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型人格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 GetIt01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迴避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只會傷害自己,不會或者不發於本性去害你,因為一般人根本不會走進心裡。
表面上看跟誰都好,實際沒有一個知心朋友。
跟孤獨很孤獨。
標籤:心理健康生活迴避型人格
迴避型人格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12-03
看了關於成人依戀理論的一些東西大部分人屬於安全型有大約20%的人屬於迴避型我女朋友是屬於迴避型的深感和迴避型的談戀愛之艱難感覺迴避型的人很難找到伴侶然而20%基數很大很想知道大部分迴避型的人一生是怎麼度過的
每天踐行,每天都在好起來的路上,(好想用策馬奔騰形容。
)
迴避型人格其實他自己本身並不是故意那樣的。
比如,發生了一件讓自己很難過很難過的事,本能的想要找個地方躲起來,但這個躲並不是不負責或者不處理問題,只是想讓自己舒服點,遠離人群,自己獨處。
我在無聊研究自己的時候,發現自己是這種情況,然後查查查發現有個名詞是迴避型人格。
以我自己來說,迴避型人格在戀愛中,很缺乏安全感,不是說非要你報備,每天每小時不停打你電話。
而是你做事要讓我放心。
可能女孩天生在戀愛中比較敏感一點。
迴避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只會傷害自己,不會或者不發於本性去害你,因為一般人根本不會走進心裡。
表面上看跟誰都好,實際沒有一個知心朋友。
跟孤獨很孤獨。
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都是自己作!
有人問怎麼解脫,這個其實我覺得其他這不是一個不可的缺陷,好比外向和內向,沒有好壞之分。
現在我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一個人出來,喝酒打遊戲。
雖然這不好,但是我這樣會讓我好很多。
可以自己找自己緩解的辦法。
有些人遇到事情喜歡跟朋友訴說,跟父母撒嬌耍賴。
但猶豫自己的特殊性,不可能跟朋友等訴說,所以事情就只能靠自己消化,這個消化的辦法就自己摸索了。
之前看過一個小知識:如何對付不開心~在你平常或者開心的時候留一點,比如今天你上街買了一副畫,很開心。
你回家的時候不要立馬把它掛起來,放在某個地方。
當你不開心的時候想起它再把它掛起來,又可以美滋滋半天。
當你回過神時就不會再那麼生氣或者鑽牛角尖。
其實這種人格,感覺並不會理解,就評論里說的,不被同學理解。
確實,我也是一名學生,我給我母親說時,她說你有必要這樣嗎?傳出去退學這麼辦?我欲哭無淚,家長不會關心你心理怎麼想,只會關注外面人的看法!感覺以及越來越不好時,找個辦法自己發泄下,我喝酒,會鑽到網吧邊打聯盟邊喝酒。
其實很羨慕評論里一個,他不開心時會畫畫,運動。
我做不到,,,你們不要學我。
最後一點,我是瞎答的,不知道有沒有什麼道理或者其他醫學什麼的。
只是憑著自己的感覺來。
我還有很神奇的一點,就是在自己機體感覺的心理不是很過的去的時候,比如:我科目二考了三次都沒過,心理會比較難過,會責怪自己為什麼這麼笨時。
我的口腔潰瘍就是蹦出來,到這個情緒自己消解為止,期間什麼方法都沒有用,只能等他自己好。
反正就很神奇。
其實變好就是不要給自己貼標籤,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今天開心我可以到市裡買衣服,今天不開心可以跑到貓咖店擼貓,加油啦,為了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人生而努力。
怎麼樣了?依然終日陷在泥潭裡掙扎呀。
有的人越陷越深,一輩子不婚不生小孩。
這樣也沒問題,至少可以保證沒有小孩子不怕給不了ta足夠的愛。
至於大多數人,還是在這裡面繼續苟活吧。
有的人麻木了,偶爾卸去身上的鎧甲看到那些疤痕還是會痛,會睡不著偷偷在黑暗裡哭;有的人更可憐一些,即使在明晃晃的陽光下依然能明顯的感覺到自己內心的那塊影子,他們陷在了過去,不想交朋友也遠離了家人,偶爾生活里闖來了一個人,他們也會覺得自己不夠好,會跑得遠遠的。
他們沒有勇氣直面自己的過去。
然而我只希望自己是從來沒有存在過的那個人。
繼續迴避。
差不多習慣了吧。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時至今日都是我自作自受,怨不得誰。
作的一手好死。
怕,很怕,然後,又忍不住搖著自己吼,你怕個卵啊。
