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16年,我們改變了什麼? | 中央社媒體實驗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環保署宣布,2018年擴大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管制範圍,新增7大類管制對象,包含麵包店、洗衣店及飲料店等約8萬家業者,不得再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
實習 ...
限塑16年我們改變了什麼?
2002年,全國限用塑膠袋。
此後,塑膠袋變厚了、環保替代品變多了,到2018年還多了不鏽鋼吸管、飲料提袋。
限塑政策正在改變你我的生活樣貌,但你的消費習慣跟著改變了嗎?來自零售業者的第一手觀察:原來,年輕人比較會買塑膠袋……
採訪/吳欣紜、陳妍君、黃旭昇、李怡瑩、李郁欣
製作/黃淑芳、李郁欣、陳盈諭、林琪
LastUpdated:2018.07.30
台灣限塑大事紀
2002
郝龍斌宣布限塑
行政院環保署署長郝龍斌宣布,2002年7月1日起分階段限用塑膠袋及免洗餐具,並禁用厚度低於0.06公釐的塑膠袋。
記者孫仲達攝
藝人宣導限塑
地方政府邀請SHE代言限塑政策。
記者李錫璋攝
業者集結抗議
上千名塑膠免洗餐具業者在中正紀念堂集結,舉行「支持環保、拒絕失業」大遊行,抗議環保署禁用塑膠袋、免洗餐具政策。
記者胡經周攝
2006
塑膠用量暴增修正政策
塑膠袋增厚之後,重複使用率並未跟著提高,導致塑膠用量不減反增。
環保署頒布「限塑政策精進方案」,取消對有店面餐飲業購物用塑膠袋限制。
郝龍斌(2003年辭任環保署長)則表示,修正或改變限用辦法,是可被接受的。
記者王飛華攝
2013
塑膠袋「兩用」時代
台北市和新北市推出兼具購物及專用垃圾袋功能的賣場購物袋,分別命名為「環保二次袋」、「環保兩用袋」,售價與專用垃圾袋一樣,並有防偽標籤。
在雙北市購物,消費者結帳時可選購一般購物用塑膠袋或二次袋/兩用袋。
記者王鴻國攝
2014
新北市擴大店家合作
新北市與非限用塑膠袋店家合作,推出具購物袋及專用垃圾袋功能的「環保萬用袋」。
記者黃旭昇攝
2017
台北市創「押金環保袋」
台北市與量販業者合作推出「押金環保袋」,只要給付押金,可在30天內退還購物袋,取回押金。
實習記者林家慶攝
雙北只賣「兩用袋」
配合2018年全國擴大限塑,台北市與新北市量販店、超市及超商不能再販售一般購物用塑膠袋,只能販售兼具購物袋與專用垃圾袋功能的塑膠袋。
台北市則推出「環保兩用袋」取代過去的「環保二次袋」。
記者梁珮綺攝
2018
全國擴大實施限塑
環保署宣布,2018年擴大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管制範圍,新增7大類管制對象,包含麵包店、洗衣店及飲料店等約8萬家業者,不得再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
實習記者林家慶攝
但,塑膠袋銷量沒有變少......
