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銷(法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撤銷(德語:Anfechtung)為法律專用術語,當某個意思表示的發出人所想要成立的法律行為有瑕疪時,該意思表示的發出人可以將其所發出的意思表示收回,讓該 ...
撤銷(法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可參照德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8年8月27日)若您熟悉來源語言和主題,請協助參考外語維基百科擴充條目。
請勿直接提交機械翻譯,也不要翻譯不可靠、低品質內容。
依版權協議,譯文需在編輯摘要註明來源,或於
延伸文章資訊
- 1民法-法律行為之撤銷-知識百科-三民輔考
民法-法律行為之撤銷1意義:因意思表示有瑕疵,經撤銷權人行使撤銷權,則原已發生效力之法律行為自始無效。若撤銷權人於法定期間內(除斥期間)不為撤銷或 ...
- 2法源法律網-相關法條
意思表示之內容有錯誤,或表意人若知其事情即不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將其意思表示撤銷之。但以其錯誤或不知事情,非由表意人自己之過失者為限。 當事人之 ...
- 3撤銷(法律)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撤銷(德語:Anfechtung)為法律專用術語,當某個意思表示的發出人所想要成立的法律行為有瑕疪時,該意思表示的發出人可以將其所發出的意思表示收回,讓該 ...
- 4民法§92 相關法條-全國法規資料庫
相關法條 ... 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意思表示。但詐欺係由第三人所為者,以相對人明知其事實或可得而知者為限,始得撤銷之。 被詐欺而 ...
- 5撤回、撤銷、終止與解除契約之差異 - 財團法人時雨文教基金會
所謂「撤回」指的是,當意思表示尚未到達相對人。亦即,法律行為根本尚未生效時,表意人可以將其意思表示撤回,以阻止效力發生。 民法第95條 ...