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75m東進武嶺登山王就是你- 單車誌-Cycling update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今年的「KOM登山王之路-夏季」在6月29日舉行,總共有833位車手參與創下 ... 的騎乘節奏,如果能夠順利完成這條東進武嶺路線之後,再報名春夏KOM,以 ... 單車誌-Cyclingupdate 最新消息市場動態消費情報業界新訊新夯極品賽事活動活動列表展會焦點賽事解析活動集錦單車教室單車人語騎乘技巧維修保養實測上路單車旅遊台灣騎透透海外遊蹤環台專區影音精選影音單車誌關於單車誌本期舊刊用戶訂閱下載區 單車誌-Cyclingupdate 首頁專題報導全覽0→3,275m東進武嶺登山王就是你 0→3,275m東進武嶺登山王就是你   上武嶺朝聖,可說是每一位台灣車友騎車必經的歷程與目標,雖然西進武嶺堪稱經典,但東進武嶺卻是風景更好、難度更高!從海拔0m的花蓮七星潭出發,經過太魯閣峽谷、中海拔的混合林到2,500m以上綿延不絕的高峰,一路爬升直抵3,275m高的武嶺,這條全長105km的東進武嶺路線,更因為騎士協會舉辦的「KOM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活動而聞名國際,讓許多海內外車友都想體驗挑戰。

  特別的是,這條東進武嶺路線曾經被法國最大自行車雜誌《LeCycle》列為全球10場最艱難的自行車賽事之一,與歐洲的阿爾卑斯等經典路線並列,也是該名單中唯一一條位於亞洲的路線。

  KOM路線:花蓮七星潭→太魯閣大橋→台8線→天祥→西寶→新白楊→碧綠神木→關原→大禹嶺→台14甲線→合歡山武嶺,總長105km,終點海拔3,275m。

  七星潭到武嶺里程 地名 海拔(m) 累積里程(km) 省道里程 七星潭 0 0   太魯閣 60 21 台8線187k 天祥 480 38 台8線169k 洛韶 1,117 54 台8線153k 新白楊 1,644 65 台8線142k 碧綠神木 2,150 80 台8線127.5k 關原 2,374 90 台8線117k 大禹嶺 2,565 95 台8線112k、台14甲41.7k 武嶺 3,275 105 台14甲31.5k   2019夏季KOM登山王之路     今年的「KOM登山王之路-夏季」在6月29日舉行,總共有833位車手參與創下新高,原本該活動名額是300人,不過因為4月的春季KOM,受到地震影響取消,使得夏季KOM的參與人數暴增;且其中有150名海外車手,可見該活動在國際間的知名度。

  ▲藝人林彥君151和段慧琳一同從七星潭出發。

  程永源4小時17分完騎   本屆活動可說變數特別多,因為前陣子的大雨,造成台8線沿途多處施工,路況不佳,偏偏在賽前的氣象預報,又預期武嶺大約過中午後會下雨,許多車手都擔心騎上武嶺剛好遇上溼冷天氣。

且由於武嶺的停車場正在施工,所以該處無法停留,車手騎上武嶺後,必須直接下滑到昆陽的會場;停車場的不足也造成從小風口、松雪樓、武嶺到昆陽之間,都停滿了準備載車手下山的補給車、隊車。

  還好賽事當天山上的天氣,比想像中更好,一直到下午2點過後才開始飄雨,讓大部份車手都順利完騎,躲過了在山上可能受凍失溫的窘境。

在833位參賽車手中,共有573位選手完賽,男子組由小櫻桃車隊的程永源04:17:50.75奪冠,第2到6名分別為陳羿帆04:22:37.45、PoweredbyViagra車隊DeanSarnim04:31:15.74、ICU-NorthAsiaIIOT車隊MathieuBoudier-Reveret04:32:49.31、快樂騎車隊胡兆成04:34:58.21及張斯閔04:38:43.37;女子組則由上海車友會的迟照元05:06:03.53奪冠,第2至6名為曾瓊儀05:52:51.29、TCC車隊洪藝玲06:05:45.56、TREK上海全動MAX鄭立豔06:07:14.54、林柔妘06:15:37.14。

  林彥君首次挑戰就過關   首次參加挑戰的藝人林彥君151,以7小時11分15秒33完成挑戰,是第一個完成夏季登山王之路的藝人。

過去根本沒有騎過東進武嶺路線的林彥君,在剛開始騎車時,就有朋友跟她說東進路線風景相當漂亮,值得一騎,從此她就決心把冬季KOM當作給自己的挑戰,因此為了取得冬季的資格,她得先在7.5小時內完成夏季KOM才行。

