨文:「今天,會下雨嗎?」 與祈雨相關的甲骨文(註解) 春的甲骨文 秋的甲骨文 冬的甲骨文 參見[編輯] 陶文,與甲骨文同爭中國最早文字 占卜 卜辭 甲骨學 周原卜辭 注釋[編輯] ^Li,Xueqin.TheXia-Shang-ZhouChronologyProject:MethodologyandResults.JournalofEastAsianArchaeology.2002,4:321–333.doi:10.1163/156852302322454585.  ^Keightley1978,p.228 ^最古漢字陶文、甲骨文再爭鋒-生活.自由時報電子報.2006年8月22日[2021年6月3日].(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年2月17日).  ^4.04.1破译甲骨文难度何在?中华史前文明文字密码太神秘.鳳凰國學.[2018-06-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1).  ^浙江發現良渚原始文字 比甲骨文早千年.ETtoday大陸新聞.2013-07-10[2013-07-12].(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4)(中文(繁體)).  ^劉翔著:《商周古文字讀本》,語文出版社,1989年,第67頁、ISBN 7-80006-238-4。

^高明著:《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第327頁、ISBN 7-301-02285-9。

^呂大臨《考古圖》載:「乙鼎,河南文潞公藏,得於鄴郡亶甲城。

……商兄癸彝,潁川韓氏藏,得於鄴。

」元納新《河朔訪古記》記載:「安陽縣西北五里四十步洹水南岸河亶甲城,有塚一區,世傳河亶甲所葬之所也。

父老云:『宋元豐二年,夏,霖雨,安陽河漲水,齧塚破,野人探其中,得古銅器,質文完好,略不少蝕。

眾恐觸官法,不敢全貨於市,因擊破以鬻之。

復塞其塚以滅跡。

自是銅器不復出矣。

』」 ^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序言》:後來因為封建社會喜歡厚葬,隨著盜墓之風,漸漸盛行起來,因而翻動了埋藏著的甲骨文字。

也許在戰國時代,也許在漢朝,或者宋朝,當有大批的甲骨被掘出,但因為沒有人認識,隨著就又把它毀棄了。

^10.010.1劉鶚《鐵雲藏龜》自序:龜版己亥歲,出土在河南湯陰縣屬之牖里城。

既出土後,為山左賈人所得,咸寶藏之,冀獲善價。

庚子歲,有范姓客挾百餘片,走京師,福山王文敏公懿榮見之狂喜,以厚值留之。

後有濰縣趙君執齋得數百片,亦售歸文敏。

^吳昌授《鐵雲藏龜·序》:文敏導其先馬,先生備其大觀,中間多象形字,復有祖乙祖辛諸稱,審為殷人之遺…… ^丁福保《古錢大辭典拾遺》《總論》第8頁載:「王文敏公,名懿榮,字廉生,福山人。

……光緒二十六年河南湯陰附近,地名小屯者,土中出古龜甲獸骨,上刻古文,公始定為殷商遺物,得之至為寶貴,古龜甲刻辭之見重於世,自公始發之。

」 ^羅振玉《殷商貞卜文字考·序》(宣統元年,即1910年):光緒己亥,余聞河南之湯陰發現龜甲獸骨,其上皆有刻辭,為福山王文敏公所得,恨不得遽見也。

^王國維《戩壽堂所藏殷墟文字·序》(民國六年,即1917年):洹曲厓岸為水所齧,土人得龜甲牛骨,上有古文字,估客攜至京師,為福山王文敏公懿榮所得。

庚子秋,文敏殉國難,其所藏悉歸丹徒劉鐵雲觀察鶚。

^宋建成.國家圖書館故事.卷二,館藏發展與整理.元華文創.2020-01-01:19[2021-02-26].ISBN 978-957-711-18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03).  ^傅維康,《中藥房裡的化石——龍骨》,《化石》1980年第三期。

