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學生触目惊心的吸毒案例 - 新浪新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文選自《迷鹿Sheila》的博客,請點擊查看博客原文。

案例1:陳橋死亡事件2010年7月5日,廣西灌陽縣的一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吸食毒品而死亡。

微博|客戶服務|新浪網 首頁 即時 政治 社會 娛樂 國際 生活 旅遊 科技 體育 財經 綜合 氣象 熱門 綠色永續 五倍券 POP!微博 最新雜誌 文教新聞> 北京新浪網 盤點:中學生触目惊心的吸毒案例 北京新浪網 (2012-10-0810:29) 分享| 本文選自《迷鹿Sheila》的博客,請點擊查看博客原文。

  案例1:陳橋死亡事件  2010年7月5日,廣西灌陽縣的一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因為吸食毒品而死亡。

沿著這名學生死亡的線索,記者調查了校園里孩子們面臨的“白色”誘惑。

  死亡的學生名叫陳橋,14歲,在桂林市灌陽縣民族中學讀初中一年級,事發當天中午,陳橋從學校回到家中,當時他坐在客廳沙發上,陳橋的母親在廚房裡忙乎著午飯,陳橋媽媽回憶:“突然聽到噗通的一聲,孩子從沙發上面掉在了地上,看到他腳手都抽筋了,我馬上跑出來把他扶在沙發上。

”  當時陳橋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家人趕緊撥打了120急救電話。

醫生診斷:“吸毒過量。

”  經過幾個小時的搶救,也沒能留住陳橋的生命。

同時灌陽縣公安局民警也來到醫院為陳橋做了尿檢,證明他曾吸食毒品K粉,醫院也認定陳橋是過量吸食K粉而導致呼吸循環衰竭,最終死亡的。

這是灌陽縣第一例未成年人的一個吸毒死亡的案例。

  案例2  記者近日從有關資料上獲悉,在我國吸毒人群中,35歲以下的青少年比例竟高達77%,而且他們初次吸毒的平均年齡還不到20歲,16歲以下的吸毒人數更是數以萬計。

吸毒人群的低齡化正在成為一個令人憂慮的社會問題。

在“6﹒26國際禁毒日”前夕,記者特地來到汕頭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進行采訪,希望通過眼前一個個活生生的事例,幫助青少年朋友們在戒毒者悔恨的聲音中築起防範毒品的堅固防線。

  模仿惡習步入“毒”途  青少年由於其意志的自控力薄弱,模仿力強,加之文化程度低,容易把不良現象和行為當成時髦追求或認為是“酷”的表現,這也是造成青少年染上毒癮的最主要原因。