  賽後林彥君說,這次她一個人來騎,沒有隊友,但是一路上卻獲得很多人的幫忙,真的非常感謝。

因為沒有騎過這條路線,所以不知道要怎麼分配體力有點擔心,賽前聽從車手黃文忠的建議,練習中社的緩坡加強肌肉耐力,果然「頭過身就過」,在經過前段漫長的緩坡騎乘後,最後10km的「天堂路」反而沒有那麼困難了。

她也期待有更多藝人朋友能來參與,一起來騎這條台灣獨一無二的美麗路線。

  ▲藝人林彥君151首次挑戰東進武嶺,就以7小時11分過關。

  澳洲夫妻檔直呼蜜月好難   去年參加冬季KOM被關門的外景節目主持人Windy段慧琳,今年再度前來挑戰,因為必須邊騎邊拍攝節目的關係,最終以超過大會規定15分鐘的時間進入終點,雖然沒能取得冬季KOM的資格讓她感到扼腕,但她表示自己的成績還是比去年進步了3小時多,如果不用一邊拍攝應該就能過關,知道自己一直在超越自己,就是運動最大的成就感!   特別的參賽者還有來自澳洲的游泳好手夫妻檔CaeTolman和MandyTik,以7小時完賽的MandyTik進終點時,激動落淚地表示:「老公騙我來台灣參賽兼渡蜜月,結果怎麼那麼難!」相信一同體驗過這段天堂路的他們,一定會對這趟蜜月旅行印象深刻,感情更加溫!   ▲來自澳洲的夫妻檔CaeTolman和MandyTik來台灣參賽兼渡蜜月。

  ▲主持人Windy段慧琳邊騎邊拍攝節目,可惜慢了15分鐘完賽。

  ▲東進武嶺的風景更好、難度更高!   挑戰9小時完騎KOM之路   KOM活動前身為「東進武嶺」挑戰賽,2012年正式改為「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雖然許多車友都想朝聖KOM活動,但由於冬季10月間舉辦的「KOM台灣自行車登山王挑戰」屬國際賽事,有資格上的限制,必須是曾經參加過冬季KOM且在活動時限內完成者,或是曾於「台灣KOM登山王之路」(春季、夏季)活動7.5小時內完成者,才能報名參加。

所以如果只是想體驗、自我挑戰,不妨挑平常日,自己規劃行程來騎東進,就不會有比賽時限的壓力。

但如果想要和眾多勇腳車友們一同來挑戰KOM,就得要了解一下賽事路線與如何準備,以及春季、夏季和冬季賽事的差異。

    ▲一張圖看懂東進KOM的里程、高度與補點資訊。

(Photo:騎士協會)   先求完騎再求精進   KOM的春季和夏季活動,全程依照台灣登山王挑戰路線與定點補給模式,早上6點從七星潭海邊出發,集團至太魯閣牌樓放行(約30分鐘)開始計算時間,騎抵終點的武嶺,路線都是一樣的,只有關門時間不同,春夏KOM的關門點有兩個,分別是大禹嶺14:00和武嶺15:00;而冬季KOM則是有3個關門點,碧綠神木10:30、大禹嶺12:00、武嶺13:00。

也就是說冬季國際賽的關門時間,足足比春夏賽事早了2個小時!   所以要挑戰KOM,建議要一步步進階,可以先自行安排試騎一趟,了解整個路線與自己的騎乘節奏,如果能夠順利完成這條東進武嶺路線之後,再報名春夏KOM,以較充裕的9小時的時間來騎乘,車友將能擁有百分百的「台灣自行車登山王體驗」、同時更深刻飽覽路程中的絕世美景!那如果能在7.5小時內(自放行點起算)完成騎乘,即可取得參加冬季之資格,那麼要完成KOM挑戰,也就不再那麼遙不可及了!   ▲外景節目主持人Windy段慧琳順利在9小時內完騎,可惜差了一點未能取得冬季KOM的資格。

  夏季最適合前往挑戰   相較於平地路線,東進武嶺這樣的長距離高山路線,難度高、耗時長,車友前往挑戰,必須做好更萬全的準備,才能騎得安全、愉快!事前該做哪些準備、路途上該注意什麼?《單車誌》邀請身為自行車教練也是花蓮本地人的Vanden來做分享。

