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護理概論:基本概念及臨床應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山醫大圖書館, 中文圖書區, 415.96 4434 2007 c.1 ... 潛在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促發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s)及續存因素(perpetuating factors)。
館藏查詢
電子書
學科服務
新書目錄
熱門排行
個人化服務
←回前一頁
儲存
列印
E-Mail
24721000
資料來源:
Findbook
精神科護理概論:基本概念及臨床應用
作者:
蕭淑貞等合著.
出版:
臺北市:華杏2007[民96].
出版年:
2007
版本:
七版1刷
叢書名:
華杏機構叢書
標題:
護理
,
精神病
,
精神病護理
ISBN:
9861940146,9789861940144
附註:
含參考書目及索引
系統號:
000128635
資料類型:
圖書
讀者標籤:
需登入
引用網址:
複製連結
目前引用數
內容
作者
評論
評分
第一節 精神疾病的病因壹.病因與病程 精神疾病之病因相當複雜,在研究上亦存在著許多的困難。
第一,病因的影響與疾病的發生常間隔長久年代。
例如:幼時遭遇重大挫折,成年後可能罹患精神官能症(neurosis),這是廣為動力學派學者所接受的看法,但如何證實呢?一種研究方法是讓精神官能症患者回憶幼時的經驗,但此方法之可信度差;另一種方法是由孩童時期觀察起,經過一、二十年後,再看這些個案發生精神官能症之情形如何,但此方法困難重重。
第二個困難是,一個導因(cause)可能產生數個效應(effect),例如:研究指出幼年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導因),長大後較容易產生反社會行為、自殺、憂鬱症(效應)等。
反之,一個效應可能由數個導因所造成,例如:某憂鬱症病人可能由於基因遺傳因素、不幸的幼年經驗加上成年後的重大壓力事件而發病。
因此,學者將精神疾病的病因分為三類,即潛在因素(predisposingfactors)、促發因素(precipitatingfactors)及續存因素(perpetuatingfactors)。
潛在因素 在個人生命早期即存在的因素,這些因素造成個人對某疾病的易感性(vulnerability),使他長大後容易罹患該疾病。
此類因素包括:基因遺傳、胎兒時期子宮的環境以及在嬰幼兒時期的生理、心理、社會各因素。
另外一個重要的潛在因素是人格(personality),人格除遺傳之外,在幼年時期漸漸形成,對精神疾病之影響亦占重要角色。
促發因素 在疾病發作前不久發生的壓力事件,這些事件顯然誘發該疾病。
促發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生理因素如:截肢、生產、使用藥物等;心理社會因素如:聯考失敗、父母離異、失戀、失業等。
續存因素 在疾病發作之後使病程延長之因素。
在護理病人的過程中,必須評估及處理續存因素,因為潛在因素及促發因素已是過去式,大多是無法挽回或處理的,因此要將注意力放在此時此刻病人周圍環境所存在的續存影響因素。
現以一案例來說明此三因素:某國三女同學,自幼父母溺愛、過度保護,到國二還天天讓媽媽幫她洗澡,養成她非常依賴的性格(潛在因素)。
據其母表示,病人的舅舅較孤僻,不工作、不出門,整天喃喃自語,因無破壞行為,也不致干擾家人生活,所以沒有強迫他去看醫生(可能有遺傳之潛在因素)。
這學期因搬家學區改變,故調至新學校,由於環境改變加上國三沉重的課業壓力(促發因素),病人開始有全身僵硬、呆滯、拒食等症狀。
經住院治療一個多月後,症狀改善,但病人外宿期間畏縮在家,也不與昔日同學聯絡,認為自己已跟不上別人而覺沮喪(續存因素),自暴自棄的結果,病人更封閉自己,於是幻聽、妄想等症狀增多。
護理人員在面對精神病人時,不妨分析一下此病人發病的潛在、促發、續存因素,除了可更了解病人之外,也能做為護理計畫之參考。
但是,目前已經知道的病因是哪些呢?以下將精神疾病之病因分成三層面,即生物、精神動力、社會文化三層面,分別詳述之。
貳.生物層面 早期精神醫學認為精神疾病乃因體內液體失衡或遺傳所致,但由於早期科技不發達及動力精神醫學之興起,使生物精神醫學之發展停滯。
直到20世紀,精神藥物的發現,遺傳、生化科技之進步,使得生物精神醫學又再度興盛。