  今年15歲的阿兵(化名,下同)是市強制戒毒所里年齡最小的一個,別看他個子矮小,但雙眼卻滴溜溜轉個不停,一眼就可看出是個“老江湖”。

  阿兵是澄海外砂人,因年幼其母病亡,其父忙于生計無暇照管他,自7歲起,阿兵模仿大人們抽煙,並以之為榮。

他說,每天放學後燃起一根香煙吞云吐霧,走在同學們中間感覺特有面子。

14歲那年,勉勉強強讀至初一的阿兵干脆輟學了,終日跟在鄉里幾位“大哥”身前身後當起了小兄弟。

去年初,他結識了鄉里一做餐飲生意的“大哥”,幾番來往後,阿兵很得大哥喜歡。

慢慢地,阿兵也發現了大哥原來是“白藥仔”,但他也不以之為忤,相反還認為這是“酷”的表現。

去年中,趁大哥不在家,小兵偷了一點“白粉”終於“開禁”嘗了新,並從此成了一名“小道友”。

吸上白藥後,因無錢買藥,小兵便在一“道友”“教授”下當起了“魚蝦蟹”庄家,以賭錢為營生。

據稱,那些“魚蝦蟹”的骰子都是用磁鐵做了手腳,因此聚賭時基本都是贏錢,有時一天純收入達三四百元。

小兵稱其每天下午常在陳厝合、辛厝寮一帶“開局”,賺了“工資”後便買“藥”過癮。

今年2月19日,小兵被警方抓獲,在審訊時因藥癮發作口吐白沫,結果被送強制戒毒。

  尋求解脫墜入深淵  容貌秀麗的阿珍是市區人,誰也想不到,今年17歲的她“毒齡”竟已有兩年多了。

據阿珍稱,是她那個畸形的家將她逼上了這條路,是為了尋求解脫,她才借“藥”消愁,結果愁沒消去卻把自己“吸”進了戒毒所。

  據阿珍介紹,其父母在她13個月大時便離異了,她被判隨生母,後母親再嫁時後父嫌她累贅,便把她送給了市區一對結婚多年未曾生育的夫婦(也就是她現在的父母)。

阿珍承認,起初養父母對她很好,吃的、穿的無不關愛有加。

但當她7歲時,養母生下了弟弟後,她又成了“累贅”,成了家中的“保姆”,每天做飯、打掃衛生、看管弟弟等什麼雜務都“承包”了。

為此,阿珍不止一次在夜裡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

因缺乏家的溫暖和關愛,阿珍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自己慢慢對學習也失去了興趣。

小學畢業後,她即跟著在歌舞廳認識的朋友們離開了家。

有一天她見幾個朋友躲在一個隱蔽角落里抽煙,仔細一看,發現他們的抽法很奇特,於是她湊了上去,學著他們的樣子狠命抽吸了一口,她稱,那一刻她感覺到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解脫”。

上癮後,因無經濟來源,她便再也離不開那些娛樂場里的“朋友們”了,因為衹有和他們在一起,她才能獲得毒品來應付她日益強烈的毒癮。

  愚昧無知自投火坑  采訪中記者發現,許多青少年染上毒癮還源於無知。

來自粵東某偏僻山區19歲的女孩小敏就是這樣一個人,由於對毒品毫無了解,她認為自己意志力堅強不會上癮,不料卻在嘗試中成了毒品的俘虜。

  小敏因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後,15歲的她便來汕頭打工,並認識了男友小李,在交往一年多後,小敏發現小李是名“道友”,每次賺的錢都被小李“借”去吸毒,小敏多次勸小李“改邪歸正”,但不管怎么勸說,小李卻始終無法戒除毒癮。

為了用自己的“行動”來勸說男友戒毒,小敏竟然想用“先吸後戒”的辦法來證明毒癮是可以戒掉的,想要以活生生的例子說服男友徹底戒毒……然而,小敏失敗了,她非但沒有幫著男友戒去毒癮,自己也陷了進去。

此時,她方悔不該當初,但“白色幽靈”已牢牢擒住了她。

今年3月初,她和男友先後進了戒毒所……  抵御病魔需要親情  據汕頭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所長鄭順德介紹,近年來戒毒人員的情況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如現住所的戒毒人員中,35歲以下的人群占90%以上,另外本地人員和女性所占比例增大,且年齡偏低,文化層次普遍為初中、小學水平,家庭經濟狀況較差。

他說,吸毒與犯罪是一對孿生兄弟,一旦吸毒成癮,家中錢財花盡後,就會編出各種理由向親朋好友借錢,最後甚至走上了騙錢、偷竊、搶劫、賣淫、殺人等道路,禍及家庭,危害社會。

鄭順德認為,禁毒是一項艱巨的社會工程,不是哪一個部門能單獨承擔的,像戒毒者回歸社會後常會遇到經濟、家庭、就業、歧視等問題,不少人因頂不住壓力而復吸,所以對吸毒者特別是青少年吸毒者,社會、家庭都應擔負起責任來,“作為學校,禁毒教育應當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項內容,不容忽視﹔作為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或過于溺愛都是要不得的,一旦發現孩子吸毒成癮,千萬不能怕家丑外揚而延誤挽救的時機﹔作為社會,正確對待青少年吸毒消除偏見也很重要,要認識到那些青少年‘癮君子’既是違法者,更是受害者。

我們應當把青少年吸毒者當作病人一樣,關心愛護他們,幫助他們早日擺脫毒魔的糾纏”。

  對於青少年應如何防範毒品,他認為應做到“十個不要”:不要吸煙﹔不要因好奇而吸毒﹔不要盲目追星、趕時髦、貪圖享受去吸毒﹔不要結交有吸、販毒行為的人﹔不要為尋刺激、冒險去吸毒﹔不要相信毒品能治病(胃病、肝病)的謊言﹔不要為了擺脫煩惱而吸毒﹔不要聽信吸毒者的話﹔不隨便接受他人遞送的香煙、水果、藥物、飲料等物品﹔不要在吸毒場所內停留。

  導致中學生吸毒的主要原因  1.受家庭成員的不良影響或家庭教育失當。

中學生正處於身心迅速發育的時期。

他們充滿熱情,富有朝氣,但價值觀還沒有完全形成,他們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盡心培育和良好的家庭教育。

據調查,吸毒的中學生多數都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有的則是直接受家長的影響染上毒癮的。