你不理我可以,你對我好就不行。
你要關心我么?離我遠點,讓我一個人呆著。
你覺得我們在一起?嗯,我都不在乎你的。
一絲不苟的挖坑,然後把自己埋了,十分安心。
原生家庭對後天的依戀類型有很大的影響,原因很簡單。
在個體的世界中,行為和相處,是以學習模仿為開始的。
一個人,身邊能夠唯一見到的長期相處模式,當然是父母的相處模式。
迴避型依戀相關諮詢微信s4526s除了前面文章中,夫妻關係會影響親子關係的分析。
我發現,親子關係模式下,還有種隱藏的角色帶入的情況,這種情況,最終會影響個人成年後的親密關係的相處模式。
隱藏的角色帶入情況是這樣的,當孩子發現在,父母長期關係出現喜悅或者是痛苦時,自己會帶入成同性的父母角色,會把異性的父母做戀人形象,進行戀愛的預演。
這種預演的外在交互,就是親子互動,內在交互會對父母雙方出現矛盾和問題時,自我內心化解。
其實,這個過程很好,解釋了成長之後,親密關係中為何會帶入父母的相處模式。
這種戀愛預演後,最終會形成自己的戀愛風格,帶入之後的戀愛模式中。
那這種預演和親子關係的雙重影響下,很容易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對於戀愛本體(即來自對同性父母的觀察),自我校正做的很好。
因為,在同性父母的現實形象下,很容一發現自己這種性格類型,容易吸引對方特質點,並且強化訓練。
這種強化訓練後,迴避依戀者很容易做到吸引。
這對於他們來說,就如遊戲的EASY模式。
有利就有弊,弊端也很容易看到。
那就是,在戀愛預演模式下,戀人和父母是二位一體的形象。
在這種形象下,你的戀人缺點,你很難去平等要求對方去糾正。
在預演模式下,初期子女會感覺很痛苦。
為了對抗這種痛苦,子女會產生應對的防禦機制。
可是自身沒有防禦機制的情況下,防禦機制的建立,很可能就直接複製傷害者的反應模式。
這個現象的描述,比較繞。
一句話解釋,就是用痛苦模式去對抗痛苦本身。
有個比較有趣的句子,也許能換個角度解釋下這種現象:如果敵人太強大,我們打不過他們怎麼辦?那麼,我們就加入他們。
這種行為,在現實生活中,很容易見到,也容易被人理解。
可是,在潛意識層面,這種類似於程序複製的機制,活動已經完成,當事人反而毫無察覺。
另外,這種現象,不只在這種戀愛預演中存在。
迴避依戀者,面對問題的迴避行為,不作為意識。
也許,我們可以通過這個角度獲得很好的詮釋。
在戀愛預演的模式下,如果選擇直接回應問題,採取積極應對的態度。
這種行為的代價,就是犧牲親子關係。
所以,他們天然地選擇迴避問題,有意不作為。
一旦這種心理機制形成,反應模式形成,在成年之後,面對親密關係中的態度,就是迴避型依戀典型的特質。
童年的預演經驗告訴他們,一旦放一個戀人進入到了自己的世界之中,對方自己的缺點(對迴避依戀者來說的缺點)會給自己帶來無盡對的苦惱。
這一點,解釋了迴避依戀者,很難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安全穩固的關係。
對全部人的信任程度偏低,很難對人敞開自己內心。
另外一點,終於有人度過他們的測試階段(戀愛初期),進入長期關係中,另一個問題接踵而來:出現分歧或者問題,怎麼應對?童年預演經歷,在迴避依戀者身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直面衝突,直面問題,代價就是結束親密關係。
這個情況下,即便沒法直面問題,仍然有兩種應對策略:包容對方的問題,選擇結束關係。
大部分迴避依戀者,在親密關係中,初期遇到問題時,會直接選擇包容這個問題。
從理性角度分析,包容問題比重新開啟新的親密關係,從投入產出角度分析更合理。
可是,迴避型依戀者,很重要一個特質,會讓這個包容行為,很難一直持續下去。
就是對包容本身,這個動作,迴避依戀者,並不會告訴對方。
不告訴的原因也很簡單,告訴了對方,不就是把問題直接拋出來了嗎?這不就是直面問題?這種單方面包容行為本身,就是個無法持續的過程,就像時給天平一端不停地加砝碼,最終天平必定會倒掉。
這個天平,就是迴避依戀者的長期相處。
除了原生家庭影響,後天的親密關係中,是否對迴避依戀的相處模式,產生了影響?我相信是有影響的。
對於親密關係的實踐,對於傷害程度最深的親密關係經歷,都對迴避型依戀者對於親密關係的認知,產生後天的影響。
張愛玲說,人一但學會了一樣本事,就忍不住要用。
這句話可以解讀為,一旦一種應對模式形成,這種模式,是有自發生命力的。
用這種觀點,解讀迴避依戀在後天親密關係中的經歷,就很容易發現兩件事:能夠吸引迴避型依戀者的,只有焦慮型依戀者或者傾向於焦慮型依戀者。
能夠傷害迴避型依戀者的,只有更嚴重的迴避型依戀者。
前者,就是模式自我生長的土壤,後者,就是模式自我成長的陽光。
我們最終,自我人設的形成,來源與痛苦,痛苦後會開啟下意識地複製模式,複製模式結束之後,自然而然,我們就變成了那個帶給我們痛苦,讓我們最討厭的那個人。