  以今年騎士協會舉辦的KOM系列活動來說,分別在4月(春季)、6月(夏季)和10月(冬季)各有一場,除了協會所訂定的關門時間之外,春季、夏季和冬季來騎這條路線,有什麼不同呢?Vanden認為,針對第一次騎東進的車友,他推薦夏季來騎較佳。

因為騎到大禹嶺已經超過海拔2,500m,如果在4月份和10月上山會很冷,而且很容易遇到下雨、大霧,尤其若騎太慢,從太魯閣出發到大禹嶺超過6小時,也就是12點後,到大禹嶺往往天候不佳,太冷也會導致車手的表現失常。

相較之下,夏季雖然平地路段較熱,但出發時間早不至於太熱,騎到過1,000m以後就會比較涼爽,到高海拔的山上也不會太冷。

  ▲巴林美利達車隊的VincenzoNibali在2017年,僅花了3小時19分完騎KOM創下最快紀錄。

  推算自己的完騎時間   105km、爬升3,275m的路線,到底要騎多久?最快的紀錄是2017年巴林美利達車隊的VincenzoNibali僅花了3小時19分(不計熱身段約40分鐘),而以今年的夏季KOM來看,833位勇腳參賽者中有573位在8.5小時內(不計熱身段約40分鐘)騎完,可見除了完騎時間的落差相當大,光是要在8.5小時的關門時間內騎完都很不容易。

  那麼要如何評估自己能完成東進武嶺的時間呢?一般建議,要挑戰東進前,應先騎過相對較容易的西進武嶺,一來是因為路程較短、爬升較少,二來是西進對多數住在台灣西半部的人來說比較方便;在騎過西進以後,就可以根據西進的時間來推估東進的時間。

  Vanden依其帶選手比賽的經驗推估,一般車手西進武嶺如果騎大約3.5-4小時,東進約加1.5小時;西進若約4-5小時完賽,大概東進要加2小時;西進若5小時以上,東進可能約再加2.5小時。

也有車友是直接以西進的時間來乘1.5倍來推算,雖然因為每個人的狀況、當天氣候等因素影響,但相差不會太遠,車友可以事先依此做自我評估。

像是林彥君151在2018年的建大武嶺盃5:18完騎西進,在今年夏季KOM完騎東進時間為7:11(含熱身段為7:53),也滿符合事前的預期。

  每年在KOM系列活動裡,總是有許多車友一再挑戰、一再被關門,有車友會有疑問,需要這麼嚴格關門嗎?對此,KOM活動裁判長狄懋昌強調,以夏季KOM在大禹嶺14:00關門來說,如果車友騎不到,表示自己的體力不足,而且到了高山上體溫、體能都已經下降,在體力已經耗盡的狀況下,大禹嶺的10k用1小時也騎不完,不需要嘴硬勉強,這條路永遠都在,這次騎不完,下次還可以再騎,安全第一。

  ▲順利通過碧綠神木的關門點,林彥君151振臂為自己慶賀!   ▲KOM比賽從七星潭出發,但車友自己騎大多會從太魯閣牌樓出發。

    東進前的訓練與準備     東進武嶺的路線看起來這麼難,要練到什麼程度才能完騎呢?Vanden認為,初次參賽當然以完賽為主,規律的騎車習慣最重要,他建議一般上班族的騎乘量,做到一週約3次短距離1-1.5小時,在週末進行一次長距離3-5小時的騎乘,提前6個月持之以恆的準備,要完成KOM不難。

如果能一週騎到5次,一定能騎完,而且成績就會不錯。

  適應Zone3的訓練強度   要衡量自己能否完騎,以及能在多久完騎,Vanden鼓勵車友先騎西進,就能用前面提到的計算方式,來評估自己大概的狀況。

如果有功率計與訓練台作為指標更方便,Vanden會讓車手用比較接近長距離爬坡強度的Zone3(AndyCgganpowertrainingZone,76-90%ofFTP)來踩4組30分鐘的訓練(每組中間休息10分鐘)。

  Vanden認為,參考眾多選手東進的功率紀錄,可以發現路程中的主要平均功率都是落在Zone3的強度,所以強化長距離Zone3課表,可以說是針對爬坡來做的基本功,先從30分鐘一組開始做,一週一週進階,如果沒做好,就先停在原地,如果可以,下週就再進階變成30分鐘兩組,然後到4組30分鐘;如果更好,可以再串連成1小時2組。