遺傳因素 精神疾病之遺傳研究中常使用的方法有家族研究、雙胞胎研究及領養研究。
所謂家族研究(familyriskstudies)乃統計精神病人家族之精神疾病罹患率與一般人之精神疾病罹患率比較,但此方法無法區分遺傳與環境之影響。
雙胞胎研究(twinstudies)乃比較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罹患精神疾病之一致率(concordancerate)。
領養研究(adoptionstudies)主要研究自嬰兒早期即被無親戚關係之他人領養的小孩,比較罹患精神疾病的父母與無精神疾病的父母,其小孩被領養後罹患精神疾病之比率,若該疾病有遺傳性的話,前者的小孩應出現較高之罹患率,所以領養研究可區分遺傳與環境之影響。
很多精神疾病皆有家族傾向,例如:精神分裂病之一般人口盛行率是1%(國內的研究是0.2%),精神分裂病病人為一等親者是8?12%,父母皆為精神分裂病時,子女之致病盛行率是40%,異卵雙胞胎12%,同卵雙胞胎47%。
除了精神病之外,酒癮、憂鬱症、恐慌症(panicdisorder)、人格違常、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Tourette氏症候群等,皆有家族性傾向。
生物化學因素 1950年左右,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相繼發現,開啟了「生物精神醫學」的時代,以大腦功能障礙來解釋精神疾病的病因及症狀,是生物精神醫學的基本精神。
在神經化學方面,發現精神分裂病和中樞之多巴胺(dopamine)與血清素(serotonin)活性過高有關,近年來更清楚的界定多巴胺和精神分裂病的正向病徵(positivesymptoms)有關。
憂鬱症和中樞之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與血清素(serotonin)之功能過低有關。
焦慮症狀和中樞GABA(γ-aminobutyricacid)活性低與正腎上腺素活性高有關,強迫症和血清素活性高有關。
神經生理因素 在大腦生理結構和精神病理方面,較有意義的發現是:精神分裂病,尤其負向病徵(negativesymptoms)可能和腦室擴大、大腦萎縮有關;精神分裂病病人有兩側大腦功能失衡,或額葉功能低下(hypofrontality)之現象;近年來,學者發現精神官能症也有大腦生理上的失衡,如強迫症有前額葉功能失調之現象。
來源:
Findbook
需登入
評分
相關作品
分類號
精神護理學..
精神科護理概..
精神病院:..
精神科護理學..
標題
全方位護理應..
精神科護理概..
現代精神疾病..
新編精神科護..
叢書名
常用醫護術語..
護理導論=..
幼兒活動課程..
解剖生理學..
作者
精神科護理概..
精神科護理概..
精神科護理概..
精神心理衛生..
延伸文章資訊
- 1失眠,先來找一下3P吧? —揪出讓你持續失眠的魔鬼 - 睡眠321
持續因子(Perpetuating factor):讓我們失眠長期持續下來的原因,這部分常常是與補償失眠的不恰當行為或生活習慣,以及對失眠的過度擔心有關,像是因失眠睡不好而過度 ...
- 2perpetuating factor 中文 - 查查綫上辭典
perpetuating factor中文:《英漢醫學詞典》perpetuating Factor …,點擊查查權威綫上辭典詳細解釋perpetuating factor的中文翻譯,perpet...
- 3精神科護理概論:基本概念及臨床應用
中山醫大圖書館, 中文圖書區, 415.96 4434 2007 c.1 ... 潛在因素(predisposing factors)、促發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s)及續...
- 4失眠於生物心理心靈社會面向之壓力-資源/調適模型圖的考量
(predisposing factor),即容易產生失眠. 的個人特質、2.誘發因子(precipitating factor),導致失眠開始發生的事件及3. 持. 續因子(perpetuat...
- 5人人必學的五個好眠秘訣-新聞中心 - 三軍總醫院
... 歷程的角度,將失眠相關病因區分成前置因子(predisposing factor)、誘發因子(precipitating factor)及持續因子(perpetuating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