---------------------------------------------------------------------------想獲取更多迴避型依戀的分享,獲取更好的相處體驗。
迴避型依戀相關諮詢微信s4526s請關注我的公眾號:msj4526,這裡會給你答案。
我也很想知道最後會如何我是迴避型表面風平浪靜內心幾度崩潰
最後都變成宅男宅女了。
分這種又沒什麼意思,跟普通人差不多。
每個人都有想刻意迴避的事情,比如老鼠,蟑螂,蛇一類的。
你想想跟它們在一起,就會緊張和害怕。
有的人只是想刻意迴避的東西普通了一點,廣了一點。
比如洗澡,吃飯,在眾人面前表演之類的。
我50人的演講3天沒睡著,第一次約會2天沒睡,然後不想談戀愛就拒絕了。
中高考全部考砸。
不也是一樣生活的很好。
覺得自己性格也就那樣了,挺好的。
不用想太多的事。
基本上後面不想的不擅長的就迴避掉唄。
只要不犯法不自殘不就行了。
與其想些性格合不合好不好的,倒不如多讀點書,聽歌看電視來的舒心。
以我的經驗來看有以下可能1.迫於社會壓力結婚,不美滿。
與丈夫難有情感交流,性不開放。
2.長期單身,嚴重影響社會生活。
3.成功克服迴避問題正常戀愛一般來說年紀越大迴避問題會越來越輕因為要考慮很多很實際的問題。
但是對於三十多歲未婚的精英分子,一般很難戀愛。
對於他們來說叫結婚或者說形婚。
和正常人一樣,都會死去。
躲著唄,還能怎麼樣,撐死躲一輩子
一想起來自己,有可能從今以後獨自一人度過餘生,總覺得心安理得又無可奈何。
留坑,希望自己也能擺脫這個人格
用知乎的人應該都還沒有活到最後
我感覺我是迴避型人格。
這屬於心理問題了吧。
沒辦法就是很自卑很自卑尤其是和異性交往時對方向你靠近你卻不由自主地想逃明明也有好感但卻不想和別人太親密我也很嚮往那種雙方甜甜蜜蜜互相信任的愛情啊可是到我身上就變成了患得患失極度缺乏安全感最後不歡而散其實很討厭很討厭這種心理可是卻擺脫不掉表面上會笑得很開心實際內心可能很悲傷卻不知怎麼跟別人說我父母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我跟媽媽生活父母當時是產生了很大矛盾然後離婚我住在外婆家一段時間當時爸爸來找我然後家裡人就不讓他見我還騙我說他是壞蛋所以因為父母原因心裡有了陰影後來和媽媽一起生活媽媽脾氣也不好所以從小就學著看臉色現在看來童年的經歷對人的性格真的有很大影響啊我今年考上了大學正在學著克服這種心理
我選擇繼續迴避雖然很累但很安全
成為宅女,渴望與人交往的同時又放不開心,並且對於社交感到很恐懼,感覺自己越來越與社會脫節。
不知道未來會如何。
。
。
。
真的想擺脫,但總感覺自己有一個心魔。
剛逼走男朋友。
想一個人靜靜。
內心無法做到真正相信他覺得跟他說這些心理問題的時候他一臉不屑
時刻提醒自己如果不想繼續陷於污泥之中,就不要畏手畏腳。
哪怕繼續爛在污泥中,起碼做到不要傷害別人。
匿了。
留坑。
我也想知道他最後怎麼樣了。
我是焦慮依戀型,看看知乎上大家對迴避型的評價總結,結果都是對他滿滿的心疼,自己的傷全然不想管,只希望他好好的。
不再逼著靠近了,遠遠地關心,也挺溫情。
死宅女,不婚族,目前和家人抗爭中。
推薦閱讀:
※有沒有漂亮的女孩子認識不到自己漂亮的例子?※如何做一隻快樂的單身狗?※為什麼有些人不擇手段卻什麼都有,有些人兢兢業業卻一輩子為生活所困?※如何走出「自卑——卑微——更自卑」的死循環?※生活中哪些細微的禮貌,會讓別人對你另眼相看?
TAG:生活|心理健康|迴避型人格|
一點新知
GetIt01
延伸文章資訊
- 1迴避型人格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 GetIt01
迴避型人格在人際交往中,只會傷害自己,不會或者不發於本性去害你,因為一般人根本不會走進心裡。表面上看跟誰都好,實際沒有一個知心朋友。跟孤獨很孤獨。
- 220 “以冷漠来逃避爱”——面对回避型伴侣的挽回方法 - 知乎专栏
其实说到回避型,老师严格来说,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回避型人格。我非常喜欢一个人的生活 ... 焦虑型与回避型依恋交往的日子,绝对可以用“相爱相杀”这个词贴切形容。
- 3不願常常見你?小心!你可能遇到了一個「逃避型依戀者」
- 4迴避型依戀人格是不是都不會談戀愛? - 壹讀
有人說迴避型人格就像無愛症,和這種人談戀愛就是體驗人間疾苦, ... 再提起興趣與人交往,畢竟他已經給自己下定局了,無論怎樣努力,就是不被愛。
- 5【大人學】「迴避型人格」又名「叢林裡脆弱的小白兔」 我們 ...
但當然,真的兩人交往之後,焦慮型的過度黏膩與過度需要知道細節,又會讓迴避型的人覺得麻煩跟被控制。於是,雖然一開始被這類人吸引,但後續相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