  Vanden進一步解釋,騎乘訓練台雖然比較辛苦、無聊,但除了訓練體力之外,也是在訓練定性,爬坡的期間往往是一個人在與自我對話,可以想像成一場個人計時賽,強化個人的定性與肌耐力是重點。

尤其若上班族沒有辦法像前面提到騎那麼長時間、多次數,來累積騎車的量,那麼最好是適應Zone3的訓練強度,對於時間不足的上班族來說,是比較有效率訓練方式。

  ▲在長距離的爬坡中,往往是一個人在與自我對話。

  用輕齒比保留腿力   在騎乘的技巧上,用輕齒比是現今的主流,最好是能在爬坡時,達到90的轉速,至少不要低於75-80,轉速越低,會越容易消耗掉腿部肌肉的肝醣。

齒比建議能用在1:1,像是大盤用50-34T,飛輪也能用到11-34T,最輕齒是大盤34T對飛輪34T,以保留較多腿力,雖然在速度上較慢,但畢竟對多數車友來說,這是一場對自己的挑戰,而不是要去跟別人比。

  針對車友常出現的問題,他也提到,如果在踩到高轉速時會比較喘的話,表示平時心肺的訓練不夠,可以用跑步或游泳來補強。

如果爬坡時會容易腰背疼痛,很可能是核心肌力不足,建議1星期做3次棒式,每次30秒Í2組;另外在騎車彎腰時背部要挺直,讓背部拉成一直線,不要彎腰拱背。

  器材與裝備的選擇   在車子的選擇上,Vanden特別推薦碟煞公路車,因為即使不會從武嶺下滑,但在騎經過碧綠神木後有5km下坡,這時往往天氣冷甚至下雨,個人體力也下降了,手會凍僵、不靈敏,而碟煞比較靈敏,輕按就能達到比較好的制動效果,也比較不受天氣影響。

同樣的道理,如果有預算,建議用電子變速,減少按變速較費力的問題。

  如果沒錢換比較好的輪組,Vanden建議可以提升輪胎的品質,頂級車胎跑起來滾阻小,不會過於黏地、拖重,他實際做過測試,交叉比對後發現,頂級車胎與練習胎相較,可以降低2個檔位,踩起來輕快許多,是投資效益較高的選項。

  在人身裝備方面,保暖很重要,可以選用薄的袖套、長指手套,如果像是參加騎士協會的比賽,會有寄物的服務,在出發前規定使用大會提供之束口背袋,可以裝個人保暖衣物於活動出發前交與大會托運至終點武嶺,以利終點保暖穿著。

但要注意的是,風衣務必還是自己帶著,以便在路途中遇上低溫、下雨時,能隨時穿上保暖。

  ▲山上午後容易出現低溫起霧、下雨的狀況,增加騎車的難度。

  務必安排下山接駁   由於東進武嶺路線遠在花蓮,對於多數車友來說,都必須特別安排一趟行程前往,建議既然要去了,在行程上就不要安排得太匆忙,前一天盡量能早點到花蓮,盡早安排好住宿休息,至少睡滿8小時,隔天才有體力騎車。

  Vanden也建議,不要住在離起點太遠的地方,以KOM的系列活動來說,出發點在七星潭,從花蓮市區出發就要騎約7km;尤其是另一場東進活動「Maxxis瑪吉斯太魯閣國際登山挑戰」,活動出發地點在新城鄉的秀林國中,如果住到花蓮市區已經距離18km。

一早從飯店出發往活動會場都會很趕,除了心情上會太緊張,車友也容易為了趕路太用力騎,對當天的狀況都不是好事。

  更重要的是,務必安排上武嶺後下山的接駁,畢竟騎上山已經累了,通常時間上也已經過中午,要在自身狀況不佳,而天氣狀況通常也不佳時自行滑下山,是非常危險的。

活動簡章裡也提到「本活動嚴禁參加者於活動後,騎自行車往東向或西向下山。

請由隊車接駁;若無隊車者,必需使用大會提供之下山接駁(另行付費)服務。

」     東進路途的節奏與補給   ▲(Photo:騎士協會/林建宏)   一趟東進武嶺,長達105km,耗時要8、9小時,如何安排自己的騎乘節奏,路途上怎麼補給?   30%力氣留給大禹嶺   從太魯閣到武嶺,可以主要分成三段來看,第一段是太魯閣到天祥,緩坡為主的熱身段;第二段是天祥到大禹嶺,又臭又長的坡;第三段是大禹嶺到武嶺,是此行的最後大魔王。