近20年台灣塑膠袋產銷量(萬噸)
註:經濟部回應,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中,「塑膠袋」主要包含凡是使用塑膠粒為原料,經過押出機加溫吹袋成型之物,另經過不同封袋機加工成各式塑膠袋;有HDPE、LDPE、LLDPE、MDPE、PP等多種不同原料之塑膠袋,但不含可分解性塑膠袋。
台灣區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則解釋,此處的「塑膠袋」多為食品用與民生用塑膠袋,並非全是有提把的購物袋。
資料來源:經濟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註:經濟部回應,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中,「塑膠袋」主要包含凡是使用塑膠粒為原料,經過押出機加溫吹袋成型之物,另經過不同封袋機加工成各式塑膠袋;有HDPE、LDPE、LLDPE、MDPE、PP等多種不同原料之塑膠袋,但不含可分解性塑膠袋。
台灣區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則解釋,此處的「塑膠袋」多為食品用與民生用塑膠袋,並非全是有提把的購物袋。
資料來源:經濟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數據大哉問
台灣推動限塑16年,帳面成效卻沒想像中顯著。
從經濟部工業產銷動態數據來看,台灣塑膠袋的內銷量(含間接外銷)並沒有顯著減少,16年間甚至有9年數字超越2002年推動限塑時的水準。
Q
限塑這麼多年,為什麼生產端的數字沒減少?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
經濟部工業產銷數據包含工業用及生活用塑膠製品,工業用塑膠製品的增減與經濟景氣有關係,有些雖然是賣給國內工廠來包裝產品,但有的工廠在產品包裝完後就會將產品外銷國外。
台北市政府環保局資源循環管理科科長周貝倫
我無法解釋塑膠袋內銷量不減反增的原因,但環保局努力推動攜袋、借袋、兩用袋的「減塑三部曲」,希望大家自備環保袋。
如果忘了帶購物袋,可以使用環保局與賣場合作推出的押金環保袋或賣場提供的紙箱。
環保兩用袋只是最後的備案,希望是在真的有需求的情況下,再購買兩用袋。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發言人孫忠偉
因本局非塑膠袋產銷主管機關,只能推測可能原因如下:雖然歷年台灣塑膠袋內銷量有上升趨勢,但內銷量數據包含間接外銷量,亦為台灣市場的流通量,例如,A工廠生產了塑膠袋、賣給國內的B廠商,但B廠商最後外銷國外,此數據仍歸在內銷量,因此較難確認台灣塑膠袋的實際數據。
數據來自工廠提報的生產量,和實際上流通到市場的數據可能仍有落差,且塑膠袋使用於各業別,故不屬於整體市場的銷售量。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
經濟部這個數字包含了各種塑膠袋,購物用塑膠袋只是一部份,其他還有食品包裝袋也都算在裡面。
所以,這就回到一個問題:我們很難得知限塑政策對購物用塑膠袋的減量成效。
可能有減少,但我相信以目前不主動提供塑膠袋的方式,減少有限。
食品包裝袋的部分,2007年政府實施限用塑膠類托盤及包裝盒,要求賣場的生鮮食品包裝減量,但減量有幾種方式:一個是改用替代材質,像是PLA(生物可分解材質);另一個是改為不使用托盤或包裝盒包裝,這包括裸賣,或者採用替代包裝,像是改用塑膠袋。
很多食品以前是用生鮮托盤,現在是用塑膠袋包裝,這都有可能推升(塑膠袋生產)數字。
如果你在購物用塑膠袋的量減少有限,但各種食品包裝袋的使用是上升的,這數字就不會大幅地減少。
Q
限塑政策有沒有KPI檢驗成效?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
透過環保署海廢治理平台可以發現,常見的海廢塑膠袋都是民眾生活中常見、常用的塑膠袋,環保署會用賣場端在限塑政策實施前後的數量來作為限塑成效指標,第一階段限塑成效為減少58%,等於一家超級市場原本販售100個塑膠袋,限塑之後只賣了42個,成效顯著。
在運輸包裝部份,環保署也將針對禮盒包裝與網購包裝規劃推動減量計畫。
編按:限塑成效減少58%為環保署2006年問卷調查評估數字,之後沒有其他監測數據或調查。
新北市政府環保局發言人孫忠偉
限塑政策實施前,無法確實了解塑膠袋使用量,且限塑業者塑膠袋原使用量為商業資料,如業者願意提供塑膠袋使用量,未來將可用KPI來評估限塑成效。
另限塑政策實施後,確實有減少塑膠袋使用量,未來如想明確使用KPI來評估限塑成效,亦可用法令直接限制使用塑膠產品。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
我認為,政府應該要KPI來監測政策成效,但以目前「不得主動提供塑膠袋」的模式是沒辦法追蹤的,因為商家沒有責任去跟你講賣了多少個,政府也沒辦法去查帳。
如果可以把全國的購物用塑膠袋都變成像雙北推動的兩用袋,要求所有商家只能販賣兩用袋,且銷售前必須先代民眾繳一筆垃圾費,以取得政府製造的兩用袋,或取得一批可做為繳費證明的防偽標籤或專屬條碼,貼在或列印在其自製兩用袋上,就會知道市場到底用了多少,減塑成效如何。
限塑政策另一個問題是,它只針對塑膠用購物袋,沒有針對紙類、編織袋等替代品的追蹤,我們要鼓勵的行為是從「向商家拿取」改成「自己帶袋子去裝」,所以政策要做到的不只是「限塑」,更該要「限用」,因為替代品都是逃漏管制的辦法,沒辦法達到改變民眾行為的目的。
註:中央社曾試著詢問業者看法,台灣區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婉拒受訪。
請問店長!消費者變了嗎?