^胡厚宣《殷墟發掘》頁9-10,學習生活出版社,1955年。

^董作賓在1937年出版《甲骨年表》記載「龍骨」的買賣:「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北低濱洹河之農田中,即常有甲骨發現,小屯村人以為藥材,撿拾之,售於藥店謂之『龍骨』。

村人有李成者,終其身,即以售『龍骨』為業,今已老死。

所謂『龍骨』,多半皆為甲骨文字。

售法有零有整,零售粉骨為細面,名曰『刀尖藥』,可以醫治創傷,每年趕『春會』出售。

整批則售於藥材店,每斤價制錢六文。

有字者,多被刮去。

」 ^此說最早見於民國二十年(1931年)《華北日報·華北畫刊》第89期上署名汐翁的文章《龜甲文》:丹徒劉鶚鐵雲客遊京師,寓福山王懿榮正儒私第。

正儒病店,服藥用龜版,購自菜市口達仁堂。

鐵雲見龜版有契刻篆文,以示正儒,相與驚訝。

^《殷本紀·正義》引《擴地誌》:相州安陽本盤庚所都,即北蒙殷墟,南去朝歌城百四十六里。

^YH127發掘七十週年紀念特展.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歷史文物陳列館.[2020-10-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2).  ^YH127甲骨坑全貌.中央研究院歷史文物陳列館.[2020-10-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2).  ^胡厚宣《殷墟發掘》,頁117-118。

^陳夢家:〈解放後甲骨的新資料和整理研究〉,《文物參考資料》1954年6期 ^胡厚宣:《八十五年來甲骨文材料之再統計》,《史學月刊》1984年5期;《90年來甲骨資料的新情況》,《中國文物報》1989年9月1日 ^失落環節!4千片甲骨亟待解密.中央廣播電臺.[2014-08-0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1).  ^27.027.1王國維:《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 ^胡厚宣《五十年甲骨學論著目》 ^詞條名稱:甲骨文.[2020-06-2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8).  ^《中國考古學報》第5冊,1951年;後收人《綜述》 ^《文物》1977年第11期 ^胡厚宣《甲骨續存》序:「其時代當屬於帝乙帝辛,在十幾萬片甲骨文字之中,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殷末戰爭史料,即在周金文中,亦唯有小盂鼎銘可以仿佛似之。

」 ^王克林著:《山海經與仰韶文化》,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135-136頁。

^何晉編著、劉彥伯閱註:《新編中國歷史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4-5頁。

參考資料[編輯] 甲骨文獻 甲骨文書 甲骨文特點(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甲骨文 查詢維基詞典中的甲骨文。

新華網河南頻道-河南考古:甲骨文圖片(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殷墟——古老的家園 香港文匯報京城料爆甲骨 中央研究院數位資源網:歷史語言研究所甲骨文拓片資料庫(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央研究院國家寶藏館-帶刻辭鹿頭骨中央研究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甲骨文中黃與寅的關係及其相關問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數碼化項目:甲骨 二十世紀中國學術界四大發現 殷墟甲骨文|居延漢簡|敦煌藏經洞文書|故宮明清檔案 閱論編中原文化歷史二里頭文化 ·仰韶文化 ·河南龍山文化 ·河南歷史語言中原官話 ·河南話 ·鄭州話 ·洛陽話 ·徐州話 ·蚌埠話姓氏中原姓氏飲食豫菜戲曲豫劇 ·河南曲劇 ·越調體育少林武術 ·陳氏太極拳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 ·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殷墟  四大自源文字 聖書字 楔形文字 甲骨文 瑪雅文字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甲骨文&oldid=68169193」 分類:商朝漢字書體殷墟甲骨學世界記憶名錄象形文字語素文字已消亡的書寫系統周朝1899年考古發現隱藏分類: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BikolCentralБеларускаяБуряадCatalàMìng-dĕ̤ng-ngṳ̄ČeštinaEnglishEspañolSuomiFrançais客家語/Hak-kâ-ngîहिन्दीMagyar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한국어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loven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TiếngViệt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