  Vanden提醒,大禹嶺到武嶺的10km,是最困難的路段,可以說這是一場超級馬拉松,前面都是為最後的10km準備,要很有耐心。

很多人在前面的路段騎很快,但是到了最後的10km卻沒力了,常要騎上1小時,甚至有可能騎到2小時。

所以在大禹嶺之前都要用比較保守的態度來騎,不管身邊的人騎多快,都要審慎評估自己的實力來騎。

  他看過很多比賽中,許多車手因為想要跟上主集團,用了太重的齒比騎到爆掉,來到大禹嶺就已經接近用盡力氣,卻反而要面對最難的坡!想成這是一場7.5小時的超級馬拉松比賽,一定要讓自己的節奏是遊刃有餘的,前面留的力氣越多,後面才有餘力克服大魔王。

所以他建議要把30%的力氣留在最後,如果有功率計,騎乘前面的路段時不要超過功率區間2-3,如果用到區間4,到後面一定會沒力。

  另外要提醒,由於到高山上氧氣量減少,踩踏的功率也會下降,在大禹嶺上騎200瓦,可能已經是在平地騎250瓦的疲勞感受;所以不能單看功率計的數字勉強硬踩,要以自己實際身體的感受為準。

  ▲你以為這些在大禹嶺牽車的車友是弱腳嗎?他們都是完賽時間7小時左右的勇腳喔!   ▲大禹嶺到武嶺10km的高度圖,27.3%的坡你騎過嗎?(Photo:騎士協會)   半小時補給一次   在補給方面,當天的早餐以土司、麵包、米飯、水果較佳。

Vanden表示,以一名60kg的車手來說,當天從山下到山頂大約要消耗掉3,200-3,500卡路里,但身體只能提供約1,500卡,其他的缺口就是要靠吃;如果吃得不夠,到大禹嶺已經把身體的能量耗光,肌肉又疲勞,就會踩得很辛苦甚至踩不上去。

原則就是一小時要吃60g的碳水化合物,也就是2-3包果膠,所以可以抓半小時吃一次。

  基於體積小、方便攜帶的方便性和效益,Vanden還是最推薦果膠作為補給,但一路上可能要吃上十幾二十包,如果不常吃可能會吃不下,所以平時就要吃習慣,練車時從1小時1包開始吃起;也可以買不同品牌、口味,多樣化口味才會促進食欲。

活動中大會的補給以香蕉、餅乾和水為主,遇到補給點一定要把兩瓶水裝滿再上路;飲水大約抓1小時喝1罐;不要喝太少,每個補給點幾乎都有公廁,不用擔心上廁所的問題。

  騎上山後,身體的熱量赤字很高,這時也要趕快補給,吃的東西大約1份中餐的份量,含糖飲料也可以喝,不然隔天會很容易疲勞,或是讓疲勞維持更多天。

同時要記得把保暖衣物穿上,戴上帽子、口罩以免感冒。

  ▲半小時補給一次,方便攜帶、補充快的果膠是首選。

(Photo:騎士協會/林建宏)   留意自己身體狀況   有些人騎上山,可能會產生高原反應(高山症,通常出現在海拔2,500m以上),在騎乘中多喝水可以緩解,也可以減緩吸入乾冷空氣的不適與缺水;如果半小時沒有好轉,建議就放棄比賽,直接往下退回到上一個補給點尋求支援,通常一下山就會改善,如果繼續騎,嚴重的話可能會騎到失去意識,造成危險。

  騎到一半肌肉緊繃、膝蓋痛的話,應下車適度伸展,牽車走一下也好;如果膝蓋痛的狀況過二十分鐘沒有好轉,就應考慮是否放棄,硬撐的話除了騎乘時間會拉很長,發炎的結果可能會痛上兩三個月,可以說得不償失。

  ▲高原反應(高山症)通常出現在海拔2,500m以上。

FacebookSocialComments 2021-01-21 首頁| 回上一頁 市場動態 專題報導 賽事活動 單車教室 單車旅遊 影音精選 單車誌 電話:04-7350500 傳真:04-7357860 Email:[email protected] 版權所有©輪彥國際有限公司 網頁設計:Cadii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