他們的父母,有的整天忙于掙錢,根本顧不上孩子的教育﹔有的則對孩子嬌生慣養,縱容孩子的不良習慣﹔還有的更是吃喝嫖賭,染上毒癮,毀了自己,毀了家庭,也毀了孩子。

例如:某男,15歲其父吸毒成癮,吸空了家財,吸毀了家庭。

唯一的兒子由於經常看到父親和其毒友們在家裡吸毒,便由摹仿到吸毒成癮,被送戒毒所。

又如:某男,16歲,本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後來卻因為父親的外遇而破裂。

該生失去家庭溫暖轉而憎恨父親的女友而不願回家,將情感寄予經常幫助他不受欺侮的同學,結果受同學感染,自己也染上毒癮。

  2.危險的好奇心和對毒品的無知。

中學生思想敏銳,少有保守思想,好奇心強,敢想敢求敢做。

但由於其年少無知,思維的片面性很大,在許多新事物面前,一旦把握不好,非常容易走入誤區。

在遭遇毒品之前他們很少懂得毒品的知識,即使知道“毒害”二字,但毒在哪裡,害有多深,卻一片茫然。

相反,他們聽人吹什麼“吸毒可以讓人飄飄欲仙”,“想什麼來什麼”,“沒有一切煩惱,精神特爽”等等,往往信以為真,產生找一找“感覺”的強烈欲望。

例如:某女,14歲,聽了關於毒品的“神話”後,竟在心裡不停地想,如果能吸毒,那我的日子就過得充實了。

在這種好奇心驅使下,很快吸毒成癮,每天300元的毒資全靠“坐台”以及和一伙男生去偷、扒獲取。

又如:某男,15歲,平時學習成績並不差,也知道吸毒是危險的,但經不住別人的一再“勸說”和“開導”,竟天真地認為嘗一嘗無妨,即使成癮,也能戒掉,結果以身試毒,至今身心難以康復。

其實,有些人在吸毒之前,也直接或間接地了解一些毒品的危害,也有一定的拒毒心理,行為也並非刻意追求毒品的體驗。

衹是由於自身意志比較薄弱,對毒害了解不深刻,經不起別人的引誘和唆使而走上吸毒路。

絕大多數吸毒學生,都經歷過“想-怕-試-上癮”的心理過程和實踐過程。

  3.群體之間交叉感染。

中學生思想比較單純,好交往,喜歡成群結伙。

但他們中有不少人自認為已經長大,什麼都懂。

對父母和老師的教育不以為然,盲目地去追求所謂的個性獨立。

特別是某些中差生由於成績不好,升學無望,在家被家長責備,在校被老師嫌棄,因而對學校、對老師、對家長產生強烈的對立情緒和逆反心理。

常常三、五個人混在一起,講什麼“哥們義氣”、“姐妹情深”,崇尚什麼“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在他們當中,一旦有一個人吸毒,很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例如:某男,16歲,個性燥烈,極講“哥們義氣”,經常幫人打架,爛兄爛弟頗多。

他自己受人誘惑吸毒後,又影響其他十余名“哥們”吸毒成癮。

再如:某女,14歲,因其要好的女同學吸毒、“坐台”,她也受影響學會吸毒、“坐台”,導致她交的男朋友也隨其吸毒。

調查表明,群體交叉感染,危害極大,感染面廣,傳播速度極快。

  4.學校教育管理存在偏差。

目前的中學,基本上都還是應試教育,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在於提高升學率。

為了完成升學目標,教師們在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也加重了自己的教學負擔,很少有時間去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關心學生的道德品質。

甚至有的學校及教師不願意也沒有精力去顧及調皮的差生,對其曠課,逃學不聞不問,任其混跡于社會,久而久之,這些學生就會染上種種惡習,其中包括吸毒。

中學生吸毒,也與不少學校不重視反毒教育有關。

儘管國家教委已根據我國嚴重的毒情形勢,根據吸毒逐漸低齡化的特點,將毒品知識教育納入了教學大綱,並作為教材發到各個學校,但多數教育部門並未予以充分重視。

有的學校即使發現有學生吸毒,為了應付上級的達標檢查,不是與公安機關及時聯繫,妥善處理,而是令其轉學,致使新的污染產生。

如某校轉出去的一個14歲的女生,到新學校不久,就影響好幾個新校同學吸毒上癮。

上一則:福建省2013年高考報名將啟動(附通知) 北美新浪網| 北京新浪網| 香港新浪網| SINA.com| SINAEnglish 意見信箱| 關於新浪| 新浪新聞室| 隱私權政策| 聲明啟事 Copyright©1996-SINA.comAllRightsReserved 同意AGREE 如果您繼續閱讀,視同您同意我們隱私條款。

Thiswebsiteusescookiestoimproveuserexperience.ByclickingagreeyouconsenttoallcookiesinaccordancewithourCookiePolic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