全聯與家樂福最早配合政府限塑政策推出兩用袋、二次袋、押金購物袋等措施,並提供紙箱讓消費者取用。
它們發現,20到30歲的年輕人購物習慣比較隨性,常常逛一逛就買了,比其他年齡層的消費者更常掏錢買塑膠袋。
Q
不再提供免費塑膠袋後,有沒有特別變化?會不會衍生客訴?
全聯
全聯不提供免費塑膠袋後,大部分的消費者都採正面回應,沒有衍生出客訴。
許多消費者都會自備購物袋,或選購門市的環保購物袋或台北市環保兩用袋,全聯2017年1月推出自家紅、藍色系大容量環保購物袋,剛好政府今年一月要擴大限塑政策,單月就銷售近9000個,平均每月至少賣出2000個。
至於台北市環保兩用袋,5、6月共賣出近60萬個。
家樂福
過去還沒減塑時,平均一家店在假日及過年時塑膠袋每日銷售近千個,今年平均每天約賣出300多個;押金環保袋回收率去年不到一成,今年提升到兩成多,推行至今賣出一萬多個。
大家會重複利用,所以也相對降低購買兩用袋的比例。
自備購物袋比例從去年5月剛推行三成多,試行一到兩個月之後提升到七成,今年全面限塑後,八到九成的客人會自備購物袋。
購買兩用袋的消費者,以20到30歲的年輕人居多,他們比較隨性、不會隨身自備購物袋,常常是進來逛逛就消費;30歲以上的消費者則是有目的性的購物,來大賣場就是來採買的,所以都會自備購物袋或使用紙箱。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流行
禁塑膠袋,市面上就出現各種精美購物袋;禁手搖杯塑膠袋、吸管,就出現了不鏽鋼/玻璃吸管、布製飲料提袋的潮流。
台灣人創意無限,但,這些環保替代商品真的環保嗎?答案是:如果不重複使用,統統不環保。
可折疊收納的塑膠購物袋([email protected])
帆布袋、不織布袋(記者吳繼昌攝)
竹編袋(Flickr@alma_philippinesimagesCCBY2.0)
茄芷袋(記者謝佳璋攝)
棉麻布袋([email protected])
飲料提袋
漁網編織袋(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Jonasek22,CCBY-SA3.0)
環保吸管(記者徐肇昌攝)
Q
每個人應該擁有多少環保替代商品?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
我自己也是從許多場合中拿到很多環保袋,我都覺得這是不好的,大概1、2個就夠用了。
吸管是都沒有,我覺得不需要,因為我不買外帶飲料,在外面喝東西以口就杯就好了。
我不喝珍珠奶茶。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研究專員孫瑋孜
許多環保商品是沒有必要的。
當然第一個就是吸管,喝熱咖啡不需要吸管,喝冰咖啡怎麼就需要吸管了?我曾在臉書看到有人po文說,為了要充分使用不鏽鋼吸管,每天都去買飲料。
我們也未必真的需要環保袋,除非明確知道我當天要去買很多東西,不然平常買完就放背包。
要如何選擇環保替代商品,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看:一是生命週期,二是它們被丟棄後對環境的影響。
後者不像前者可以被精算,但它應該要被提出來,比如說,塑膠製品就明顯地對環境影響很大。
我個人立場是,當所有新發明的替代品和以前一樣都是用一次就丟,那就不要用,紙袋、紙吸管、甘蔗吸管基本上都是如此。
可折疊收納的塑膠購物袋([email protected])
帆布袋、不織布袋(記者吳繼昌攝)
竹編袋(Flickr@alma_philippinesimagesCCBY2.0)
茄芷袋(記者謝佳璋攝)
棉麻布袋([email protected])
飲料提袋
漁網編織袋(取自維基共享資源,作者Jonasek22,CCBY-SA3.0)
環保吸管(記者徐肇昌攝)
丞相,起風了!
2002年,限塑政策讓業者走上街頭、民眾批評政策擾民,經建會(現在的國發會)曾做過民調,一窺民意風向。
16年後,同樣的問題重來一遍,你會如何作答?
資料來源:國發會
下一題
採訪後記
限塑的範圍愈來愈大,市場卻愈來愈熱鬧。
「台灣的政策跟不上市場反應,你禁用,業者會推出更多替代品,像是更好的塑膠袋,但消費者不見得會重複使用,」台灣環境資訊中心負責海洋廢棄物監測行動專案的人員陳姿蓉在電話那頭說著自己的觀察。
我們企圖從數據端查證,但在一次次的採訪中無功而返。
原因有三:
政府公開資料有限,無從驗證限塑成效
經濟部工業產銷動態數據為業者主動提報,我們無從得知在「塑膠袋」的品項裡,工業用及民生用的塑膠袋各占多少比例。
此外,因為只有雙北市推行「兩袋合一」政策,我們無法掌握其他縣市的塑膠袋銷售量。
追問環保署全國的整體成效,也僅獲得10年前的民調數字佐證。
而雙北市政府提供的數據為兩用袋/二次袋的鋪貨量,而非實際銷售量與使用量。
那些沒有被列管的「黑數」
市面上環保替代品選擇多,未被一併列管。
撇開紙袋不談,不織布袋及部分環保購物袋,塑膠用量可能更多,若不重複使用,仍會造成環境汙染。
無法追蹤回收成效
塑膠袋不是中央政府明訂的應回收項目,目前沒有全國性的回收數量統計,無法追蹤一年有多少塑膠袋被丟棄,以及是否真正做到塑膠垃圾減量。
延伸閱讀
不塑之道
塑膠吸管為什麼不能回收?其他國家怎麼做?
愛護地球從終結塑膠汙染開始
延伸文章資訊
- 1還我塑膠吸管、不准禁用一次性塑膠袋誰是減塑豬隊友?
我們的飲用水、食鹽、海鮮、甚至糞便都充滿塑膠微粒,卻有人要求恢復使用塑膠吸管,最會製造塑膠垃圾的美國,甚至「禁禁塑」的禁令,簡直是進2步, ...
- 2環保署公告修正「購物用塑膠袋限制使用對象、實施...
環保署91年推動購物用塑膠袋減量措施,規定公部門、公私立學校、百貨公司及購物中心、量販店、超級市場、連鎖便利商店、連鎖速食店等7大類管制對象(約2萬家業者)的購物用 ...
- 3107年1月1日起擴大限用塑膠袋
為減輕塑膠對環境生態的破壞,臺北市環保局歷年來皆致力於推動各項源頭減量及限塑政策。近來除推動市府之禁用一次性及美耐皿政策外,107年起更將配合環保署最新限塑 ...
- 4連署支持【2030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政策 -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8/2/13,環保署領先各國,提出「2020內用禁用、2025以價制量限用、2030全面禁用吸管、飲料杯、購物袋、免洗餐具等4種一次用塑膠製品」政策時程表,獲得全球肯定及迴響。
- 5人人吃塑膠1/減塑20載愈減愈多台灣年耗200億個塑膠袋
因此,包括綠色和平在內的許多環保團體都認為,從前端禁止生產才是全面限塑的辦法。唐安舉例:「加拿大溫哥華2020年開始禁用塑膠吸管,2022年開始禁用塑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